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病秧子”到跳水世界冠軍,陳芋汐父母用愛全力支援

在2022年跳水世界杯女子10米跳台決賽中,陳芋汐擊敗隊友全紅婵奪冠,實作了奧運會、世錦賽和世界杯金牌大滿貫。

從“病秧子”到跳水世界冠軍,陳芋汐父母用愛全力支援

她的父母在家庭教育方面很有共識:孩子喜歡的可能就是她擅長的,不喜歡的她一定不願意做,要對孩子有信心;你認為她很棒,她可能真的就很棒。

▶ 小時候是“病秧子”的陳芋汐,一開始練體育隻是想強身健體,但是沒想到......

陳芋汐出生于2005年。媽媽董春華和爸爸陳健都曾是專業體操運動員,退役後一個在上海體育學院任教,一個在上海市徐彙區青少年體育運動學校做教練。陳健夫婦最初并不想讓女兒走體育之路,因為他們知道這條路很艱辛。

上幼稚園的時候,陳芋汐在數學方面顯得很有天賦,剛上大班就知道如何求面積、求體積,乘法口訣倒背如流。但陳芋汐從小是個病秧子,在幼稚園,别人感冒她發熱,别人發熱她住院。有一次在幼稚園升國旗的時候,她居然暈倒了。

陳健跟妻子商量:“不如讓孩子跟着我練體操吧,鍛煉鍛煉身體。”就這樣,陳芋汐随爸爸進了體操房。或許是繼承了父母的體育天賦,陳芋汐學體操悟性特别高,身體也靈巧。見女兒喜歡練體操,陳健很高興,但從來不強求女兒把技術練得多好,隻要能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他就滿足了。

陳健與妻子在家庭教育方面很有共識:孩子喜歡的可能就是她擅長的,不喜歡的她一定不願意做,要對孩子有信心;你認為她很棒,她可能真的就很棒。

2008年北京奧運會,才3歲的陳芋汐守着電視看比賽,學會了唱國歌。每次國歌奏響時,她就昂首挺胸,激動地跟着唱。父母看了很驚喜:“沒想到,這孩子從小就有一顆當冠軍的心!”

快7歲時,陳芋汐又愛上了跳水,于是改練跳水。教練從遊泳的基本動作開始教,她在水裡隻試了幾次就學會了。體校的好幾位教練都很驚訝,紛紛找陳健“搶人”。最終,中國首位女子跳闆世界冠軍史美琴如願以償。

一開始,陳健和妻子都不願讓女兒練跳水,婉拒史美琴:“孩子身體不好,一生病就是高熱、驚厥,挺吓人的。我們讓女兒練體操,完全沒有讓她未來走專業道路的想法,就是為了讓她玩一玩鍛煉身體,不生病就好。”

陳芋汐卻對史美琴說:“我想像吳敏霞姐姐一樣沖刺奧運冠軍,為國争光!”這下子,陳健和妻子不好再拒絕,商量後決定尊重女兒的選擇。

為了友善女兒練跳水,陳健夫婦将家搬到了上海遊泳館附近。

從“病秧子”到跳水世界冠軍,陳芋汐父母用愛全力支援

▲ 陳芋汐和父母

▶ 母親獨創了一套“逆向激勵法”,幫助陳芋汐盡快适應運動員生活

登上冠軍領獎台無疑是高光時刻,但很少有人知道,冠軍在登上領獎台之前都要經曆什麼,遭遇什麼。

13歲時,陳芋汐的手腕和足踝就必須接受運動損傷治療,其手腕傷病緣于長期倒立支撐引發的腕部肌腱勞損,而足踝的問題是因長期踮腳發力導緻的。專業運動員出身的教練陳健,對此早有預料,但他強忍心疼,支援女兒。

進入上海跳水隊,每天都有大量的訓練。小孩子心性不穩定,各種情緒都會有:練兩天就不見人影了,說是生病了;又練兩天,又不見了,說是害怕。史美琴光是讓陳芋汐正常參加訓練就很費工夫。

董春華深知女兒甯折不彎的個性,獨創了一套“逆向激勵法”。在女兒陷入低潮時,她跟女兒調侃:“要不咱不練了,太辛苦了,回家吧!”陳芋汐一聽立即精神一振,反過來勸媽媽不能這麼想。

董春華不是真想讓女兒放棄,隻是想為她減壓。

有一年9月底,氣溫突降,陳芋汐發熱了,回來跟董春華說:“媽媽,天太冷,我不練了。”董春華說:“好,那就不練了。”

過了一會兒,她告訴陳芋汐一個好消息:“芋汐,教練打電話來了,說明天吳敏霞姐姐跟火亮哥哥要到跳水隊來,你要不要去?”

陳芋汐一聽自己的偶像要來,急忙說:“我要去!”

