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糖梨
荀子在《勸學篇》中講:“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千裡的路程是從腳下開始的,能夠養出蛟龍的江海,是由一點一滴的溪流彙聚成的。
個人的成長,也是在一點一滴的細節中彙聚起來。
卡納基在《人性的弱點》一書中寫到:注重那些看似小事的事情。
成長的過程,不是沖鋒陷陣,也不是分秒必争。成長的意義,是在于生活的中的每個刹那。
抓住生活中的細節,就會帶來更多的變化。
生活中有很多關鍵的竅門,就是為了讓一個人成長而存在。抓住這些竅門,就可以為成長帶來飛速的質變。
1敢于說不
“灣仔碼頭”創始人臧健和,在創業初期,推着一輛小車在街上賣水餃。因為手藝絕佳,又善于觀察食客的口味,生意做的越來越好,名聲也一天天大起來。
在當了三年的小販之後,一個日資百貨公司的老闆看中了她的水餃,前來跟她談生意,日商帶來了誘人的條件:提供裝置,提供技術,幫助申請牌照。交換的是,臧健和的水餃配方,商标改用日本商标。
面對這樣豐厚的條件,臧健和斷然拒絕。
她的想法很單純:如果日本人掌握了自己的配方和技術,誰能保證自己不被踢出局。如果這種事情發生了,我自己該怎麼辦?
臧健和的自信并非是憑空來的,這是對自己的實力的正确估計。那時,雖然無長無牌,但是有每天都有排長隊吃水餃的人群。
這個拒絕保住了她的品牌,也讓百貨公司的老闆開始正視這位小攤販。
多次談判後,日商最後答應了臧健和提出的所有要求,保留了品牌、電話和位址。
拒絕是一種勇氣,面對獎勵豐厚的工作,會心動不已,但是要對自己的能力有正确的把握。
在不合适的時候,勇敢的說不。
面對他人不合理的要求,要對自己的能力和處境有一個相對清醒的認識,不接受自己完不成的事情,該拒絕時就拒絕。
2定期斷舍離
斷舍離,“斷”是指決斷,“舍”就是放棄不需要、不合适的東西,“離”就是離開負面情緒。
創造“斷舍離”這一概念的作者——山下英子,就在書中介紹大家把不用的東西通通扔掉,隻留下必須使用的東西。對生活中的物品進行有意識的選擇,把原先對物品的過度關注轉放在人生的體驗上。
新褲子樂隊的主唱唱兼吉他手彭磊,一個著名的搖滾音樂人。
2019年的夏天,他參加了一檔樂隊音樂綜藝《樂隊的夏天》,随新褲子樂隊奪得HOT1席位。
在搖滾音樂之外,他最出圈的事情,是“朋友圈拉黑”。
在《樂隊的夏天》的節目現場,表演結束,彭磊對着台上的評委,毫不在乎的說了一件事:“上面坐着的專業樂評人,好多都是我過往的仇人,他們特别讨厭我。所有的這一排,這兩排,原來他們都在我的那個朋友圈裡,現在全都删除了。”
在參加《乘風破浪的姐姐》時,現場有很多姐姐想要加他的微信,都要被他拒絕了,黃曉明也曾嘗試着說:“我能加你微信嗎?”彭磊依然表示不買賬,并且回答道:“我們兩個二十年沒說話了……”
在參加《奇葩說》作飛行嘉賓的時候,在節目錄制現場,李誕強行加了彭磊的好友,回家後在微信上跟他打招呼,卻發現已經被他删除拉黑。
被他拉黑的不止專業樂評人,還有知名導演,比如徐峥、甯浩、陸川……
在他的微信清單裡,隻有100個微信好友。
這樣“拉黑”别人的彭磊,在自己本身實力強大的前提下,不僅沒有被圈内拉黑,邀約、合作反而紛至沓來。
在人人都在努力增加朋友圈好友數量的當下,彭磊展現了一種獨特的朋友圈。
将無關緊要的人,請出自己的生命,是精神層面上的斷舍離。
成長到一定的年齡,就會發現,沒有必要讓太多的人參與自己的生活。
減少無用的社交,專注自己的事情,将更多的精力分給自己熱愛的事情。
不必擔心“斷網”就失去了整個世界,也不必擔心,微信好友的減少,就損失了潛在人脈。
好的人脈是吸引來的,不是伏低做小求來的。
