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作為一個人口僅次于中國的大國,其本身有着幾千年的文明史,但有人預測在二十一世紀印度會分裂成幾個國家,這種說法着實讓大部分人驚愕。
好好的一個文明古國,軍事裝備和經濟實力都表現不俗,為什麼會出現四分五裂甚至分崩離析呢?
其實這都是印度人自己造的孽。
一、印度:自古以來分分合合
衆所周知,印度這片國土上存在着一百多個民族和一千六百種語言,自古以來的民族沖突和領土紛争就沒停過,最早可起源于吠陀時代的雅利安各集團戰争,而之後的十六雄國階段更是和大陸的春秋戰國幾乎一模一樣。
而這其中糾紛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宗教信仰的不同。印度本土的宗教是印度教,而曆史上從中亞地區遷移過來的穆斯林人,卻是堅定的伊斯蘭教徒,兩個教派為争奪上司地位,才開始長達幾千年的對峙。
到近代英國殖民者到來之前,印度國内還仍然是大小土邦并存的局面。英國殖民統治之際,這些土邦沒怎麼抵抗就紛紛投降,當然,英國人是不熟悉印度國情的,圖省事就把所有土邦一股腦兒統一管轄。
不過這些土邦是打錯了算盤,百十年來長期的殖民統治,讓印度人看到了英國殖民者的醜惡嘴臉,于是印度國内開始有默契地團結起來,也不管是穆斯林,還是印度教。1916年,代表印度教的國大黨和伊斯蘭教代表穆斯林聯盟簽訂協定,共同抗擊英國殖民者。
事實證明,團結就是力量,英國人最終被打破了,印度也就此獨立,但事情遠遠沒有結束。趕走了外敵,印度人内部又開始躁動了,看似牢不可破的聯合陣營裂痕逐漸擴大。不過印度獨立後的政府處理各地方沖突的決策,那就是一個字——爛!
我們先看看都是哪些地方有獨立的傾向?
二、東西南北都不穩定
“東北人”的倔強
如果你翻開現代世界地圖,當你的目光移到南亞次大陸時,你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印度國土的東北部有一塊不起眼的地方——東北六邦,它看似是印度的領土,但隻有一條狹窄的西裡古裡走廊和印度本土連接配接,從客觀上造成它與印度貌合神離,而對印度政府最不滿的也是它。
東北六邦的居民基本上都不是本地人,要麼是中國南方人遷過來的,要麼是緬甸和蒙古的移民,所操的口音也是藏緬語系,不管從哪個方面講都和印度不對付。但英國殖民者到來的時候,無奈自己力量太弱,隻能屈服于英國并歸入印度。
可這幫“東北人”就是很倔強,印度獨立之後想脫離印度管制,不時制造一點混亂,其内部公投的結果是也百分之九十六的人都同意獨立,這下讓印度政府火冒三丈。即便印度政府派出阿薩姆步槍隊出面鎮壓,仍然不能熄滅“東北人”的獨立之火,他們甚至組成“阿薩姆解放陣線聯盟”對抗印度軍,直到現在都不消停。
如果未來印度真的四分五裂,那麼這幫“東北人”一定是其中最活躍的。
“克什米爾”想要自由
上文提到,國大黨和穆斯林聯盟曾經合力對抗英國殖民者,但實際上這種“合力”的基礎極其淺薄,因為本身就代表了不同陣營的利益。很快,穆斯林聯盟的領袖真納提出要建立屬于穆斯林教徒自己的國家,但國大黨的領袖尼赫魯怎麼可能會同意呢?真納一氣之下帶領穆斯林教徒獨立,建立巴基斯坦和印度分庭抗禮。
巴基斯坦脫離印度倒還不算什麼大事,但印巴兩國中間的“克什米爾”卻是讓印度很頭疼,兩國都想要争奪“克什米爾”的主權。本來這個地方絕大部分是穆斯林教徒,而長官卻是印度教的王公,這位王公大人冒天下之大不韪投靠印度,但穆斯林教徒不願意并向巴基斯坦求救,這一下引發了第一次印巴戰争。
