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隐私問題,新能源車企的阿克琉斯之踵?

大家是否有發現,新能源車企一味追求更加智能、好用的車機系統,把更大尺寸的“彩電”塞進汽車,以取代那些老舊無味的機械按鍵。而使用者這邊,又很樂于接受這種前沿科技帶來的科技感,好玩又個性。

(圖檔來自智己)

這像不像手機的發展路線,從非智能轉向智能,再一步步将機身上的機械按鍵去掉,用更大的螢幕加以取代。如今的新能源汽車,表面上看還是汽車的模樣,實際上,它更像是一台巨大的、帶有四個輪子的“智能手機”,大家是否有這樣的同感?

智能手機的攝像頭大家也懂,平日使用的一些軟體中,使用者就必須授權其調用手機上的攝像頭。很快,他們也注意到了軟體在過度調用攝像頭,收集面部資料及其它隐私内容,并對此表示擔憂。

在相關部門與手機廠商的努力下,近些年過度收集使用者隐私的情況改善不少,但仍存在一些“大資料”相關的現狀,比如你口頭說了一下想買什麼,電商平台馬上就推薦到首頁。

那麼汽車呢?

如今這種“四個輪子的手機”,攝像頭和傳感器如同“神經系統”一般遍布全身,擁有了智能平台。每顆攝像頭都相當于一隻“眼睛”,它就像一把雙刃劍,給使用者提供便利和安全感,同時又成了他們“走漏風聲”的途徑。

(圖檔來自魅族)

小雷最近吃到了一個瓜,說某家新能源車企的内部員工,通過公司的資訊系統擷取客戶車載攝像頭拍到的具有“高度侵入性”的視訊和圖檔,并私下分享。根據一些媒體采訪員工得到的說法,他們在2019年-2022年間,都有做過類似的事情。

更離譜的是,這些員工連老闆都敢“偷窺”,不知道他們老闆有沒有發現這件事......小雷已經想象不到這個畫面了。

沖突同體的車載攝像頭

話說這家車企經常強調自己的車載攝像頭僅用于輔助駕駛,無論是現在或者将來,使用者的隐私都是擺在第一位的,整套設計就是為了“保護使用者的隐私”。

然後老闆的隐私就這麼沒了,恐怕他自己也還不知道......車載攝像頭就是一個這麼沖突的産物,它給了内部人員“搞事情”的條件,同時也給了使用者帶來了各種便利。

車載攝像頭在新能源汽車身上是再常見不過了,抛開上述這家車企所使用純視覺輔助駕駛,車載攝像頭還有多種用處,就比如我們熟知的360°全景攝像、類似“哨兵”模式的汽車監控、駕駛員狀态監測功能之類的。

(圖檔來自領克)

其作用就是給我們提供盲區視野,或者是車輛不在身邊時,能夠通過App對其進行監控,實作防盜的效果,同時也可以時刻監控駕駛員狀态,避免危險駕駛。從這些角度來看,車載攝像頭就是汽車的“盾”,是安全用車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反,車載攝像頭也是一把刺向使用者的“矛”,車輛想要知道駕駛員有沒有打瞌睡,周圍有沒有人想偷車,就要通過攝像頭提供的畫面資訊來判斷。理論上來說,車主隻要激活了類似的監控功能,那麼相關的攝像頭就會長時間工作,期間必然會記錄到一些不該記錄的内容。

畢竟新能源汽車的動力電池普遍容量很大,部分混動車型還可以通過燒油發電,攝像頭這種部件能耗不怎麼高,據說360°全景攝像頭工作三天,大概才會消耗一度電,長時間工作并不是什麼問題。

(圖檔來自特斯拉)

當它“不幹正事”的時候,也就成為了汽車上的“眼睛”了,使用者在幹什麼難以描述的事情先不說,錄下來就對了!

按理說,車載攝像頭看到車主在做什麼并不要緊,但關鍵就在于,新能源汽車大多都要聯網,才能正常使用車機上的功能,車主也得以通過手機App遠端監控。汽車聯網之後,車企隻要走走後門,就能看到各種行車資料,以及攝像頭拍到的畫面。

小雷還沒錢買車,便開始擔心起汽車會對我幹什麼不得了的事了。

那麼問題來了,某車企的這個“背景系統”是怎麼來的?為什麼員工能夠有這麼高的權限?客戶資料庫本就是一個相當敏感的存在,哪怕是汽車行駛所記錄下來的資訊,沒有官方進行解密,外人根本沒辦法擷取,更何況視訊、圖檔這種更具侵入性的。如果随便一個員工都能走後門調取攝像頭畫面,那麼使用者何來隐私可言?

