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王朝百餘位皇帝(含攝政)評級排名,頂級優秀的僅有4位

上次《中國曆代王朝綜合排名,清朝第一》得到了不少讀者的好評,從閱讀量/收藏量來看,資料高的驚人,已經超過了95%的同類作品,說明還是得到了認可,現在發皇帝的排名,也是上次文章中唯一需要另行展開的話題,話不多說,講起。

中國曆史上,出過三百多個皇帝。其中小王朝的皇帝占了絕大多數,正是他們,使中國的皇帝數目很難準确統計,成了約數。九個大王朝的皇帝,因為“身系天下”,舉足輕重,是我們讨論的重點。小王朝的皇帝當然也不能全部省略,擇其主要的一部分另列。

我将皇帝們大緻劃分為七個級别。從低到高為:壞皇帝,無為的皇帝,及格的皇帝,有作為的皇帝,仁慈的皇帝,優秀的皇帝,最好的皇帝。

大王朝皇帝:

共約110人(秦2,漢28,晉4,隋2,唐21,宋9,元16,明16,清12),他們不包括王朝傾覆以後另建小王朝或殘存政權的皇帝。

這110人還要劃掉:一,因年幼或多病未曾親政者;二,在位不足一年者;三,入主中原之前(亦即“小王朝時代”)的皇帝。這樣,還剩下85位。

秦朝:

皇帝在位;才具、個性、作為、過失;評級

秦始皇 12年;雄才極殘暴建立統一的中國;焚書坑儒,大造宮室,求仙訪藥 ; 有

二世 3年;昏暴,矯诏奪位,重用惡宦,濫殺功臣、宗室,亡國 ; 壞

中國王朝百餘位皇帝(含攝政)評級排名,頂級優秀的僅有4位

秦始皇:嬴政

漢朝:

西漢:

皇帝在位;才具、個性、作為、過失;評級

漢高帝 7年;雄才,知人善任,建立漢王朝;誅殺功臣; 有

惠帝 7年;文弱,受呂後挾制;黃老之治; 仁

文帝 23年;仁厚節儉,休息養民,創造中國曆史上第一個治世; 優

景帝 16年;重刑名,減租稅,文景之治,民富國強; 優

武帝 54年;雄才,好大喜功,伐匈奴通西域;窮兵黩武,荒淫嚴酷,巫蠱之禍; 有

宣帝 26年;知民間疾苦,重法紀,善用人才,内政外交皆有建樹,漢宣之治; 優

元帝 16年;優柔寡斷,不明是非,大權旁落,漢室中衰; 壞

成帝 27年;荒淫緻死; 壞

哀帝 6年;舉措乖張,用人不善; 壞

東漢:

皇帝在位;才具、個性、作為、過失;評級

光武帝 34年;才學人格俱佳,極富人情味,重文治仁政,節儉愛民,中興漢室; 最

明帝 18年;宣揚儒術,為人苛察,法紀嚴肅,内政修明,明章之治; 優

章帝 15年;講仁術,尚德行,明章之治; 優

和帝 18年;較能幹,内政尚可,對外經略達至東漢王朝極盛; 優

安帝 22年;昏庸荒唐,重小人,政治渾沌; 壞

順帝 21年;大權落于外戚,無甚建樹,政治沉悶; 壞

桓帝 24年;大權旁落,殺外戚重用宦官; 壞

靈帝 25年;昏淫,聚斂,十常侍之亂; 壞

獻帝33幼弱無能,漢王朝名存實亡,禅讓于魏; 無

中國王朝百餘位皇帝(含攝政)評級排名,頂級優秀的僅有4位

漢武帝:劉徹

西晉:

皇帝在位;才具、個性、作為、過失;評級

晉武帝 27年;初勸課農桑,減輕賦稅,統一中國;驕奢淫佚,大選嫔妃; 有

惠帝 24年;癡愚,賈後之禍,八王之亂; 壞

懷帝 7年;無能被俘,永嘉之禍; 無

愍帝 5年;無能被俘,亡國; 無

隋:

皇帝在位;才具、個性、作為、過失;評級

隋文帝 24年;大略,統一中國,建科舉制;極節儉,開皇之治;殺功臣,重刑獄; 有

炀帝 14年;聰明絕頂,窮奢極欲,橫征暴斂,亡國; 壞(有)

唐:

皇帝在位;才具、個性、作為、過失;評級

唐高祖 9年;建立唐王朝,掃平天下群雄,政治作風樸實、安民; 優

太宗 23年;殺兄奪位;知人善任,節儉愛民,氣度恢宏,從谏如流,貞觀之治; 最

高宗 34年;猶豫無決,文弱,大權旁落武後;永徽之治; 仁

武則天 41年;雄才謀略,殘忍嗜殺,用重刑酷吏;知人善任,惜才,國勢不衰; 有

中宗 6年;無能,韋後與安樂公主亂政,寵任群小,縱情逸樂,被毒死; 壞

睿宗 3年;賢明,撫定内外;倦勤退位于太子; 仁

玄宗 45年;勵精圖治,任賢革新,内政外交皆有大建樹,開元之治;天寶之亂;優

肅宗 7年;臨危即位,平安亂;重用宦官; 及

代宗 16年;宦官專權,逃吐蕃兵出京城;迷信佛教,大作功德; 壞

德宗 26年;初勵精圖治,革新稅法;宦官專權,兵變逃亡,唐朝險亡; 及

憲宗 15年;整饬綱紀,銳意圖治,讨叛伐逆,元和中興;重用宦官,暴斃; 優

穆宗 4年;斷送憲宗中興之功,宦官專權,服餌藥死; 壞

敬宗 3年;16歲即位,無知少年,成天飲酒玩耍,死于宦官之手; 壞

文宗 14年;倡儉約,好賢求治,但智慮短淺,優柔寡斷,甘露之變,憂郁而死; 及

武宗 6年;政局較文宗有起色;信道教,服金丹而死; 及

宣宗 14年;為人明察,勵精圖治,問政終日不倦,稱“小太宗”,大中之治; 優

懿宗 15年;荒嬉放縱,寵任宦官,民變四起; 壞

僖宗 15年;12歲即位,縱情娛樂,大權旁落,百事廢弛,政治混亂,黃巢之亂; 壞

昭宗 19年;頗思振作,一籌莫展,被逼令禅讓,亡國; 無

中國王朝百餘位皇帝(含攝政)評級排名,頂級優秀的僅有4位

唐太宗:李世民

北宋:

皇帝在位;才具、個性、作為、過失;評級

宋太祖 17年;建立宋朝,勵精圖治,與民更始,節儉,不殺功臣,安定邊防; 最

太宗 21年;為人陰鸷;求治心切,生活儉約,提倡文教,史稱“緻治”; 優

真宗 24年;與遼訂澶淵之盟;好稱頌符瑞,大興土木,搜刮财富,内政昏沉; 及

仁宗 41年;以寬厚著稱,恭儉愛民,銳意求治,用名臣範仲淹歐陽修; 仁

英宗 4年;多病,因朝中濮議交哄,莫知所從; 無

神宗 17年;用王安石變法,南疆平定; 仁

哲宗 15年;紹聖紹述,用蔡京等小人;幸不殺被貶大臣; 及

徽宗 25年;能書善畫,荒淫無能,用蔡京為相亂政,花石綱虐政,亡國被俘; 壞

欽宗 1年;用主戰派李綱,誅殺亂臣,無力回天,亡國被俘; 無

中國王朝百餘位皇帝(含攝政)評級排名,頂級優秀的僅有4位

宋太祖:趙匡胤

元:

皇帝在位;才具、個性、作為、過失;評級

元世祖 36年;征服中國,建立元朝,好大喜功,百端俱舉;用計臣行聚斂; 有

成宗 13年;作風偏于守成,考查吏治,嚴懲A錢; 及

武宗 4年;嗜酒好色,體弱多病; 壞

仁宗 10年;通達儒術,不事征伐,體察民隐,提倡中國教化; 仁

英宗 3年;性情剛強,銳意圖治,整饬綱紀,被權臣謀弑; 及

泰定帝 5年;收殺亂臣,無其他政績可言; 無

文宗 5年;除尊孔外,無政績可言,權臣當道; 無

順帝 36年;荒淫縱樂,政治混亂,内讧民變四起,亡國,被逐往大漠; 壞

中國王朝百餘位皇帝(含攝政)評級排名,頂級優秀的僅有4位

元世祖:忽必烈

明:

