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國越來越瘋狂地逼迫其他國家與中國“脫鈎”,但就在最近一個月内,近百位外企高管紛紛訪華。一心與中國脫鈎的美國,終究不會成

作者:李春光

美國越來越瘋狂地逼迫其他國家與中國“脫鈎”,但就在最近一個月内,近百位外企高管紛紛訪華。一心與中國脫鈎的美國,終究不會成為赢家。

最近一個月,外企高管掀起了一股“訪華潮”,其中包括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庫克、荷蘭阿斯麥公司全球總裁溫甯克、高通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安蒙,等等。外企高管紛紛來華,說明外企尋求在中國投資,并給中國市場投下了“信任票”。

這些企業不僅對中國的經濟發展抱有十足信心,還通過持續投資的方式展現對中國市場的期待。其中,安利和阿斯利康要分别向中國投資6億元人民币和4 . 5億美元。中國貿促會的調研結果顯示,在近170家在華外資企業和外國商協會中,有98.7%的企業願意維持和擴大在中國的投資。

外企之是以如此熱衷于中國市場,是因為中國在優化疫情防控政策後,經濟開始強力複蘇,消費市場不斷正常化且擴大化,中國成了外國産品絕佳的銷售地。就今年的一二月份來說,中國實際利用的外資就高達400億美元,而且呈快速增長的趨勢。是以,趁着中國經濟複蘇的視窗,外資企業對華投資進一步擴大是明智之舉。

國際貨币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近日表示,在本年度,中國預計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将超過三分之一。具體來說,像中國這麼大體量而且這麼富有活力的市場,對于外企來說,并不是投資或者不投資的問題,而是要投資多少的問題。中國給外界創造了一個經濟機遇,如果不把握住,就意味着落後于人。

更重要的是,中國不僅僅正在快速成長和擴大,而且中國的市場是開放的、包容的,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就提出,本年度中國要用更大的力度吸引外資,這為外資的湧入提供了絕佳的政策土壤,也可以讓外企更容易地和中國分享經濟發展的紅利。

可以說,外企的種種熱衷于中國市場的行為也恰好說明,他們實際上并不贊同美國“友岸外包”的戰略。美國拜登政府想建構一個以美國為核心的、西方集團式的全球貿易格局,力圖和盟國一起把中國驅逐出世界貿易體系,來保持自己經濟和科學技術領先的地位。但這也意味着在這個過程中,美國等西方國家會付出非常大的經濟代價。

就拿美國及其盟友限制中國半導體來說,日本最近跟随美國宣布對華進行半導體先進技術投資的限制,中國随後則對美國存儲晶片公司美光科技進行安全審查活動。當然,中方的行動是正常的行政行為,而制造緊張對立氛圍的就是美國。在美國炮制的“晶片戰”中,沒有誰會是赢家,包括美國自己。

實際上,國際貨币基金組織在《全球經濟展望》的摘錄中也明确表示,美中關系針鋒相對,會讓全球的經濟損失達到2%。的确,如果美國執意把全球一分為二,變成“以美國或以中國為核心”的世界,這就會迫使各國選邊站隊,世界上的資本以及直接投資陣營化、分散化,最終隻會讓世界更貧窮,美國也不能獨善其身。

随着中國進行産業更新,跨國企業可以把勞動密集型的産業轉移到東南亞等人力資源豐富的地方,而對于資本、技術密集型的産業,中國還是一片藍海。況且,中國本身就具備良好的産業配套基礎、優良的營商環境和市場規模,對跨國公司有着強大的吸引力,美國的“脫鈎斷鍊”戰略不可能得逞。

美國越來越瘋狂地逼迫其他國家與中國“脫鈎”,但就在最近一個月内,近百位外企高管紛紛訪華。一心與中國脫鈎的美國,終究不會成
美國越來越瘋狂地逼迫其他國家與中國“脫鈎”,但就在最近一個月内,近百位外企高管紛紛訪華。一心與中國脫鈎的美國,終究不會成
美國越來越瘋狂地逼迫其他國家與中國“脫鈎”,但就在最近一個月内,近百位外企高管紛紛訪華。一心與中國脫鈎的美國,終究不會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