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05年中國科技十大騙局之六

太空銘刻大師美名迷信堪比科學靈光

  

  故事回放

  

  2005年7月29日,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宣布,他們發現了太陽系内的第10顆行星!這顆行星大小相當于冥王星的1.5倍,與太陽的距離是冥王星的3倍。它被命名為2003UB313。

  

  消息宣布的第四天,一篇題為《65年前他預測出第十大行星》的報道出現在了《華西都市報》的頭版上。報道稱,“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李力知研究員立即向本報報料稱:‘早在65年前,第十大行星就被四川天文學家劉子華運用《易經》八卦推測出來了!當時還得到過大科學家愛因斯坦的評審,轟動了天文學界。’”

  

  報道轉述李力知介紹時稱,“1930年1月,美國天文學家發現了太陽系的第九顆行星冥王星後……當時隻有27歲、在法國勤工儉學的四川人劉子華發現,太陽系的各星體與八卦的卦位存在着對應關系。依據這個關系,經過反複運算,劉子華終于第一個算出了第十顆行星的平均軌道運作速度為每秒2公裡,密度為每立方厘米0.424克,離太陽的平均距離為74億公裡,按照希臘神話命名原則,在冥王星後面的應叫‘木王星’。”

  

  “劉子華把自己的預測,寫成題為《八卦宇宙論與現代天文學》的論文,交給了法國巴黎大學,作為考取博士學位的論文。論文獲得了巴黎大學天文學家的一緻贊賞。1938年,巴黎大學正式授予劉子華法國國家博士學位。”

  

  消息一出,“四川天文學家”、“八卦”、“第十大行星”幾個詞語立即就被各路媒體死死地拴在了一起。

  

  9天後,著名科技打假人方舟子在本報公開發表評論《欺世盜名的八卦宇宙論》,對劉子華用八卦推測“木王星”一事,予以了強烈批駁。文章明确指出,“可以肯定這是一個有意炮制出來擡高劉子華身價的謠言”。

  

  記者調查

  

  李力知并不認識“中國哥白尼”

  

  這位傳說中的劉子華到底是誰?

  

  帶着疑問,本報找到了《65年前他預測出第十大行星》這一則報道所說的報料人———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研究員李力知。

  

  “這是一個很重要很大的事情!”李力知第一句話就重重地強調。“他是當時留法的……留法之後,就運用西方的自然科學技術和中國的八卦理論,大概經過了十年的工夫,得到了愛因斯坦和居裡夫人的首肯。他當時發表論文的時候國際上影響很大。”

  

  他告訴記者,這位劉子華先生是成都洛帶鎮人,江西籍的客家人,已于上個世紀90年代去世。當時赴法勤工儉學。“木王星”的發現,“嚴格說來法蘭西科學院對他的幫助和營造對他的成功是非常重要的。這件事情是中國的科學家和法國的科學家在一起共同研究的成果。”

  

  那麼這位劉子華先生與法蘭西科學院之間究竟是什麼關系?

  

  李力知說,劉子華在那裡讀書,居裡夫人都教過他。

  

  據李力知介紹,他與劉子華并沒有過直接的接觸;自己所講的這些都有文字資料,來自于很多零星的雜志、四川的一些刊物上。他告訴記者,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四川地方報紙對劉子華進行了報道,同時被報道的還有一些古代和近代科學家。劉子華的《八卦宇宙與現代天文學》也在這個時候重印了。

  

  李力知向記者介紹,當時科技界已經普遍接受了“木王星”這個命名,“國内後來根據劉先生建立的數學實體方程,用現在的計算機重新演繹過,在邏輯上沒有問題的。這個也是有文獻資料為證的。”

  

  而《華西都市報》的報道稱,劉子華運用《易經》八卦推測第十大行星“當時還得到過大科學家愛因斯坦的評審,轟動了天文學界”。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cript><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http://pagead2.googlesyndication.com/pagead/show_ads.js"> </script>

  專家抨擊

  

  八卦預測沒有科學依據

  

  其實,幾十年前,劉子華八卦推測第十大行星一事早就受到了批駁。方舟子在批駁的文章中說,“早在上個世紀40年代,我國著名天文學家張钰哲就已撰文駁斥過劉子華欺世盜名的行徑。”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研究員、研究所學生導師王俊傑博士在接受本報采訪時這樣評價劉子華的八卦研究:“科學史上并沒有寫過這些。這是不可信的!”“從科學的角度來說,這肯定不是正确的,畢竟沒有科學的計算。”王俊傑告訴記者,行星的預測必須基于現有的一些數學定律和實體定律,必須有科學的基礎。

  

  “例如,通過恒星形成來預測行星。”他解釋說,恒星形成過程中會演變成一個盤,一些星際物質就在盤的周圍;演化中,密度大的區域不斷吸引密度小的向其聚集,逐漸形成一個球體,最後一個個形成行星。“這需要根據中行星的溫度、品質、體積,對外釋放出的引力等,包括分子雲吸積的物質的密度等等實體參數,通過數學和實體的方法,算出最後可能分裂出多少行星。”

  

  王俊傑說,這種預測從方法來說是很科學的,但要證明這些預測,還必須用望遠鏡進行天文觀測。“這是有科學依據的推理。這種預測我們認為是科學的預測。憑空進行預測是沒有科學性的。”

  

  “新發現的行星目前距離太陽将近150億公裡,八卦預測的是70多億公裡。相差近一倍,不太符合。劉子華的預測沒有任何的科學依據;沒有科學基礎,離科學的觀測手段很遠。這樣預測行星肯定是不對的,更不能相信。”王俊傑表示。

  

  記者手記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為什麼“65年前,劉子華運用《易經》八卦推測出第十大行星”的消息會受到追捧?就在于有人相信。真相永遠隻有一個。遺憾的是,很多人往往在做出偏離真相的選擇時,甚至不能對自己的選擇做出解釋。

2005年中國科技十大騙局之一          2005年中國科技十大騙局之二          2005年中國科技十大騙局之三

2005年中國科技十大騙局之四          2005年中國科技十大騙局之五          2005年中國科技十大騙局之六

2005年中國科技十大騙局之七          2005年中國科技十大騙局之八          2005年中國科技十大騙局之九

2005年中國科技十大騙局之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