皇帝在位;才具、個性、作為、過失;評級

明太祖 31年;雄才,逐元建立明朝;重吏治,嚴懲貪官,知人善任;建極權統治; 有

惠帝 4年;仁厚禮賢,省刑減賦;惜英斷不足,遂有靖難之變,不知所終; 仁

成祖 22年;伐侄奪位,殘暴屠戮;雄才大略,武功輝煌;設特務制度; 有

宣宗 10年;政治寬和,愛恤民命,睦鄰安邊,提高相權,遂有仁宣之治; 優

英宗 22年;自私,好大喜功,征蒙古失利被俘八年,放回發動奪門之變,複辟; 壞

代宗 8年;土木之變後代英宗即位,性狹自私,病中被英宗奪回帝位; 壞

憲宗 23年;寵幸中宮,宦官汪直用事,開豪強兼并田莊惡風;平定邊疆; 壞

孝宗 18年;勤政愛民,能納言求治,不發生慘獄,形成弘治之政;但優柔寡斷; 仁

武宗 16年;15歲即位,縱情淫樂,朝政大亂,許多大臣死于廷杖; 壞

世宗 45年;重形式,好神祗、信符瑞,為大禮議大杖朝臣,綱紀乃大壞; 壞

穆宗 6年;不問政事,内閣互相傾軋; 壞

神宗 48年;酒色财氣,數十年不臨朝,大修陵墓;抗日援朝獲勝; 壞

熹宗 7年;少不谙事,重用魏忠賢,東林黨獄; 壞

思宗 17年;勵精圖治,昏庸剛愎,誅名帥袁崇煥,内憂外患中亡國,自殺; 無

中國王朝百餘位皇帝(含攝政)評級排名,頂級優秀的僅有4位

明太祖:朱元璋

清:

皇帝在位;才具、個性、作為、過失;評級

清順治 18年;智慧專情,不重權位,曾遺诏責己;穩住了入關後的清王朝統治; 優

康熙 61年;勤卷好學,勤政愛民,事必躬親,建立大中國版圖,開百餘年盛世; 最

雍正 13年;儉樸勤敏,為人精明狠鸷,果斷,重吏治,厲行督察,嚴刑峻法; 優

乾隆 60年;好大喜功,風流自賞,十大武功,完成130餘年盛世;文字獄; 優

嘉慶 25年;忠厚仁恕,勤勉而少魄力,内政無建樹,國勢漸衰; 仁

道光 30年;儉樸而心胸狹窄,勤政,用林則徐禁煙,死于内憂外患之中; 及

鹹豐 11年;心懷抑郁,以聲色自娛;起用曾國藩建湘軍,死于避英法聯軍之難; 無

同治 13年;母後慈禧當政,平太平天國,自強運動,同治中興; 及

光緒 34年;病弱無權,頗思勵精圖治,興辦洋務,百日維新失敗,死于憂患; 仁

中國王朝百餘位皇帝(含攝政)評級排名,頂級優秀的僅有4位

清聖祖:康熙

小王朝皇帝:

王朝的皇帝,包括大王朝入主中原前(即“小王朝時代”)的皇帝,一般來說,其作為對整個中國的政局無直接影響,因而無法與大王朝的皇帝進行等量齊觀的比較。這裡隻讨論小王朝在位20年以上的皇帝(必須稱“帝”,國王、國主不列入)。一個人做了這麼久的皇帝,一定有某種值得研究的價值,應當允許他們“以時間換空間”,堂堂皇皇地走進我們的視野。一共27位。