充滿負能量的朋友,當斷則斷;令人不舒服的關系,當舍則舍;艱難且無用的社交,當離則離。
斷舍離的目的,是為了掙開物質世界加在身上的枷鎖。
3保持充足睡眠
充足的睡眠,是健康的開始。
随着手機的普及,“熬夜”成為一個不可避免的趨勢,也有越來越多的新聞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
如:#90後姑娘熬夜10年長出老年斑#這個熱搜,新聞裡的主角唐女士(化名)在18歲高中畢業後,就沒有在淩晨2點之前睡過覺,上網、刷劇……每一個夜深人靜的時刻,都是屬于自己的歡樂時光。
就這樣熬夜十年後,身體的預警終于達到了峰值。
唐女士表示,“剛開始,我隻是偶爾感覺乏力,後來是抵抗力有點下降,現在臉上居然長出了老年斑。”
經過醫生的診斷,唐女士臉上的老年斑屬于長期熬夜、精神狀态差引發的。改變生活作息後,她的老年斑已經開始出現淡化的迹象。
另一個新聞,“21歲男子長期熬夜吸出10塊血栓”,同樣的令人觸目驚心。
當時,21歲的蒲先生因突發心梗到急診科就診,在手術搶救中醫生發現,蒲先生的血管被大量的血栓堵塞,最後用導管吸出10塊血栓。
醫生在采訪中表示:導緻他心梗的因素有很多,第一個危險因素就是長期的熬夜,然後是抽煙喝酒以及肥胖。
有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明,熬夜隻會一時爽,後續的麻煩可不少。
在正常的時間入睡,身體會分泌激素,其中有幫助身體分解脂肪的激素。如果長期的熬夜,會打亂激素的分泌,導緻脂肪的堆積。通俗的講就是,熬夜會讓人越來越胖。
熬夜也會損傷肝髒,夜晚的睡眠時間,是肝髒的修複時間,長期的睡眠不足,會讓肝髒積累過多未修複的細胞,進而影響人體的代謝、解毒、合成……
熬夜帶來的内分泌紊亂,身體抵抗力差,就更容易給各種疾病可乘之機,感冒、過敏,已經是常見的表現了。
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無論是正在拼搏,還是在堅守家業,一切的一切,都要一個良好的身體作為基礎,身體健康是“1”,财富、名聲、學曆都是後面的“0”,沒有“1”的存在,其他的“0”毫無意義。
良好又充足的睡眠,能夠消除一整天的疲勞;保持白天大腦的活躍,工作交往都能夠有充沛的精神;給自己的身體更多的修複時間,延緩衰老。
睡眠不是金錢,不能随存随取。
睡眠是比金錢還要珍貴的東西,睡眠是身體健康的基礎。
4肯定自己
世界上沒有兩片一樣的葉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
《感動中國》2021年度人物江夢南,一個從小幾乎完全喪失聽力的姑娘,在父母的幫助下,通過讀唇語學會了“聽”和“說”,一路讀到了清華的博士。
為了更好地融入社會,江夢南的父母放棄了讓她學習手語的想法,而是教她學習唇語和發音。
在父母的鼓勵下,江夢南靠着對鏡子學口型、摸着父母喉嚨學發音,通過讀唇語,終于學會了“聽”和“說”。
聰明、好強的江夢南表示“我從來沒有因為自己聽不見,就把自己看成了一個弱者。我相信自己不會比别人差,我也相信自己可以做得很好。”
每個音節,都要靠撫摸着父母的喉嚨感受聲帶的振動來學習,重複一千遍是常有的事情。
一個字,能夠重複一萬遍就學會,是更令人開心的事情。
在學校裡,夢南靠着坐在教室前排,讀老師口型“聽課”,并憑借驚人的努力和記憶力,發奮學習,成績名列前茅。
因為自身的經曆,江夢南對未來的選擇一直是明确的,從大學報考藥學,到碩士生階段選擇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再到如今主攻惡性良性腫瘤免疫和機器學習,她從未動搖過自己的選擇。
在大學期間,江夢南每次回到家鄉時,總會擠時間到特殊教育學校做義工,探望那些視力、聽力、智力存在障礙的孩子。