至于這一奇聞是否屬實,就等官方親自來解答了。

使用者隐私“失守”,錯不在汽車本身

如果把自己代入一下,想象自己路過一輛汽車,并被清晰地記錄下來,又或者是在車裡做的事情被車内攝像頭全程記錄,并被汽車公司的内部員工互相“傳閱”。想到這些,相信大家不免背後一涼。

說到底,汽車也是私密空間的一種,在車内外安裝攝像頭,就好比在房間裡裝了一套監控,總有一隻“眼睛”盯着自己,必然是渾身難受。不過,這要把鍋推給汽車攝像頭嗎?

(圖檔來自特斯拉)

其實使用者隐私洩露也不能怪車載攝像頭和智能汽車,汽車本身無意拿使用者的隐私開玩笑,這不過是背後的内部員工“走後門”,才讓這些敏感資訊走漏,甚至還在内部互相分享。

是以大家要将汽車上的所有攝像頭遮起來,或是隻買沒有攝像頭的汽車嗎?小雷認為這恐怕有點“斬腳趾避沙蟲”的既視感,車載攝像頭正如這家“重視使用者隐私”的車企而言,是為了輔助駕駛而設計的。

在小雷看來,汽車攝像頭并沒有做錯什麼,它隻不過是為汽車和使用者提供安全行駛所需要的畫面資料而已,不知道有的畫面資訊會侵犯使用者的隐私。更多的,還是背後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内部員工的權限便利,調取客戶資料進行分享,這才是廠商應該重視的地方。

(圖檔來自理想)

對此,汽車廠商有不可逃避的責任,使用者花幾十萬買某個品牌的汽車,定然是基于對這一品牌的服務品質、口碑、安全、品質的信任,才把自己的安全與隐私交給汽車,而廠商作為能夠直接接觸到敏感資訊的一方,更要保證使用者的安全,資料庫不應該随随便便就讓員工走後門看到。

其它新能源汽車廠商也應該引以為戒,相信沒有一位使用者能夠容忍這種事情發生,大家花錢買的是車,而非廠商員工偷窺客戶的“直播間”。

智能汽車時代,使用者隐私如何保證?

汽車的智能化程序是不可逆的,資料收集在今天這個智能時代早已見慣不怪,車企要更新優化輔助駕駛算法,就要收集各類道路資料;汽車要做到足夠的智能和安全,同樣也要收集周圍及使用者的畫面資料。從現狀來看,資料确實是推動智能化向前進步的必需品。

如此說來,科技發展一定要犧牲使用者的隐私安全嗎?小雷認為這明顯是錯誤的,廠商完全有能力在不侵犯使用者隐私的前提下,适當收集必要的資料,完善自身算法。

其實大家也不需要過分擔心,新能源汽車智能化程度越來越高,加入網際網路更是家常便飯。考慮到使用者隐私安全之類的問題,車企事實上已經在做出一些努力,比如有的廠商開發了新的駐車拍照算法,當攝像頭拍攝到人臉、車牌這一類涉及隐私的部分時,便會自動打碼處理。

(圖檔來自特斯拉)

同時相關部門也有出力,前年頒布了相關的規定,限制車載攝影和遠端控制的使用,要求在未經得個人同意的情況下,汽車拍攝到的畫面,必須進行删除或者打碼。

據小雷所知,這家極其“注重隐私”的車企,近期更新了一套最新的輔助駕駛平台,配備了更為高清的攝像頭。毫無疑問,這下拍人是更清晰了。對于此事,不少網友也在“隔空喊話”這家車企,火速安排智能打碼功能,加強對人們的隐私保護。不過吧,車企要是不愁賣車,一時半會也不着急弄這個吧?

可不管怎樣,使用者的隐私安全依舊是智能時代最受關注的話題,如果汽車廠商還沒有做好保護隐私的工作,那麼使用者還需要好好保護自己,樹立更強的隐私保護意識,盡可能避免智能汽車成為使用者的“直播間”了。

(封面圖來自特斯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