蜀漢 劉禅41年;愚憨無能,仁厚,尊諸葛亮等能臣;晚寵用宦官,投降于強敵; 無

吳大帝 30年;雄才,建吳國,大敗曹操劉備于赤壁彜陵,平定山越,富足一方; 優

成漢李雄 30年;寬厚,手不釋卷,簡刑約法,減租興學,百姓安居于蜀; 仁

前秦符堅 28年;勵精圖治,民生安樂,統一天下三分之二,10年盛世;淝水兵敗; 優

後秦姚興 22年;賢明,文武兼通,倡導佛法,政教嚴肅,寬以待民; 仁

晉孝武帝 24年;用謝安大敗秦軍于淝水;刑獄錯謬,政亂,酣飲作樂,暴卒; 壞

晉安帝 22年;年幼即位于大亂,被逼禅位,劉裕助其複辟而得以專權; 無

劉宋文帝 30年;關注民生,減租,整頓吏治,興辦學校,躬勤政事,元嘉之治; 優

梁武帝 48年;有學養,卷不辍手,嚴己寬人,勵精圖治,中興南朝,天監之治; 仁

後梁明帝 23年;機辯善文,進退閑雅,親朝周隋行弱國外交,得以偏安荊州一地; 及

宋高宗 35年;亡國時即位,建南宋;與金議和,偏安江南;用秦桧殺名将嶽飛; 及

宋孝宗 27年;賢明持重,與金戰和,發憤恢複國家,用賢養民,30年和平之世; 優

宋甯宗 30年;與金開戰失敗,議和,用權臣韓佗胄史彌遠,南宋漸衰; 及

宋理宗 40年;初求治,後縱情聲色,政治日漸敗壞,晚年用權相賈似道誤國; 壞

金世宗 28年;賢明儉樸,内政外交皆有建樹,保境養民,社會承平,稱小堯舜; 優

金章宗 20年;好學能文,接受漢文化,承治平小康;晚用幸臣,政事乃非; 及

成吉思汗 21年;建立大蒙古帝國,殘暴好武,橫掃歐亞大陸;用名相耶律楚材; 有

中國王朝百餘位皇帝(含攝政)評級排名,頂級優秀的僅有4位

吳大帝:孫權

攝政:

這裡所指攝政,應是真正做到了臨朝稱制的人物,而非一般所指的“權傾朝野”,甚至也不包括權威超越當朝皇帝、可以廢立皇帝的顧命大臣、輔政大臣。一般能達到此種地位的,是太後、皇後、攝政王、太上皇。曹操封魏王,其時真正的朝廷是魏,而非漢,即“另立中央”,做了實際上的皇帝,死後亦被追尊為魏武帝。而王莽則在生前就當上了皇帝。