面對厄運,從不放棄,堅持往前走,甚至希望能夠幫助他人鋪平路上的坎坷。
江夢南的堅持,讓我們看到,相信自己做得到,即使生命充滿了坎坷,也可以璀璨如歌。
從來不放棄,肯定自己,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
面對生命中的不公,與其怨天尤人,怨怼“為什麼是我”,不如收拾行囊,勇敢的跨過去。
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堅持下去才會看到希望。
5穩定情緒
之前一段“女子怒剪婚紗店32件禮服”的視訊引發網友熱議,據了解,女子與婚紗店因為定金問題發生争吵,之前在店裡交了3500元的定金,後續因為婚禮取消,要求退掉定金。
店長不肯退,雙方發生争執,在協商未成功的情況下,女子氣急剪破了店裡的婚紗。
有網友從視訊中分析,婚紗店的從業人員也有責任,面對女子的過激行為,不僅不阻止,言辭之間還略有煽動之意,似乎是在鼓勵她剪婚紗的行為。
事後,女子給婚紗店道歉,表示後悔,因為孕期的情緒不穩定導緻了她這次的行為。
雙方進行多次協商後,确定賠償給婚紗店5萬元。
對此,多數網友的态度是:太沖動了,沖動是魔鬼。
作為一個成年人,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是很重要的,要明白成年人的所作所為可沒有家長來買單。
一切情緒上頭導緻的後果,都是由自己本人來處理的。
控制情緒,并非是打掉牙齒和血落,也不是不發洩。而是能夠和自己達成共識,在處理問題的時候,讓理智駕馭情緒。
6堅持運動
《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這是一本關于生活和跑步、寫作和跑步,以及跑步的意義的書。作者村上春樹,從33歲開始跑步,大概每年跑一次馬拉松。
最早開始跑步的契機便是為了保持身體健康,從早到晚的寫作,讓體重不斷增加;為了保持精力的高度集中,一天要抽六十支煙。
為了能長久地寫作,也為了身體健康,村上春樹開始跑步。
從一開始隻能跑二十分鐘,到十五公裡,再到四十公裡、五十公裡,一直到七十公裡。
跑步,讓他能夠真正擁有獨屬于自己的時間,跑步時,會逐漸放空思緒,隻剩下跑步這件事。
不用與别人交流,不必聽任何人的讨論,隻需要做好自己。在跑步的過程中,寫作的靈感也源源不斷地出現。
村上春樹也曾表示:“我寫小說的許多方法,是每天清晨沿着道路跑步時學到的。”
村上春樹作為一名作家,提到過,寫文章屬于腦力勞動,然而寫一本大部頭的作品,更接近體力勞動。
健康的體魄是做事的基本,運動,是保持健康的捷徑。
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才能面對困難時,大步向前走。
在運動中,會抛卻雜念;在運動中,會宣洩情緒;在運動中,會學會堅持。
成長是一個永不過時的題目,這個題目,要用一生的行動來完成。
專注自己的内心,修煉好自己的情緒,保持一個健康的身體,勇敢向前邁,擁抱更美好的明天。
人人都想要成長,醍醐灌頂似乎是個捷徑,比如在某一刻突然大徹大悟,掌握人生的密碼,走上人生巅峰。
幡然悔悟,更是人人都想看到的場景。
隻是這兩個詞,這兩個場景,更多的是出現在影視劇裡,真實生活中的成長,更多的無聲無息。
每一個人際交往的時刻,都是鍛煉自己情商和口才的機會。
每一次的删除拉黑,都是跟一段過往告别的時刻。
每一次的困境處理,都是自己情緒處理的關鍵。
不要着急一蹴而就的成長,學會沉下心來,打磨生命中的每一刻,保持健康的身體,等待走更遠的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