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往事鈎沉——一、抓集人和逃荒要飯

作者:洛甯城事
往事鈎沉——一、抓集人和逃荒要飯

抓集人

上世紀六十年代初期的數年時間裡,王範街上出現過一種奇怪的現象,老百姓叫抓集人,當時公社大食堂剛剛散夥,還在鬧饑荒,百姓大都食不裹腹,饑腸辘辘。人們對食物的需求是多麼的強烈,每當集市上有人拿塊馍或者是食物,正在食用時,不經意間被突然冒出來的一個人搶奪去,搶奪得手後急忙把食物往嘴裡塞,如餓死鬼一般,被搶奪人或小孩或大人被吓一跳,而搶奪之人也急忙逃竄,在逃跑的路上,如遇有人追趕,忙向手中搶奪所得來的食物上吐唾沫,甚至往廁所跑,把馍及食物往尿罐裡蘸,追趕之人見此景象,感覺惡心就放棄追趕,或追打搶奪之人,而搶奪之人任由挨打絕不還手。事後,卻依然将污穢的食物填入肚中。

這種人便被稱為抓集人或抓集的。這種人是社會最底層的人,也是最弱勢的人,他們大多是光棍漢、懶漢,無親無故、無依無靠,生活沒有基本保障,隻好遊蕩在街市中,用搶奪别人同樣匮乏的食物來填填肚子,維持生命。每天街上總會上演出這樣幾幕。以至于誰家小孩哭鬧,大人便會吓唬說:看抓集人來了,小孩馬上就會停止哭泣,這種現象延續了數年。

随着饑荒離去,這種現象便慢慢的消失了,有些地方還有舔碗一族的人,他們遊蕩在食堂内,将吃過飯人的碗,拿起來将殘羹剩湯喝下,将碗邊也舔的幹幹淨淨,聊以裹腹。他們都是本地人,并時常遭到開食堂人的呵斥,可憐的人啊,他們沒有什麼尊嚴和臉面,隻好唯唯諾諾,悻悻而去。

請記住,這些可憐的人兒,他們雖已作古,請記住他們的名字:貴生、成、黑正等人。

往事鈎沉——一、抓集人和逃荒要飯

逃荒要飯

其後數年間,還有一群逃荒要飯吃的,這部分人大多來自豫東、山東、安徽等地。

春荒三月,青黃不接,家境難過,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拖家帶口迤逦西行來到洛甯,寄宿在破舊窯洞内,一到吃飯時晨,三兩成群,走家串戶,白發蒼蒼翁妪,牽扯着破衣爛衫的幼年子女們,端着個破碗,柱着打狗讨飯棍到農戶家門外,口喊大爺、大伯、嬸子、大娘可憐可憐,行行好吧!賞口飯吃吧,大多數善良人家,用碗盛上一勺半碗倒入乞讨者之碗内,讨要之人千恩萬謝而去。如此讨要十戶八家,才勉強充饑,那時,我們這裡的人們也剛從死亡線上掙紮過來,哪裡有多餘之糧,一年也難得吃上幾頓幹飯和一個白面馍。

一九六三、一九六四年間,中央放開政策,允許開小片荒,分自留地,祖父年邁,家中缺少勞動力,曾收留山東魚台、安徽下邳張三平夫婦數口和江蘇徐州下邳孫小才。他們從家中寄來信的落款為:河南省洛甯縣王範戲院胡同門牌二十五号轉收。農忙時其二人來幫忙祖父幹些農活。後張三平挑個貨郎擔,用五色糖豆、鏡子木梳、針頭線腦等小商品,走村串戶做點小買賣,維持一家數口生活。

幾年後,張三平全家傳回家鄉,臨走時還向祖父、祖母千恩萬謝道别。孫小才在麼溝村招贅入戶,情況漸有好轉。

這些往事已過去半個多世紀,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這段難以忘記的曆史,我們應該牢記。如今記錄下如此辛酸落淚的往事,是要告誡後人,牢記幸福生活來之不易,珍惜幸福生活,珍惜改革開放的成果。誰要膽敢開曆史倒車,不把人民百姓生死安危、衣食溫飽牽挂在心,我們堅決不答應。

往事鈎沉——一、抓集人和逃荒要飯

作者簡介:張松武,回族鎮王西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