大王朝在位超過一年、小王朝在位超過20年的攝政,一共13人。

北魏太武帝 27年;雄才,與南朝劉宋大戰中原,多次獲勝;為嬖臣所害; 有

北魏孝文帝 28年;深慕華風,下令遷都,全國改制實行漢化,鮮卑族融為漢人; 優

南漢劉嚴 25年;為人聰明殘酷,好非刑殺人,奢侈,聚斂南海珍寶; 壞

後蜀孟昶 27年;好打球走馬,君臣荒嬉,風氣淫侈,苟安于偏陲一隅,亡于宋; 壞

遼太祖 22年;雄才,統一契丹諸部建國(遼),使其初期漢化; 優

遼聖宗 48年;伐高麗得不償失,兵連禍結,國力削弱由盛而衰; 壞

遼興宗 24年;多才多藝,耽于遊樂,與宋訂“富弼之盟”,友好外交; 仁

遼道宗 41年;與宋友好邦交;權奸亂政,害死皇後太子,迷信佛教;國家承平; 及

夏崇宗 5年;43歲即位,與宋時戰時和; 及

夏仁宗 55年;尊孔辦學,舉兵抗金得勝; 及

漢呂後 15年;殘忍,大殺功臣宗室,禍亂宮廷;識大體,任賢用能,黃老之治; 有

王莽 23年;學者出身,有理想大行改革,行為怪誕荒謬,導緻天下大亂被殺; 壞

鄧太後 15年;幹練,好儒術倡經學,内政無重大過失;但國勢漸衰; 及

梁太後 6年;用外戚梁冀專權,誅除異己,毒殺幼帝; 壞

曹操 24年;文武治亂雄才,統一北方,挾天子令諸侯;殘忍,通達,重人材; 有

晉賈後 10年;淫暴嗜殺,禍亂宮廷,引發八王之亂; 壞

北魏馮太後 25年;私行惡;為政精明,變革體制,大興文教,創北魏盛世升平景象;優

遼蕭太後 27年;整饬吏治羅緻人材,吸收中原文化,文治武功,創遼朝全盛時代; 優

宋劉太後 11年;警悟,曉史書,護養仁宗即位;貶逐異己,大政尚屬得體; 及

高太後 9年;寬民戒苛政,汰官冗,政治清明,中原綏定; 及

明張太後 7年;賢明果決,任用良臣,善政,國家太平,為明朝的黃金時代; 優

清多爾衮 7年;精明強幹,權略善戰,率清朝入關征服中國;嚴厲,實行大屠殺; 有

慈禧 48年;精明有魄力,用大量漢人名臣,中興清朝;晚乖戾奢侈,國勢衰; 優

中國王朝百餘位皇帝(含攝政)評級排名,頂級優秀的僅有4位

慈禧

所有這些大、小王朝的皇帝、攝政,加起來共125人。

無為的皇帝

漢獻帝,蜀漢後主,晉懷帝、愍帝、安帝,唐昭宗,宋英宗、宋欽宗,元泰定帝、文宗,明思宗;清鹹豐。共13人。

評說:個人品德倒還不算太壞,或雖有勵精圖治之心,卻因時勢所迫,回天乏術,無所作為的皇帝。多為末途、亡國之君。

無為的皇帝不能說是壞皇帝,在許多方面他們甚至比有作為的皇帝還要好。許多王朝,都興盛于有作為的皇帝,而衰亡于無為的皇帝。無為不是衰亡的原因,多半還是衰亡的結果。明思宗(崇祯)是這一類中有代表性的皇帝,受命于末世,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他固然不是雄才,也有過錯,如淩遲處死抗清名将袁崇煥,畢竟還是懂得勵精圖治、亟欲振作的皇帝。我不信換上他的先輩,比方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一定會幹得比他更好。

及格的皇帝

後梁明帝,唐肅宗、德宗、文宗、武宗,遼道宗,宋真宗、哲宗、高宗、甯宗,夏崇宗、仁宗,金章宗,元成祖、英宗,清道光、同治;漢鄧太後,宋劉太後、高太後。共19人。

評說:為政有得有失,無大作為亦無大過失,即政績平平的皇帝。不苛刻地說,做一個及格的皇帝,已經很不錯了。

有作為的皇帝

秦始皇,漢高祖、武帝,晉武帝,北魏太武帝,隋文帝,武則天,成吉思汗,元世祖,明太祖、成祖;漢呂後,曹操,清多爾衮。共14人。

評說:建立過巨大功業,如一個新的王朝,或開疆擴土,掃平群雄,統一諸部、中原乃至全國,或開創、維持一個相當長的承平時代,而為政用兵過于殘忍暴戾、殺戮太重、不近人情的皇帝。多為開國之君。

這一類皇帝的作為,其意義大都是對曆史而言。在一個“有作為的皇帝”統治下生活,往往極為痛苦。許許多多同時代的臣民,成了成就其作為的犧牲品。一“帝”功成萬骨枯。宋代沒有這樣的皇帝。

有作為必須有雄才大略,知人善任,性格堅忍剛毅,這類皇帝多半是暴君,幸虧暴而不昏,有所作為,才沒有被列到壞皇帝一類中去。他們的生平、作為被史家們描述得夠充分了,我不想多加評點

仁慈的皇帝

漢惠帝,成漢李雄,後秦姚興,梁武帝,唐高宗、睿宗,遼興宗,宋仁宗、神宗,元仁宗,明惠帝、孝宗,清嘉慶、光緒。共14人。

評說:在位雖沒有重大建樹,為政卻十分仁厚,惜才愛民的皇帝。仁慈的皇帝多半把民生看得比權位更重要,而顯得比較柔弱。他可能使你失望,但絕不會使你恐怖和痛苦不堪,不會讓你覺得“伴君如伴虎”,不會因你犯了小過失或僅僅隻是看你不順眼就砍你的頭。雖然中國曆來提倡儒家的“仁”,實際上仁君是很少的。當然這裡所說的仁慈,不完全等同于儒家的“仁”和佛家的“慈”。對内實行寬放,對外睦鄰相交;于公不呈強好勝,于私則忍讓自持。就皇帝而言,“作為”固然可貴,“仁慈”尤其難得。這是為什麼我要把“仁慈”放在“有作為”之上的主要原因。

宋仁宗應是這一類皇帝的代表人物,他以對部屬寬厚著稱于曆史。北宋的皇帝也是曆代皇帝中最仁慈的,基本上不殺功臣,不殺文人,不殺大臣。

仁慈的皇帝也不是一定無所作為。漢惠帝時期的黃老之治,梁武帝前期30年的天監之治,唐高宗時代的永徽之治,宋仁宗支援王安石變法等等,都是很好的例證。隻是他們拘于環境的限制,無力掙脫錯綜複雜的政治關系的羁絆,或自身魄力、狠氣不足,未能獲得較為宏大的成功。

