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8日16時,揭西橫江水庫作業點開放,進行人工增雨作業。攝影:徐興健
新華社廣州4月29日發行:廣東在天空中取一杯水,解決廣東東部大地的"口渴"
作者:王健葉林林
"水庫的峰值容積為4720萬立方米,隻剩下20萬立方米左右。以前采用的是直流供水方式,現在水位低于供水出口,要采取抽水供應,每天隻能抽取7000立方米給自來水公司。廣東省太尾市洪花機水庫管理院副所長洪一帆一直關注着供水量,随着4月28日廣東東部部分地區降雨,洪轶凡終于松了一口氣。
自2020年10月下旬以來,廣東氣溫明顯較高,降水量普遍偏低,平均降水量為188.6毫米,比曆史上同期少57%,同期第三少,多于秋、冬、春旱,4月初粵西部和粵北氣象幹旱已基本緩解, 但粵東地區氣象幹旱依然保持,并達到了幹旱水準。
随着冷空氣開始造訪廣東,廣東東部部分地區4月27-29日出現了各種有利的人工降雨運作天氣條件,為了要求多陣雨到天,廣東省氣象廳等待機會移動,向市民催生了甘納許, 緩解了粵東"燃燒"的幹旱。
"茂名支援團隊已抵達海豐""陽江支援團隊已抵達揭西""雲浮支援團隊已抵達陸豐"......25日晚,全省影子工作組報告了這起起落落的聲音。湛江、茂名、陽江、肇慶、雲浮、江門等地派出6支精幹隊、6輛火箭運車支援粵東抗旱救災。全省人工降雨作業隊分别駐紮在汕頭兩個營丘峰水庫、潮州鳳凰水庫等作業點,開始對人工雨前炮彈的準備、檢查和安裝、調試機械裝置等進行準備。
"人工增加雨水不是一個容易的過程,取決于上帝是否合作。廣東省人工影響氣象中心相關負責人于玉萍介紹,首先要看天空是否已經達到雨雲層厚度合适的高度,同時風向也合适;
為了守天守地造福人民,營運商連續開啟了四天四夜的"相等雲"模式。薄薄的雲層散落在眼睛上,稀疏的雨突然停了下來,終于到了時機成熟,一個貝殼直射雲層,水流成天。
"海豐縣營運商于4月27日14時16分在海豐縣屏東鎮南門水庫發射8枚火箭彈""深圳市營辦人于4月28日18時10分在深圳合作區赤石鎮窯埤水庫發射8枚火箭彈"......4月25日至4月28日,惠州、梅州、潮州、汕頭、汕頭、河源、陽江、揭陽、深圳等地進行了62次人工增雨作業,發射了287枚增雨火箭。
随着雨雪火箭逐漸升空,世界落在東方的廣東人期待已久的雨露,"灼熱"的大地終于等待着它的"失散已久"的甘魯。
"這場失曦已久的及時降雨,有效緩解了粵東地區的幹旱。廣東省氣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8日中午,廣東東部大部分市縣出現小到中雨,包括潮州當地暴雨。
據氣象水文監測,28日中午12時至中午12時,全省平均降雨量為8.9毫米,廣東東部78個鎮街道錄得10毫米至25毫米中雨,20個鎮街道錄得25毫米至50毫米大雨,潮州潮安區鳳凰鎮錄得52.6毫米大雨。(完整)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