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女人不容易,做媽媽更是如此緣起被忽視的細節總結

緣起

  最近看到一篇關于訴說中國女人不容易的文章,用四個詞語形容分别為:當媽式擇偶、保姆式妻子、喪偶式育兒、守寡式婚姻。

  其中大多數觀點并不認同,認為其隻是列舉了各類極端情況,是在嘩衆取寵,有博人眼球之嫌。換句話說,同樣的形容詞放到部分家庭中的男性身上,也一樣有現實的案例(當爸式擇偶、保姆式丈夫、喪偶式育兒、守寡式婚姻)。

  不過,其中确實也有部分情況是現實的寫照,尤其對于生育後的女人來講,有很多被忽視的細節會引起産婦的情緒失控,本文就來說說自己看到這些容易引起媽媽難過的細節,希望家庭裡的所有成員可以多一些了解和照顧。

被忽視的細節

  第一,對寶寶狀态的過度關注。尤其對于生第一個寶寶的媽媽,初為人母對寶寶的關注度是非常高,任何的風吹草動都可能引起媽媽的擔心,比如寶寶打噴嚏、兩天沒拉屎、臉上長斑點、過敏、感冒、長時間哭鬧等等,總能輕易摧毀媽媽的意志。

  第二,對寶寶生活的規劃。對于新時代的女性,總是希望通過科學知識來培養寶寶。雖然擷取資訊的管道多元,但資訊的泛濫且難成系統,讓媽媽總是殚心竭慮的加入很多媽媽群,生怕錯過群裡前輩們的“金玉良言”。

  第三,對寶寶學習的擔憂。好點的學區房是普通房子的價格兩倍,對寶寶教育的投入是所有父母最看重的,是以現在特别多教育教育訓練機構,也很多為6個月内的寶寶提供親子服務。雖然沒有義務教育階段父母的推娃壓力,大多數父母都希望自己寶寶别慢在起跑線。

  第四,爸爸能幫到的不多。雖然很多爸爸樂于幫忙,但有意識投入的注意力确實沒有媽媽那麼多,能夠提供的支助更多來自心理層面對媽媽的呵護,在對寶寶的生活起居上做的事情,相對來講确實不多。

  第五,擔心自己的事業。隻要家庭計劃或者媽媽自己打算的是,休完産假後仍然回去工作,那對于休息半年後是否能順利融入原來公司都有擔心,現在經濟形勢比較冷的情況下,即使在事業機關或國企,也一樣面臨巨大壓力。

  第六,缺乏安全感。女兒做了媽媽後,如果爸爸的關愛不夠,會容易擔心自己的吸引力,加上國内法律不健全,對女人的保護也不夠,想想上周末吳秀波和陳昱霖的風波(7年陪伴換來的卻是牢獄),如果女人不工作、沒收入,幸福靠得幾乎就是丈夫的良心。

  其它,還有很多衆所周知的因素,比如,媽媽産後激素分泌紊亂,導緻情緒不穩定或者大量掉頭發;工作之餘還需要為一家人準備飯菜,打掃家務;如果全職帶寶寶或者将寶寶交給保姆而自己工作,會得不到部分家庭成員的了解;媽媽參與寶寶的陪伴(作業,聊天玩耍及興趣班等),盡管有很多快樂,但也有很多辛酸。

總結

  中國女人縱然有太多的不容易,但其實大多數媽媽怕的不是辛苦,怕的是自己辛苦了還不被了解。

  願所有寶寶都能健康快樂,願所有媽媽都能健康開心,願所有家庭都能溫暖和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