優秀的皇帝

漢文帝、景帝、宣帝、明帝、章帝、和帝,吳大帝,前秦符堅,劉宋文帝,北魏孝文帝,唐高祖、玄宗、憲宗、宣宗,遼太祖,宋太宗、孝宗,金世宗,明宣宗,清順治、雍正、乾隆;北魏馮太後,遼蕭太後,明張太後,清慈禧。共26人。

評說:創造過治世、盛世,或掃滅群雄結束亂世,或開疆擴土撫定四邊,或扶持危局中興王朝,或勵精圖治改革有成,功勞遠遠大于過失的皇帝。優秀的皇帝必須有某種甚至多種政治家的良好素質,如非凡的才智,堅毅的性格,過人的韬略,恢宏的氣度,識人的精明。優秀的皇帝也是有作為的,但他們沒有那麼殘暴和淫逸,沒有那麼多的殺伐之氣。他們可能會犯一些錯誤,尤其是在晚年,有些錯誤甚至是緻命的、無可挽救的。但相對于他所建立的業績,尤其放在整個大的曆史背景之下來比較,我們應能夠原諒他。

唐玄宗在位45年,經曆了盛唐和中衰兩個時代,前者是開元之治的30年,後者是天寶之亂的10餘年。無論如何,這位皇帝的功勞是極大的,雖然有晚年那樣重大的過失,但他創造的盛世卻給曆史留下了極為光彩的一筆。強盛、富足就不用細說了,僅以開元18年一年全國隻有24人犯罪,即可說明當時的社會民生是怎樣一種狀況。如果不是天寶之亂,他的地位甚至應該超過他的曾祖父唐太宗。

另外一個可比唐太宗的皇帝是金世宗。他經常集合左右大臣,研讨曆代帝王的成敗得失,每有精辟的見解,君臣問答,像極了《貞觀政要》所記。他甚至沒犯過什麼大的錯失,沒留下值得一說的遺憾。他在位28年,前五年讨伐殘遼和南宋,後23年基本無戰事的和平治世,頗似唐太宗戎馬倥偬之後23年的貞關之治。他還有一個稱号叫“小堯舜”。隻是雖小則“堯”,雖“堯”則小。他應當是這一個級别中最好的皇帝。

最可能引起争議的是慈禧。她是中國曆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攝政,一直活到了二十世紀。現代中國人對她晚年的作為記憶猶新,很難有什麼好感。有些人甚至早在印象中将之歸到了“壞皇帝”一類。其實是不對的。慈禧掌權後,内平太平天國與撚亂,外拒西方列強的侵擾,苦心詣旨,慘淡經營,止住了道光、鹹豐年間開始的政治滑坡,中國社會一度出現民生安定的太平景象,即所謂“同治中興”。

中國曆代王朝的晚期,都沒有一個皇帝或攝政人物,能夠做得像她那樣出色。她割讓了一個台灣,卻保持了連民國政府都沒能保持住的巨大中國版圖的基本完整。她犯過許多錯失,但她的功勞卻無可抹殺。慈禧也并不象一些電影、小說中描寫的那樣殘暴,她任人唯賢,起用一大批漢族名臣。她發動兩次政變都出于不得已,影響範圍僅限于宮廷,所殺不過數人。殺珍妃是在外國軍隊即将進城、而珍妃又死不肯走的情況下,才令太監抛入井中,以免受辱的一項緊急處置,也算說得過去。史書上記載其殘暴的是殺小太監,從中國皇家的觀點看,太監是“家奴”,處罰、待遇自然可以嚴酷,乃至随心所欲。雖然這也不符合現代人權觀念。她沒有用這種方式對待過其他臣民,更沒有濫施過苛政。她在戊戌政變後,也有所悔悟,開始部分地實行新政,事實上為清王朝和平退出曆史舞台做了鋪墊。

最好的皇帝

漢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清康熙

評說:有雄才大略,及大政治家的恢宏氣度與遠見卓識,勤勉節儉,仁慈愛民,政治清明,從谏如流,為後代開創宏大久遠和良性運作的基業,文治武功的皇帝。

最好的皇帝隻有四個,值得一一評說。

漢光武帝劉秀,為人十分仁慈、厚道,這在曆代開國之君中是極為罕見的。開國者多重殺伐,似乎不殺不足以建立新朝國威,是以先是殺敵人,後是殺功臣。劉秀破了這一惡律。他以武功建國,卻又極重文治,體恤民艱,崇尚節儉,獎勵士節,被史家稱作“最有人情味”的皇帝。他的缺失是中常侍一律改用宦官,埋下東漢末年宦官弄權的隐患。