巴基斯坦國力弱小,戰争的結果可想而知,“克什米爾”被一分為二,巴基斯坦隻控制百分之二十五的人口和百分之四十的土地,而大部分的資源被印度獲得。雖然表面上沖突平息了,可内在的沖突一直存在。歸印度管的穆斯林教徒心心念念巴基斯坦,再加上巴基斯坦的同胞呼喚,偷逃的現象屢禁不止。
“克什米爾”不過是想要屬于自己的家園,卻被印度無情地蹂躏,在未來“克什米爾”問題也會成為印度國家分裂的誘因。
“錫克人”也不好惹
“錫克人”在印度國家中算是老實巴交的,一直活得很平淡,他們對印度教的沖突純屬印度人自己作出來的。
“錫克人”主要集中于西部的旁遮普地區,和巴基斯坦一樣有自己的宗教信仰——錫克教,教義規定人人平等,和印度教、伊斯蘭教完全不同,錫克教對底層百姓的感召力不可謂不強。而且“錫克人”生活的地區地勢平坦,水源充足,農業非常發達,可以供給印度人一半的糧食。
巴基斯坦和印度分開之後,印度為拉攏“錫克人”而答應給他們極高的自治權,可當時的“錫克人”很傻很天真,以為印度政府很真誠,想也沒想就投靠了印度政府。孰不知這是印度的陰謀,之後印度每年都要從“錫克人”那裡搶走大量的糧食,這引起了“錫克人”的不滿。
就在此時,第二次印巴戰争爆發,巴基斯坦短暫地攻占了旁遮普邦後又退出,但“錫克人”對巴基斯坦卻沒有多少敵意,這引起印度政府的猜疑,印度政府于是收回“錫克人”的自治權。“錫克人”不滿印度政府的決定,向印度政府提出要獨立建國,被印度政府拒絕。
“錫克人”覺得自己客客氣氣地請求都不行,印度政府這是想硬碰硬呀,于是暗地裡刺殺印度教徒,并經常制造局部混亂。1984年,印度國大黨直接派出十萬軍隊攻打旁遮普,處死錫克教領袖等一千餘人,攻占了錫克人金廟;但印度總理也被激進的“錫克人”刺殺。此後很長時間内“錫克人”和印度教的仇恨逐漸加深。
“錫克人”純屬無辜中槍,如果它從印度中分裂,真的是印度人自己造的孽。
印度南部表示不服氣
如果說上面的分裂是出于宗教信仰的不同,那麼印度南部的反抗真的是因為語言。
印度南部是德幹高原,和印度的中部、北部存在天然的阻隔,是以南部的獨立性和其他地方相比,一點也不差。南部雖然也有大大小小的土邦,但語言的差異性很小,都屬于德拉維達語系,内部也很團結。
可南部的土邦可能也是“涉世未深”,他們和“錫克人”一樣都被印度政府利用了。1947年印度獨立之後,政府也向南部土邦許諾給予其高度自治的權利,南部土邦也很情願地對印度政府唯命是從。
不過随着國内社會動蕩,印巴分治、東北六邦鬧獨立等分裂事件的出現,讓印度政府變得十分敏感,他們認為隻有共同語言和宗教的存在,才能使印度保持穩定和統一。于是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印度政府将印地語定為官方語言,要求全國各地都不能講土語。
這引起了南部土邦的不滿,老祖宗傳下來的幾千年語言,怎麼可能說取消就取消,态度激烈的泰米爾人甚至公開反抗,規定教師講課必須使用泰米爾語。面對這種情況,印度政府也是無可奈何,這種對峙一直存在至今。
結語
上文所說的這些和印度有沖突的地方,其實都可以被認為是無辜的,不過印度政府似乎不太成熟,處理國内的問題不夠圓滑,一味地用強硬手段隻會把事情越搞越糟,印度政府想要避免分裂,隻能好自為之。
不知道大家對于印度國家四分五裂的狀況有什麼看法,歡迎評論。
作者:路青雲 校稿:川川
#人人能科普,處處有新知##頭條創作挑戰賽##我在頭條做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