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做私域,必知的4個「使用者調研」方法

作者:人人都是産品經理
本文通過提出,我們常說私域營運的核心是使用者營運,對此實作使用者營運的政策的基礎就是使用者調研,引出使用者調研的4種方法。作者将這幾種方法的步驟用法以及優缺點很詳細地羅列了出來,推薦給對營運的新手們一起來學習吧。
做私域,必知的4個「使用者調研」方法

我們經常說私域營運的核心是使用者營運,根據二八法則,20%的超級使用者貢獻企業80%的利潤,是以根據使用者價值貢獻,企業要針對性營運。

然而在實際私域營運中,我們不僅要找出貢獻價值不同的使用者,還可以從興趣、管道、地域等多個次元切入,幫助企業更好地制定營運政策,優化産品和服務品質,進而提升轉化率。

實作這一切政策的基礎就是做好使用者調研,下面就具體展開如何做好調研的方法。

一、 明确調研目的

在做使用者調研之前,要先明确目的,通常是為了解決某項需求或問題。在私域場景中常見的目的有3種:

1、基礎建設

為私域各項發展提供基礎,比如在私域營運搭建初期,使用者畫像必不可少,是做IP、内容、活動、會員等私域營運方案的前置因素之一,需要通過基礎的使用者調研來進行使用者畫像的分析。

2、名額波動

分析資料“異常”的原因,及時調整。例如或是某次私域内的活動大促,轉化率、留存率等資料都明顯降低,為了找出問題原因,就可以選擇使用者調研的方式快速了解并調整。

3、評估決策

提供重要決策依據。例如品牌想針對會員營運推出「付費會員」,需要設定付費會員的價格和權益。需要了解使用者的平均貢獻金額、高價值貢獻使用者數量及使用者付費意願度等資料,就需要通過調研擷取相關資料,提供決策支援。

是以,我們可以看到使用者調研在私域中所能提供的應用價值有幾點:

1)确定目标使用者群體

通過調研可以篩選自己的目标使用者,為其提供更加精準的産品和服務,提高ROI;

2)開發/改善産品

私域離使用者更近,可以接收更真實的使用者“心聲”,更高效地幫助品牌改善自身産品的不足;

3) 提升使用者忠誠度

通過使用者調研結果,進行分層營運,有利于創造互動和提升體驗,進而提升使用者忠誠度;

4)開拓市場

通過了解使用者需求和痛點,企業可以針對不同的使用者群體開發更加精準的營銷政策,提高産品或服務的市場占有率。是以,準備做私域或正在做私域的企業,不妨思考一下自己有沒有認真做過一次使用者調研,真正了解自己的使用者。

二、使用者調研常見的4個方法

明确調研目的之後,接下來就是明确具體的調研方式了,下面列舉4個常見的使用者調研方法。

1、訪談法

通過訪談是一種深入了解使用者需求和回報的方法,可以通過面對面、電話、視訊等方式進行。因為訪談的形式會占用大量的時間和成本,通常需要篩選高價值或有代表的使用者進行訪談。

步驟及建議:

1)明确調研目的

在開始調研訪談之前,需要明确調研目的、受訪對象和調研範圍等資訊,以便更有針對性地進行訪談。

2)制定訪談計劃

在訪談之前,需要制定訪談計劃,包括訪談問題和流程等。訪談問題需要設計成開放性的,以便深入了解使用者的需求和回報。

3)進行訪談

在訪談過程中,需要與受訪者建立良好的溝通和信任關系,讓受訪者願意分享他們的真實想法和回報。需要注意的是,訪談過程中需要尊重受訪者的意見和隐私。

4)記錄整理訪談内容

在訪談過程中需要記錄訪談内容,在訪談結束後,需要對訪談内容進行整理和分析,總結有用的結論和建議。

訪談法可以深入了解使用者的需求和回報,具有高度針對性,可以更好地幫助企業設計更符合使用者需求的産品。但是成本較高,樣本容量有限,可能無法代表整個使用者群體的需求和回報。

2、問卷調查法

問卷調研是目前最為普遍的使用者調研方法,通過設計一系列問題,向目标閱聽人發放調查問卷,以擷取他們的回報意見和意願,為私域營運、産品設計等決策提供支援。

步驟及建議:

1)明确研究目的

在開始設計問卷之前,需要明确調研目的、調研對象和調研範圍等資訊,以便更有針對性地設計問卷。

2)确定問卷類型

問卷類型包括開放式和封閉式兩種形式。開放式問題更加自由,但是分析結果會比較困難。

3)設計問題

問題設計需要注意問題的清晰度、準确性和可操作性。盡可能避免雙重否定、模糊不清的問題或者帶有個人意見的問題。

4)測試問卷

在正式釋出之前,可以先進行小規模的測試,以評估問卷的有效性和使用者體驗。

5)執行問卷調研

在正式釋出問卷之前,需要确定閱聽人群體、問卷分發管道和問卷截止時間等重要資訊。

6)分析結果

對于收集到的資料,需要進行分析和解讀,以得出有效結論并提出建議。

問卷調查法的優勢就在于覆寫面廣,可以節約時間和成本。但缺點也很明顯,樣本會存在偏差,資料的真實性也會存在問題,樣本量較大的問卷通常需要進行資料清洗。

3、競品分析法

競品分析法是一種通過調研市場,對競争對手産品進行分析,了解其特點、價格、市場占有率等資訊,幫助确定産品的市場定位和政策,或是分析對比自己的産品在市場上的競争優勢和劣勢。

步驟及建議:

1)确定競品範圍

首先需确定競品範圍,包括直接競争對手和間接競争對手。

2)收集競品資訊

需要收集競品的市場、品牌、功能、定價、使用者體驗等方面的資訊

3)比較和分析

在收集競品資訊後,需要進行競品之間的比較和分析。可以使用SWOT分析、BCG矩陣、五力模型等工具,評估競品的強弱和市場競争情況。

4)了解使用者需求

通過競品分析可以了解使用者對産品或服務的需求和期望。可以通過收集使用者回報、調研等方式,了解使用者對競品的滿意度和不滿意度,進而優化自己的産品或服務。

5)提出建議

根據競品分析結果,可以提出相應的改進和優化建議。比如針對競品的弱點,優化自己的産品或服務,增強市場競争力。

>競品分析法可以幫助企業自身了解目标市場的整體情況,有助于制定更加精準的營銷政策。但卻缺乏自身使用者認知,不适用于創新産品。

4、曆史資料分析法

曆史資料分析法是一種通過對曆史使用者資料進行分析,了解使用者的行為、偏好、需求等。提取有效資訊,找到自己想要調研的結果。

步驟及建議:

1)明确分析目的

首先需要明确分析目的,包括了解使用者的需求、行為和趨勢等。

2)收集資料

需要收集大量的使用者曆史資料,包括使用者行為、購買記錄、搜尋記錄、使用記錄等。資料的來源可以包括企業内部的資料倉庫、CRM系統等

3)整理和清洗資料

在收集資料後,需要對資料進行整理和清洗,包括去除重複資料、處理缺失資料、剔除異常資料等。

4)進行資料分析

在整理和清洗資料後,需要運用各種資料分析工具和技術,如資料挖掘、機器學習等,對資料進行分析和挖掘。可以根據分析目的,選取适合的資料分析方法。

5)得出結論和建議

根據資料分析結果,可以得出有關使用者需求、行為和趨勢的結論,并提出相應的改進和優化建議。

相對其他研究方法,曆史資料分析方法可以節省大量的成本和時間。但是會有局限性,曆史資料可能無法涵蓋最新的市場趨勢。

三、調研次元參考

使用者調研可以從多個次元進行參考,以擷取全面的使用者資訊。下面是一些常用的次元參考:

1、人口統計學次元

調研人口統計學資訊,如年齡、性别、教育水準、收入等,以了解不同使用者群體的需求和特點。

2、行為模式次元

調研使用者的行為模式,如購買頻率、購買管道、使用時間、使用場景等,以擷取對産品或服務的回報和建議。

3、情感次元

調研使用者的情感需求和偏好,如情感聯想、情感體驗、情感滿意度等,以了解使用者對産品或服務的情感認知。

4、意見和建議次元

通過收集使用者的意見和建議,了解使用者對産品或服務的改進和優化建議,以滿足使用者的需求。

5、 競争對手次元

調研競争對手的産品或服務,了解其優勢和劣勢,以便自身産品或服務的優化和更新。

不同行業的次元參考也有所不同,例如:

  • 零售業:人口統計學次元、消費行為次元、品牌偏好次元、購買意願次元。
  • 餐飲業:人口統計學次元、就餐環境次元、菜品口味次元、服務态度次元。
  • 金融業:人口統計學次元、投資偏好次元、金融知識次元、金融産品滿意度次元。
  • 健康保健業:人口統計學次元、健康狀況次元、就醫經曆次元、健康服務需求次元。
  • 教育教育訓練業:人口統計學次元、學習需求次元、學習方式偏好次元、教學體驗次元。

使用者調研的次元參考應該結合具體行業和産品或服務的特點,以擷取更為準确和全面的使用者資訊。

四、 資料分析及報告輸出

完成調研後,資料分析和報告輸出是非常關鍵的一步,以下是一般的資料分析和報告輸出流程:

1、資料清洗和整理

在進行資料分析之前,需要對收集到的資料進行清洗和整理。這包括去除重複資料,處理缺失值,糾正異常值等。同時需要将資料整理成适合分析的格式,如将文字回答轉換為數字或分類資料。

2、資料分析

根據調研的目的和問題,選擇合适的資料分析方法。常用的資料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統計分析、因子分析、回歸分析等。通過對資料的分析,可以得出結論和解釋資料背後的趨勢和關系。

3、資料可視化

根據資料分析的結果,編寫報告并進行展示。可以通過圖表、表格等形式展示資料分析的結果,同時需要對分析結果進行解釋和說明。報告的内容應該具體、清晰、簡潔,并包含對結果的結論和建議。

4、推廣應用

資料分析的結果可以用于制定業務政策、調整産品定位、優化營運等。是以,在報告輸出之後,需要針對分析結果提出具體的行動建議,以推動調研結果的應用和推廣。

需要注意的是,資料分析和報告輸出是一個持續的過程,需要不斷地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和改進。同時,在進行資料分析和報告輸出之前,需要保證資料的品質和可靠性,以避免結果的誤導性和失真性。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内容。

總結來說,使用者調研報告的重要性不在于簡單地記錄調研問題和答案,而在于從這些問題和答案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和靈感。雖然使用者調研看起來很簡單,但要真正做好,需要花費一番功夫,以深入了解使用者的心理需求和期望,才能更好地滿足使用者需求。

專欄作家

晏濤三壽;微信公衆号:晏濤三壽;人人都是産品經理專欄作家,數字化營銷專家,私域流量與超級使用者增長方法論首創者。著有《超級使用者增長》、《微網誌與微信營銷實戰兵法》等。

本文由@晏濤三壽 原創釋出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作者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于CC0協定。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産品經理平台僅提供資訊存儲空間服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