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IT界最短的笑話:上中台!

01

給大家講一個IT界最短的笑話:上中台!

記得羅永浩說過,期初他從英語老師跨界到IT界做手機,許多人不看好,就紛紛調侃他,比如:說一個最短的IT界的笑話——羅永浩。

到了2020年,這句話應該換成:說一個最短的IT界的笑話——上中台。

這兩天,有一位讀者給我講了他所在的企業實施中台的故事,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從中可以看到國内中台解決方案行業的亂象。

2018年中旬,該讀者所在的浙江省某大型傳統制造企業,開始啟動中台項目,由當時的CIO發起,并且親自擔任項目總經理,項目代号“奔月”,總投資額5千萬,項目周期2年,項目目标是:完成“三個統一建設”(統一資料、統一技術、統一業務流程),借此完成企業數字化轉型,建成後能夠支撐集團未來5年的發展。

俗話說得好,萬事開頭難,隻要挺過去開頭,就會發現中間也難,最後更難。該大型集團10幾年來,各種ERP、CRM、客服系統、電商系統上了一堆,非常典型的90年代的企業IT架構,資料孤島的問題很嚴重,缺乏治理,甚至連最基本的使用者賬号統一都沒有打通。

聽起來是非常理想的實施中台的場景,先說結果吧:項目在2019年底被集團叫停,CIO引咎辭職,臨時啟動了一個“拆除中台”的項目,作為收尾。當然了,項目成果還是有的:

1、保留了資料中台,以及資料中台開發團隊。畢竟是最容易展現業務價值的,出報表比以前快了,分析報表的内容也更豐富了。

2、保留系統間的資料互聯互通接口。解決系統重複建設的問題,使用者、商品、管道、供應商這些業務域,都提供統一服務、統一資料。

02

雪崩的時候,每一片雪花都在勇闖天涯

聽完這個案例,我總結了幾點項目失敗的原因:

1、CIO太急功近利,低估了中台項目的風險。萬事都要遵循一個發展規律,想要在兩年的時間裡,把集團10幾年的IT系統再造,别說5000萬了,5億都未必夠。中台項目,好比在機械鐘表裡加齒輪,表還不能停,難度可想而知,你一個傳統制造業CIO,想憑三五杆槍,短時間内創造奇迹?最後隻能創造笑話。是以,年輕人不要老想着天上會掉餡餅,要腳踏實地,也許地上會撿到錢呢?

2、項目的短中長期目标,沒有在集團層面達成共識。集團CEO如何判斷中台項目的成敗?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聽聽業務方怎麼說。業務方都有業績壓力,一旦業績沒有達成,最順手的就是拿IT來背鍋。這個案例當中,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業務方向CEO投訴:IT沒有支撐好業務,是以今年業績沒有達成。IT資源用在哪了呢?都在搞中台。CEO一怒之下,裁撤了CIO,叫停中台項目。

3、沒有跟外部資源形成合力。一方面CIO太過相信咨詢方的成功經驗和所謂的方法論(該咨詢方在業内很有名);另一方面,又缺乏有效的協同措施将咨詢方捆綁在一起。而對于外部咨詢公司來說,隻是想着快點完成項目收錢。雙方的目标是天然沖突的,很難形成合力,來幫助企業落地中台。

綜合以上原因,該企業的中台項目,不失敗那才那叫奇迹。

03

A廠的中台,是不是行業的中台?

談到中台,不得不提A廠。2015年A廠的M老闆提出中台戰略,實際上相關積累要早于這個時間點。A廠是一家資料公司,也是那個時候提出來的。A廠某P姓高管曾表示,“在2015年公開提出‘大中台,小前台’中台戰略之前,我們已經幹了三四年了。”

關于“大中台、小前台”,A廠CEO是這麼闡述的:

建構符合DT時代的更創新靈活的“大中台、小前台”組織機制和業務機制:作為前台的一線業務會更靈活,更快速适應瞬息萬變的市場;中台将集合整個集團的營運資料能力、産品技術能力,對各前台業務形成強力支撐。

回到中台方法論本身,中台是一種架構理念和方法。任何一種架構的方法,其本質不外乎,利用分、合、打散、重組等技術手段,對系統進行有序化重構,以達到減少系統“熵”的過程,使系統得以不斷進化。

