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轉】精益看闆核心實踐大作戰

轉自:精益看闆核心實踐大作戰

摘要:精益看闆開發方法作為精益思想在軟體開發領域的創造性應用,已經越來越多的獲得了業界的肯定,并迅速流行起來。和靈活常見方法論架構比較,在類似的價值觀指導下,看闆有着比較獨特而又簡單易行的一些方法實踐,越來越多的研發團隊正在嘗試引入精益看闆方法。

林偉丹 神兵Wizard

【轉】精益看闆核心實踐大作戰

看闆方法核心實踐

精益看闆開發方法作為精益思想在軟體開發領域的創造性應用,已經越來越多的獲得了業界的肯定,并迅速流行起來。和靈活常見方法論架構比較,在類似的價值觀指導下,看闆有着比較獨特而又簡單易行的一些方法實踐,越來越多的研發團隊正在嘗試引入精益看闆方法。

看闆方法有6個核心實踐需要掌握。下面就請跟随本文的腳步,在實體看闆和電子看闆(以平安的“神兵Wizard”工具為例)的時空中穿梭,一路領略翔實的實戰案例和不一樣的精彩吧。 說明一下,以下的所有的案例截圖,全部來源于平安一線研發團隊的看闆實戰,硝煙猶存。

核心實踐一、可視化工作流

【1、可視化流程】

我們先把工作流程可視化出來,讓整個“價值流”一目了然。我們不鼓勵完全标準化的流程,每個團隊都可以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和管理需要來設計流程,并且這個流程是可以動态演進的。

【轉】精益看闆核心實踐大作戰

用Wizard的電子看闆,每個團隊也可以在工具裡靈活定義自己的工作流程,并向所有團隊成員(包括當團隊異地分布時)及利益相關人(包括喜歡坐辦公室裡的上司)透明。

【轉】精益看闆核心實踐大作戰

【2、可視化工作項】

我們把工作項(就是待開發的需求、技術任務、缺陷等)也給可視化出來,可以簡單的使用即時貼,在即時貼上用不同區域記錄不同資訊;也可以事先設計好卡片模闆,并列印出來,這樣卡片上就有标準格式。

【轉】精益看闆核心實踐大作戰

用Wizard的電子看闆,每個工作項也是一個卡片,不同的卡片類型可以用卡片左邊沿的色條來區分,例如下圖中,藍色的代表User Story,紅色的代表Defect。每張卡片的驗收條件、需求設計稿、缺陷界面截圖等,都可以随手查閱。

【轉】精益看闆核心實踐大作戰

【3、可視化人員分工】

人員分工也要可視化,我們有豐富多彩的形式來做到這一點。可以用帶名字的磁卡(人在,磁卡在),可以用迷你相機列印的真人照片(不努力工作對不起它),也可以用漫畫、電影中的英雄角色(讓你豪情萬丈熱血沸騰)。

【轉】精益看闆核心實踐大作戰

用Wizard的電子看闆,我們隻用簡單傳一個頭像來代表自己,如果你不傳頭像,工具會自動以你名字的最後一個字生成你的頭像标記。工具還可以把團隊成員按角色分組,如果你隻想看看闆上“産品經理”的卡片,輕輕點一下就可以按角色過濾了。

【轉】精益看闆核心實踐大作戰

【4、可視化工作項層級】

一個大一點的項目,需求就需要分層。我們通常用不同大小、顔色的卡片,來代表不同層級的需求。例如下圖中,藍色大卡表示Feature,綠色小卡表示Story;當然也可以藍色大卡表示Story,綠色小卡表示Task。它們之間,是“合(需求規劃)-分(故事流轉) -合(內建測試)”的關系,正所謂“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轉】精益看闆核心實踐大作戰

用Wizard的電子看闆,我們也可以輕松的管理多層的需求。Wizard内置了Idea -Feature – Story 3層樹狀結構。每一層都可以有對應的看闆展現,在上一層的看闆中,可以友善跟蹤到下一層的卡片的實施進度。也可以在同一個看闆視圖上,顯示雙層的需求内容,例如用橫向泳道代表Feature,該泳道上的卡片代表Story。

