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釘釘釋出的「魔法棒」,展示了大模型時代的未來

作者:張鵬科技商業觀察
不窮的魔法棒,開啟協同新時代的鑰匙。

4 月 18 日上午,釘釘在「智能協同之春」春季釘峰會上,展現了 1 個「魔法棒」和 4 條「咒語」。我在 751 園區現場看着不窮(釘釘總裁葉軍)的示範,強烈地感覺這是一個新時代的到來,而釘釘在某種程度上加速了中國企業的智能化程序。

在一個有 6 億多使用者的産品裡,大語言模型開始實際地起作用,釘釘是國内首家這麼做的廠商。是以,對于這場技術進展的溝通會,半個月前我就得到了一些消息,也找機會提前和不窮做了一些交流。

結合現場的展示和之前的交流,我覺得這次值得看的不隻這 4 個 feature,而是釘釘率先邁入大模型時代,可能帶來的連鎖反應。

01 通向沒有「麻瓜」的魔法世界

一周前的阿裡雲峰會當天,釘釘已經在官方公衆号上放出了 4 個場景,其實就是今天發的 4 條「咒語」。在這些「咒語」發揮作用之前,先要有一個關鍵的動作,就是釘釘今天釋出的「/」。

這個「/」是喚醒 AI 智能助手的符号動作,鍵入斜杠後,在彈出的提示視窗中輸入提示詞,才有了後面在文檔、IM 視窗等界面裡 AI 生成的一切。

在我看來,釘釘是在用最簡單的方式——一個斜杠,給予了智能化一個動作符号,「一鍵」開啟智能世界。

在釘釘裡鍵入「/」這個符号,人的能力、組織的能力,将被無限延展。我不會寫程式?來個斜杠;我不會作圖?來個斜杠。我不會什麼?來個斜杠。在這裡,斜杠即魔杖,Prompt(提示)即咒語,揮動「魔杖」念出「咒語」,而後就進入了智能世界,成為智能世界的「法師」。

在由斜杠這個魔法棒開啟的「魔法世界」裡,釘釘在今天的溝通會上先展開講了 4 個場景的「咒語」,分别指向群聊、文檔、視訊會議和應用開發。

釘釘釋出的「魔法棒」,展示了大模型時代的未來

圖檔來源:釘釘

在釘釘文檔中,輸入斜杠後,就會出現智能生成的提示符,接着在提示框裡輸入你的咒語,内容便自動生成了,之後可以根據生成效果再決定是否修改。值得注意的是,在 AI 輔助内容創作的文檔裡,不僅可以生成文字、改寫内容,還可以生成圖檔。

在視訊會議中,「/」也是會議助理,啟動「自動總結紀要」的咒語,可以分段、分角色地生成核心紀要以及會後的待辦事項。

摘要生成還會在群聊中展現,在群聊對話框輸入釘釘斜杠「/」,可以快速總結背景并生成摘要和待辦,你不必再看刷屏的點贊、表情,不用再爬樓自己看發生了什麼,AI 會告訴你這個群發生了什麼,而且還自動建立了待辦的日程。

在聊天裡,使用者可以訓練專屬的助理機器人。用「/」建立機器人後,隻需要發送文檔、網頁或者知識庫的一條連結,就可以讓機器人自動學習指定内容,并可生成對話問答,不用再手動設定問題和答案。

生成應用的功能裡,喚起斜杠後,選擇「拍照生成應用」,AI 生成的應用會以卡片的方式顯示在界面中——其外觀看上去跟釘釘之前釋出的酷應用形式一緻,不同的是,這是由你定義的酷應用。這個功能比釘釘之前推的低代碼,門檻還要低,連拖拉拽的過程都沒了,直接拍攝手寫内容生成應用,或用自然語言「口噴式」生成應用。

這幾個場景看下來,釘釘明顯已經做了全方位的智能輔助加強,率先邁向由大模型加持的智能時代。

理論上,大模型時代的 AI 助手會驅動所有組織的數字化水準。有了釘釘斜杠這樣的「個人助理」,一個人、一個組織、一個不管是什麼行業的公司,都能非常标準化地接入到數字化的海洋。你可以預想,未來所需要的數字化的東西,「念咒語」就生成了,一行代碼不用寫,要接多少個 API 都很簡單——輸入恰當的咒語即可。

但釘釘做這件事讓人期待的核心在于:其背後是為數衆多的行業和企業,以及 6 億以上體量的實際使用者。如此一來,一個斜杠可能就把大家帶入到智能的時代了,一個場景一個場景、一個功能一個功能的快速滲透,這會比原來預期的緩慢滲透要更高效。

前段時間,我和百姓網的創始人,大模型時代的布道者之一王建碩,也聊到了這個話題——AI 助理這件事什麼時候才能真正起作用。他認為個人助理這件事真正能起作用,得等到 2033 年。就像當年從有網際網路的概念,到有足夠多的網站,然後有搜尋引擎這樣的高價值産品,是個逐漸滲透的過程,這件事需要時間。

但是我認為,釘釘這種平台,進入大模型時代就開始把智能加進去,會加速智能化的滲透程序,一定比當年網站從零擴散要快很多。因為釘釘的千萬名客戶,已經完成了基本的資訊化和業務管理的數字化,現在通過斜杠和咒語這樣的簡單動作,在原有的習慣上稍作遷移,即可打開智能化的「魔法世界」。就像當年有了 WordPress 之後,就可以非常簡單地建論壇一樣。斜杠加咒語就能推動智能化這件事,本身是一種很有效率的「普惠」,能引導大家迅速使用 AI 來加強自己。

這也是為什麼,我認為今天釘釘的技術進展特别值得關注,因為我看到了釘釘可以從根本上,以此加速中國企業邁入智能化,或者說邁入 Pre AGI 的時代,在産業鍊的各個場景之中,直接去提升生産力。

02 費力氣整低代碼,白幹了嗎?