中台理念,是解決企業複雜生态協作問題的方法論,這個方法論要解決的是企業複雜生态協作的治理問題。

想要實施好中台,靠的不是理念、方法論。中台項目的實施,有三個部分的建設最重要:組織中台、資料中台、業務中台。

組織中台,就是要解決人員組織問題,因為牽涉到利益、權利,是以是最難的部分,需要項目負責人具備很強的組織能力,比如在上家公司組織過罷工等等。

資料中台、業務中台,關鍵是劃分業務邊界、做領域模組化、資料治理,需要最熟悉業務的分析師和架構師參與。但是,在企業中能做業務頂層架構設計的人,少之又少。這個角色,千萬不要指望外部咨詢公司來幫你解決,你自家的業務都整不清楚,還指望一個外人幫你梳理,你不覺得可笑嗎?

A廠的中台,不是行業的中台。研究A廠中台的實施過程你會發現,它的資料中台、業務中台是邊做邊演化出來的,并不是規劃好了,再去落地。現在很多企業實施中台,恰恰相反,一上來先是一通規劃,不行再來二期、三期,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根本規劃不好,隻能走演進這條路,這就是為什麼茅台的“中台”中了邪,連茅台這樣的土豪甲方爸爸,都覺得搞中台貴。

04

什麼是玄學?中台就是

中台戰略的核心在于快速試錯,快速失敗,這樣才能快速找到成功的路徑,這在競争慘烈的網際網路時代有着重要意義:誰掌握了快速應對變化的方法,就是掌握了緻勝法寶。古龍曾經說過,天下武功,唯快不破。M老闆作為武俠迷,當然知道這個道理。

A廠的中台事業群CEO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談到:

M老闆跟我講,他說你去幹這個中台,我也不知道怎麼幹。那他隻說了3個統一:技術統一、資料統一、文化統一。

大概做了一兩年之後,中台CEO有一次跟M老闆彙報,說我終于明白什麼叫資料中台了,然後M老闆聽了一下以後,說你大概隻到了50%。M老闆自己了解到了100%嗎?這個就不知道了,隻是說中台CEO彙報的東西可能有50%是覺得是符合他當初的期望的,是以又過了這麼三四年,中台CEO覺得基本上就建立了整個所謂的中台體系。

老K研究中台以來,覺得最玄幻的東西就是,一個不懂技術的M老闆,提出了中台理念,然後整個行業的技術天才,折騰了幾年,仍然隻領悟到了50%。什麼是玄學?中台就是。

05

企業實施中台防割韭菜手冊

2006年,曾出版過一本奇書,叫《農民進城防騙手冊》,豆瓣評分9.5,從書名就可以看出,主要是提醒廣大進城務工的農民朋友不要上當受騙,這是一本經久不衰的暢銷書,内容是那樣的實用、樸實無華且枯燥。

當下,如果寫一本《企業實施中台防割韭菜手冊》一定很暢銷,因為這個行業騙子太多了,韭菜都不夠用了。一個賽道,如果充斥着玄學、大師,離崩塌就不遠了,前車之鑒是“币圈”。

那些中台咨詢公司怎麼掙錢?他們其實賣的不是中台理念和方法論,那隻是一個招牌,用來吸引你上鈎的,真正賺錢的是雲服務、業務中間件、技術開發套件等等。

這裡不能說太多,點到為止吧,畢竟大家都是要恰飯的。奉勸各位企業CIO,就算做一顆韭菜,也要有點自我修養,别人是怎麼掙你錢的,在哪些方面掙了錢,都要門清,把公司的錢不當錢,你的處境就很危險了。

最近聽說,連大媽都開始進場賣中台解決方案了,在“币圈”裡虧掉的錢,要從中台上逆風翻盤掙回來。這也太TM勵志了,連大媽都這麼努力,你還有什麼理由不放棄?

每個大型企業想上中台,要根據企業自身的戰略規劃,戰術路徑,因地制宜的實施。不要妄想引入一家咨詢公司、一套解決方案,就能幫助企業換個引擎。就這智商,換引擎有啥用?趁早關門,也許還能少虧幾個小目标。你想踩在巨人肩膀上坐收漁利?恐怕隻會成為巨人嘴邊最翠綠的那顆韭菜而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