【轉】精益看闆核心實踐大作戰

【5、可視化工作項關聯/依賴】

在平安做個啥事情,都涉及到多個系統、多個部門甚至多個公司的配合,我們一樣用可視化的方式來管理。例如下圖是一個銀行系統的關聯依賴管理,藍色卡片為功能領域,黃色卡片為它的一個關聯系統,黃色卡片上方為狀态跟蹤、每完成一項就打個勾,下方為具體關聯的内容說明。

【轉】精益看闆核心實踐大作戰

用Wizard的電子看闆,管理依賴也是十分的輕松自如。你的項目中的一個需求,如果和别的項目的另一個需求有關聯,你所需要做的隻是一個動作,就是讓這個卡片和那個卡片建立一個連結,然後,你的卡片就可視化出一條“依賴”記錄,他的卡片就可視化出一條“被依賴”記錄;你想了解他的進展,隻需要輕輕一點、說看就看。

【轉】精益看闆核心實踐大作戰

核心實踐二、度量和管理流動

【1、周期時間度量】

LEAD TIME是看闆方法中最基本的一個度量名額,當IT的團隊的名額無法直接與業務名額綁定時,LEAD TIME就是最好的代理名額(意思是它最接近業務名額,因為直接反映了快速響應業務和市場的能力)。我們通常用一個excel來記下一些看闆運作的資料,最常見的如每個卡片的開始時間、結束時間,然後生成基于LEAD TIME的累積流圖、分布圖、運作圖等。

【轉】精益看闆核心實踐大作戰

用Wizard的電子看闆,基于LEAD TIME的度量資料積累和各種圖表生成,則不費吹灰之力,甚至還能做一點“智能”的異常預警和資料分析。

【轉】精益看闆核心實踐大作戰

【2、管理流動】

應用看闆方法的核心目标,就是順暢化及加速卡片的流動,及時識别阻礙和排隊,并想辦法加以消除或緩解。我們通常會用黃色/橙色/紅色的小條,附着在卡片上,來标志這個卡片遇到的阻礙。下面這個例子中,團隊還别出心裁的在看闆設計上做文章,“+1”區域用來存放還剩一天就到期的卡片,“+0”區域用來存放今天到期的卡片,“延期”區域用來存放已經過期的卡片,讓需求進展的風險一目了然,并且在團隊規則中約定,一旦延期,需要馬上采取加班或其他必要措施來盡快完成。

【轉】精益看闆核心實踐大作戰

用Wizard的電子看闆,也可以标記阻礙,一旦添加了阻礙标志,這個卡片就不能再被挪動,直到阻礙消除為止;每個阻礙,都必須指定專人來跟進。對于已延期(相對于計劃完成時間)的卡片,會自動标記出紅色字型的計劃日期,同樣起到了很直覺的風險警示作用。

【轉】精益看闆核心實踐大作戰

核心實踐三、顯式化規則

【1、完成的定義】

看闆工作流程中的每個環節,從Doing列挪動到Done列,需要符合一定的規則和品質标準,有時也叫DoD(Definition of Done)。這也是軟體内建品質(Build-in Quality)的一個有力保證。

【轉】精益看闆核心實踐大作戰

用Wizard的電子看闆,則可以定義卡片的審批流程,可以要求卡片經過特定的審批環節,才能夠往下流轉。有些團隊根據需要,也可以配置為在某些挪動動作發生時,自動觸發一些背景動作(例如拉起持續內建流水線)。

【轉】精益看闆核心實踐大作戰

【2、選擇的規則】

要進入看闆工作流的某個環節,還需要定義“選擇”的規則,即優先拉取哪些卡片進來。下圖中,工作流程的流向,是從下往上(從需求池拉取Feature到選擇隊列中),再從左往右(從選擇隊列中拉取Feature進入開發過程,并分解為Story),這2個環節都定義了“選擇”的規則,有時也叫DoR(Definition of Ready)。

【轉】精益看闆核心實踐大作戰

用Wizard的電子看闆,可以設計出“就緒”隊列,有些團隊會在大螢幕的上方貼上“選擇”的規則,這樣在站會時大家都能看到。

【轉】精益看闆核心實踐大作戰

核心實踐四、限制在制品

看闆方法本身基于一個很樸素的理念,就是限制進行中的工作的數量(也叫在制品,簡稱WIP)。根據利特爾法則,當進行中的工作數量減少的時候,這些工作的周期時間(LEAD TIME)自然就會縮短。在實體看闆上展現WIP,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在列名旁邊标記上一個數字,表示這一列最多隻能允許存放多少個卡片。