一周前,阿裡雲 CTO 周靖人講「通義千問」之于阿裡雲,是既定路線的一個節點,不是起點也不是終點。

我相信,斜杠和咒語,也是釘釘智能化程序中的一站,雖然今天隻有一個魔法棒加 4 條咒語,未來一定會有更多的卷軸——場景越來越多、模型越來越好。

但同時我也專門和不窮探讨了下,釘釘為什麼能這麼快地對大模型做出反應。

釘釘釋出的「魔法棒」,展示了大模型時代的未來

圖檔來源:釘釘

我記得之前釘釘花了很大精力在做低代碼,但這次走向智能化後,低代碼看起來好像「不香了」,畢竟可以直接「口噴式生成應用了」。在這一點上,不窮說到了一個觀點還挺觸動我,「沒有白吃的苦」。

在之前的技術條件下,用那種方式(低代碼)追求目标;現在有更好的技術,就用最好的技術追求目标。就像他今天上午在會上講的,從更友善到直接用魔法棒開啟的魔法世界,這是一個時代的躍遷,不變的是解放生産力、提升效率的追求。

在傳統年代,有多少人就有多少倍的需求,低代碼是解決 3 到 5 倍的需求,無代碼是 5 到 10 倍,自然語言念咒語則是 100 到 1000 倍的需求。

讓所有人用最簡單的方法追求效率的目标一直存在,是以釘釘能快速地邁向大模型時代,而且我猜它接下來的更多魔法也是圍繞這一點來展開。相反,如果之前都沒有聚焦在那個目标上,那今天出現了 ChatGPT,團隊也很難快速做出反應。

當然,釘釘能在現在就做好準備,也有達摩院和阿裡雲的技術儲備。不窮講,早在去年 11 月雲栖大會上,第一天下午主論壇的第一個演講,主題就是大模型。在那個時候,釘釘就在想辦法準備接入大模型。

釘釘釋出的「魔法棒」,展示了大模型時代的未來

圖檔來源:釘釘

上周五,我也跟達摩院朱迅垚盤了一下阿裡在大模型上的探索。從 2019 年推出的 structBert 大語言模型,到 2021 年推出的 M6 多模态大模型和 MPlug 語言大模型,再到 2022 年推出的 M6 通義大模型系列,相當于給阿裡「動物園」裡的所有應用,準備了 One For All 這樣的一個統一模型底座。有了這些積累,我能感受到接下來釘釘在推動智能化的道路上的變化和目标也會「外溢」,把大模型和其他智能能力提供給客戶。

我問不窮,有多少客戶在詢問大模型這件事時,他給我講了在「民事專項服務群」裡當客服的經曆,不僅行業客戶天天問釘釘怎麼還沒弄,就連學校教師也在問。比如教英語單詞的場景裡,老師給學生出題時想要有一個功能:「這 5 個單詞,給我生成例句,每個單詞 5 句」。

我開玩笑地說:「你們一下子增加了好幾萬自帶場景的産品經理啊。」不窮也說,感謝 OpenAI 激活了使用者,它用一個 ChatGPT 啟發教育了所有人:在提升生産力效率的場景裡,落地大模型的能力很明顯是大家是需要的。過去你做個經營數字化的新功能,還要去和客戶「洗腦」,現在客戶都開始像産品經理一樣,催着釘釘這樣的産品去做變動。

客觀的說,我相信現在國内任何一家大模型的能力,肯定沒有 OpenAI 那麼好,但這可能也不重要。技術會追趕、但是應用也有機會跑得更快。重要的是人和機器的雙向奔赴。

就像當年人類發明了計算機語言來和機器溝通,現在 AI 因為大模型的新範式,正在了解人類的語言和知識,即便這種能力還需要不斷成長。

未來,随着大模型能力的提升,AGI(通用人工智能)能夠讓機器輕松了解人類「七扭八歪」、并不嚴謹的自然語言,甚至操作者即便自己無法說清的需求,機器也能給出超預期的結果。

到那時,哪怕現在釘釘的斜杠和斜杠後面的咒語,最終成為了階段性的互動模式,但今天對于釘釘這種覆寫行業衆多,使用者量巨大的産品,這都是有實際意義的創新。

畢竟,業務不等人,在 pre AGI 的時代裡,人類可以用更加結構化的 Prompt(提示)來與 AI 展開協作,與機器雙向奔赴。釘釘今天是在幫助人類預置一些特别簡單好記的「咒語」。

同時,釘釘也将邀請更多人一起與機器雙向奔赴,共同追求解放人的效率。

對于釘釘而言,幫助客戶在場景裡用好這種新的基礎設施和技術能力,是挑戰,也充滿戰略意義。另一邊,對于釘釘的生态夥伴來說,如果未來的方向是魔杖加咒語,SaaS 的軟體形态在朝着「AI 原生」轉變,那麼釘釘上的生态夥伴也需要基于釘釘基礎的 AI PaaS 能力,順着釘釘的釋出,向大模型時代邁進。否則,如果生态沒有及時布局智能化,那對生态和釘釘來講可能都是個雙輸的局面。

從我的了解來看,釘釘應該不會願意自己做完所有的事,而是會拉動生态,一起加入人和機器的雙向奔赴。如此一來,釘釘不隻是最早帶很多中國企業進入到數字化經營管理的時代,也會加速中國企業智能化的程序。

期待釘釘更多的大模型魔法會持續放出,去解放更多企業的生産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