唐太宗李世民,以其明鑒流傳于世。古代君王系社稷天下與軍政大權于一身,說一不二,最難得的就是“兼聽”,包括聽取反對自己并且被實踐證明是反對對了的意見,包括當衆頂撞叫你下不了台的意見。貞觀之治為一定範圍内的“言論自由”作了最好的注腳。他的污點是玄武門之變,以突然襲擊謀殺無辜兄弟這樣卑鄙的手段奪取帝位。

宋是沒有宦官弄權、外戚亂政的朝代,是對知識份子最為尊重的朝代,是皇宮最節儉的朝代,是最少殺大臣的朝代,是科技發展最迅速的朝代。這一切,與宋太祖趙匡胤開國時定下的方策關系極大。趙匡胤的個人品德也值得稱許,“千裡送京娘”的故事曾家喻戶曉。他的失誤還是方策上的,造成有宋一代弱兵少将、為政拘謹的特點。

康熙是這四個人當中最好的皇帝,也就是所謂“千古一帝”。不光中國,就是整個世界有史以來的最高統治者,從皇帝到總統,我不知道還有誰幹得比康熙更好。他軍事上取得的勝利,超過除成吉思汗以外曆代皇帝的武功,而在從容用兵、鞏固勝利方面,成吉思汗亦不是他的對手;他開創的盛世,無論是盛況還是長久,遠非曆代任何治世可比。他幾乎集合了中國所有好皇帝的全部優點,而絕少犯和他們同樣的錯誤。他多次南巡,曾頂着凜冽的寒風,在崎岖小道上步行十餘裡親臨治河工程第一線閱視,泥濘沒膝,随行地方官望而卻步。他甚至是最有才學的皇帝,和在位最久的皇帝。

上下五千年,縱橫七萬裡,在此環宇之内,經過時間、空間之長期演變,萬有事象,浩翰無際。祗以帝制史言,出現了約二百六十位帝王,其中堪稱英主明君者,固屬不少,而真作到開疆拓土、征服外患,立有顯赫之功者,确是鳳毛鱗角。

論者辄以推祟秦皇漢武為典範。秦皇雖有南開五嶺、北逐匈奴之功,但亦有焚書坑儒、賦稅徭役之苛,更曾興造阿房之擾,功過是非,殊難定評;漢武帝英年當政,文治武功,彪炳一時,北伐匈奴,南取閩越,東征北韓,擴大了中國早期版圖;在文治方面,罷黜百家,表彰儒術,定為一尊,開文字之仕途,惜晚年為着長生不老,求神仙進方士,大建宮室,平心而論,似有白玉微瑕之嫌。一言開疆拓土,擴大幅員,文治武功,均有懋績,懿行聖迹,足為楷模,其最大建樹,厥為根除長期之外患,使五族融洽者,乃清聖祖康熙帝也。

據計算,從黃帝軒轅到清代宣統帝溥儀,中國共出現了大大小小397個帝和162個國王。

縱觀中國古代史,康熙皇帝可以算得上為數不多的傑出的一位千古聖君和明君,他本人個性寬仁大度、勤政愛民、謙虛謹慎、雄才大略、勵精圖治、知人善任、内聖外王,又少了漢武帝秦始皇等帝王的窮兵黩武,少了武則天宋真宗梁武帝等的寵信道佛,少了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的熱求長生,少了漢高帝明太祖的濫殺無辜,少了秦始皇隋炀帝的苛政暴虐,少了唐玄宗、清高宗的前明後昏,不偏聽偏信,不将信将疑,對自己、對人生、對臣工百姓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将傳統儒家帝王标準之“内聖外王”做到極緻,堪為千古帝王道德之楷模。

但其主政期間由于客觀原因國際交流欠缺、由于滿漢沖突興文字獄數起、由于醬缸文化緻科技不興。需要指出的是,康熙時期的中國社會在走向繁榮的同時,也蘊含着新的隐憂,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政治腐敗;二是最高統治權力的繼承;三是西方殖民勢力的侵略。作為皇帝,作為專制制度下的封建君主,然單論人品稱康熙為千古帝王之佼佼者,仍不為過,論政績,稱千古一帝亦不為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