天天看點

關于帶娃,是自己帶還是交給老人的一些思考支援老人帶支援自己帶

  由于曆史原因,我國有一種老人幫忙帶小孩的習慣或傳統,很多年輕人有了孩子後,會讓一方父母或雙方父母輪流幫忙帶,本文說一下老人(外公外婆、爺爺奶奶)幫忙帶小孩的一些思考,可以在評論區說說你的看法。

  俗話說,一樣的米養百的樣人,即使同樣的情況發生在不同的家庭中,也會出現不一樣的結果,是以本文隻是就事情本身說一些自己的了解,并對搜集的素材進行梳理,不一定所有人會有完全一緻的結果,其實有時同樣的事可能導緻完全相反的兩種結果。

支援老人帶

  本人是從農村出來的,在農村鄰裡鄉親大多都是讓老人帶小孩,其實在農村本身對小孩的教育相對來說沒城市裡那麼重視;不過,其實城市中,也不少人選擇讓父母幫忙帶;另外,自己身邊也有不少朋友,是孤身在城市打拼,讓自己父母過來城市幫助自己帶小孩,比如有名的“老漂族”。關于讓老人帶的一些想法和思考,有這幾方面:

  1. 自己沒有時間帶。這兩天看新聞,自己寶寶生病了,但媽媽無法請假回家照顧,大意是說要陪你就無法賺錢養你,要賺錢就無法時刻陪着你。聽起來挺心酸,但确實生活中城市中青年人真實的生活寫照,如果沒有全職帶寶寶,确實不太可能每天陪着。
  2. 自己沒有精力帶。小孩需要陪伴,尤其上學之前的小朋友,除了睡覺時間都需要有人陪着,尤其剛出生嬰兒晚上也在哭鬧,全程照顧會導緻自己晚上休息不好,第二天影響工作狀态。如果隻是一兩周還可以克服,但長達半年或一年則可能會讓自己丢掉工作。
  3. 讓父母有事可做。父母退休在家裡閑來無事,需要做一些事情,剛好娃需要有人花時間和精力帶;而且父母自己也沒有什麼生活奔頭,有了帶娃作為日常事務,生活有明确的目标和奔頭,正所謂人是需要意義的,或者說需要“被需要的感覺”的。
  4. 不放心保姆帶。新聞上已經報出很多保姆虐待小孩的事件了,雖然這種情況相對是少數,但這樣的案例已經在大家心中生根發芽,觀念的轉變還需要一定時間的改變,加上自己對寶寶的寵愛,并不放心交給陌生人。
  5. 生活成本高,不能全職帶娃。在城市中生活的工薪階層,需要面對的不止是自己日常的柴米油鹽,還有寶寶的衣食住行和教育醫療,隻是自己簡單點甚至委屈點都可以接受,但父母都希望自己寶寶擁有條件内最好的。

支援自己帶

  不論在城市裡還是農村,都有自己帶小孩的案例,但相對來講确實是少數,自己身邊也有自己帶小孩的朋友,有家庭條件優越的選擇保姆進行照顧的,也有經濟拮據的選擇将小孩送去事先串通的人所等機構的,有為了小孩的未來教育主動選擇的全職在家帶小孩的寶媽,也有被迫無奈選擇離職在家帶小孩的媽媽,其實這幾類情況自己身邊都有。關于自己帶的一些想法和思考,有這幾方面:

  1. 老人年紀大了。很多老人當爺爺奶奶時,基本上已經近60了,身體狀況一直在走下坡路,很多老人都有力不從心的感覺,照顧孩子太累,也很有壓力,在本該頤養天年的年齡承受了太多壓力,很容易産生心理問題。
  2. 跟老人的價值觀不同。每一輩人的成長環境、所受的教育都是不同的,育兒理念也會有所差別。這也是時代造就的,做子女的有時會埋怨和嫌棄,是以而寒了老人家的心,最終産生家庭摩擦和沖突。
  3. 老人會溺愛孩子。老人通常見不得寶寶哭鬧,有什麼要求隻要哭鬧立馬滿足,而且經常什麼事情都替孩子或幫忙處理,時間長了就養成了嬌生慣養或刁蠻任性、依賴性強或生活自理能力弱等壞習慣。
  4. 可以更好的促進親子關系。自己帶就會讓孩子天天陪在身邊,孩子平時受到了各方面的照顧,就會更依賴和信任自己。如果讓老人帶,自己就會錯過很多孩子成長的瞬間,等到孩子長大後,再後悔也于事無補了。
  5. 老人更自由。老人已經為家裡付出了一生,需要自己管理時間享受生活,可以培養自己的愛好和圈子。

點選檢視新生兒各注意事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