【轉】精益看闆核心實踐大作戰

用Wizard的電子看闆,也可以友善的标記每一列的WIP數量,每一列的目前卡片數也會自動統計出來。

【轉】精益看闆核心實踐大作戰

核心實踐五、回報閉環

【1、日常回報】

看闆的站會,往往可以容納更多的人同時參與(像下圖這個團隊就有30人),并且更快的完成(5~15分鐘)。站會上,大家的關注點是哪裡流動不順暢,哪裡有阻礙、排隊或者擁塞,并讨論對策加速流動;如果所有卡片都流動順暢,站會很快就可以結束。

【轉】精益看闆核心實踐大作戰

用Wizard的電子看闆,配合多點觸摸的大電視螢幕,用起來感覺也很酸爽。大家就在大電視前開站會,可以拉動卡片,可以檢視卡片的詳細需求說明和設計圖檔,可以輸入估算值,可以指定處理人。

【轉】精益看闆核心實踐大作戰

【2、定期回顧】

看闆比較講求資料驅動改進,是以我們的回顧會,也需要事先采集一下團隊運作的資料,作為回顧改進的中要輸入之一。常見資料如周期時間、吞吐量、疊代目标完成率、團隊速率、缺陷密度等。

【轉】精益看闆核心實踐大作戰

用Wizard的電子看闆,資料采集就不需要人工來弄了,工具會基于團隊運作過程中卡片移動觸發記錄及手工填寫的資料,自動産生各種資料統計及分析圖表,應有盡有。回顧時可以直接打開工具來看。

【轉】精益看闆核心實踐大作戰

核心實踐六、協作式、實驗性改進

看闆的流程不是一個公司或者行業的标準流程,最好是結合團隊實際情況進行個性化設計。看闆流程也不是靜态的、一經設計出來就固定不變,而是動态的、持續演進的。下圖是某團隊在各個疊代(疊代長度為2周)中持續改進看闆設計的例子,舉例說,與前一個疊代相比,疊代2制定了完成規則定義,疊代3加上了WIP限制,疊代4設計了卡片超期提示區域,疊代5增加了技術任務驗收環節,疊代6規劃出了緊急處理通道。

【轉】精益看闆核心實踐大作戰

用Wizard的電子看闆,可以輕便的、可拖拽的變更看闆流程,支援團隊持續的優化演進。衡量一個“看闆工具”是否好用,這是一個基本的考察點,即是否支援輕量、靈活的流程改進。

【轉】精益看闆核心實踐大作戰

實體看闆 vs. 電子看闆

在上面的精益看闆各個核心實踐大作戰中,我們同時引用了大量的實體看闆與電子看闆的案例。接下來,我們就比較以下這2種方案,看看孰優孰劣。基于上文介紹的6個核心實踐,實體看闆與電子看闆對各個實踐的支撐力度,分析對比如下:

【轉】精益看闆核心實踐大作戰
【轉】精益看闆核心實踐大作戰

綜上,我們可以看到,實體看闆與電子看闆各擅勝場、難分高下。那麼,到底我應該使用哪種方式?這需要結合團隊所處的具體場景來分析評估。

如果你處在以下場景,建議優先考慮實體看闆:

- 剛學習和引入看闆方法

- 團隊正在磨合中,流程還不穩定

- 團隊在一地辦公,看闆可視化效果可輻射整個團隊

- 對看闆設計有獨特創意和展現訴求

如果你處在以下場景,則建議優先考慮電子看闆:

- 團隊已具備一定的看闆成熟度,期望通過資料驅動改進

- 流程已經相對固化,較少變動

- 分布式團隊,成員身處不同地點

- 選型的電子看闆足夠輕量靈活,最好有條件購買或使用大觸摸屏

還想了解更多的精益及看闆開發方法?推薦看看何勉老師的這本扛鼎新作,裡面也摘錄了不少平安的看闆實戰案例哦。

【轉】精益看闆核心實踐大作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