結果那天從跳水隊訓練回來,陳芋汐告訴媽媽:“我還是要堅持練。”

董春華笑眯眯地說:“這就對了。未來你要發展難度,要大量地訓練,也會遇到傷病,這可不是玩兒,而是每天都要堅持。”陳芋汐記住了媽媽的話。

進了上海跳水隊二線隊後需要住隊,陳芋汐因為身體不好仍然住在家裡。後來經過媽媽慢慢開導,她從每周住隊一天,到每周住隊兩天,漸漸過上了真正的運動員生活。

從“病秧子”到跳水世界冠軍,陳芋汐父母用愛全力支援

熟悉跳水的人都清楚,207C是真正意義上的世界賽場敲門磚。10米跳台207C向後翻騰三周半抱膝,這組動作是上海跳水隊的入門動作,所有想入隊的運動員必須先過這一關。然而,這個動作卻是名副其實的高難度動作,難度系數3.3。

陳芋汐進入跳水隊試訓時,207C對她來說是個巨大挑戰。可能是因為對高台的恐懼和不自信,她頭幾次試跳都很不理想。教練特地把她叫到身邊訓了一番,然後鼓勵她克服恐懼,冷靜地完成動作。但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在下一跳時,陳芋汐還是“砸”在了水裡。

直到兩個月後,陳芋汐的207C才基本過關,能以正确姿勢入水了。突破這一瓶頸一年後,陳芋汐開始收割各類賽事的冠軍。

2018年9月,13歲的陳芋汐在全國跳水錦标賽中獲得女子單人10米跳台冠軍;和隊友合作,獲男女混合雙人10米跳台冠軍。2019年3月,她進入國家隊,在當年的國際泳聯跳水系列第4站俄羅斯喀山站比賽中,她和搭檔苑浩妍獲得女雙10米跳台冠軍。之後的倫敦站,她不僅和隊友合作榮獲雙人10米跳台冠軍,還奪得了個人冠軍。

2019年7月,在國際泳聯世界錦标賽女子10米跳台決賽中,首次參加世錦賽的陳芋汐發揮出色,以439分奪冠。媒體報道時都稱她為“天才少女”。

▶ “哪怕不在她身邊,也要讓她感覺到父母的愛。對她來說,這就是最好的鼓勵。”

在東京奧運會前的關鍵一年,陳芋汐經曆了生長發育高峰期,這對高水準跳水運動員是嚴峻考驗。由于身高、體重迅速增加,運動員在空中翻轉身體時半徑增大,做動作的感覺會和以往截然不同,動作的穩定性也會受影響,技術水準會嚴重下降。很多年少成名的世界級跳水名将,都曾在發育期後比賽成績一落千丈。

2020年可以說是陳芋汐人生的“至暗時刻”,為了確定動作精準到位,除了堅持高強度訓練,她還主動控制體重,整整一年,她每天吃多少、怎麼吃,都要精打細算。

有時候女兒回來吃飯,董春華會燒好幾個女兒喜歡吃的菜,陳芋汐卻隻吃幾口蔬菜。看着女兒如此自律,董春華既心疼又欣慰。她突然覺得,女兒長大了。

2021年7月,東京奧運會開幕前的一周,陳芋汐小關節受傷,她瞞着父母,隻告訴了教練,并說會配合保障團隊,争取盡快恢複。

最終,她與張家齊搭檔,奪得女子雙人10米跳台金牌。

從“病秧子”到跳水世界冠軍,陳芋汐父母用愛全力支援

以前,陳芋汐遇到困難意志消沉時,陳健作為父親和啟蒙教練,都會給予關懷、鼓勵與幫助。但現在孩子大了,有了自己的目标,他能做的就隻有陪伴了。他說:“哪怕不在她身邊,也要讓她感覺到父母的愛。對她來說,這就是最好的鼓勵。”

陳健和妻子時常提醒女兒在專業訓練之餘不能忽視文化課學習。是以,陳芋汐進入國家隊後,訓練之餘,自己花數百元購買了數學和英語的網課自學。她愛刷數學題,每解開一道難題都會開心地用手機拍下來,發給爸爸秀一下。

除了數學,陳芋汐還喜歡看小說,尤其是偵探小說。為了緩解女兒的壓力,陳健和女兒聊天時也會給她推薦偵探小說。他說:“我覺得讀書有助于提高孩子的注意力,一場跳水比賽的時間很長,需要長時間集中注意力。”

從“病秧子”到跳水世界冠軍,陳芋汐父母用愛全力支援

2022年跳水世界杯比賽前夕,陳健和董春華沒有和女兒聯系,怕影響她。在看電視新聞時,他們在關于國家跳水隊的一條新聞中看到陳芋汐躺在地上,身邊蹲着一名隊醫。面對鏡頭,陳芋汐笑着用手比心。

雖然鏡頭一閃而過,但陳健和董春華都不禁擔心起來:“為什麼人家都在訓練,芋汐卻躺在地上,身邊還有隊醫呢?”但心疼歸心疼,他們依然沒有聯系女兒。

開賽後,陳健每天都坐在電視機前觀賽,心情很緊張。直到決賽結束,他才通過微信聯系女兒。女兒告訴他,她是帶傷上場的,“之前沒跟你們說,是怕你們擔心。”

這次奪冠,讓陳芋汐成為繼吳敏霞之後第二位實作奧運會、世錦賽和世界杯金牌“大滿貫”的跳水運動員。

從“病秧子”到跳水世界冠軍,陳芋汐父母用愛全力支援

陳健很清楚,女兒選擇了跳水,就意味着要和家人聚少離多,小小年紀就要常年和枯燥、艱苦的訓練、比賽為伴。

他也曾問女兒:“羨慕同齡人嗎?”

女兒的回答讓他既心酸又欣慰:“不!雖然我犧牲了很多業餘時間,但跳水是我喜歡的,選擇了我就不後悔。何況還有你們做我堅強的後盾,我把過程做到最好,對我來說就是最棒的。”

END

作者:陳全忠

編輯:壯青青

圖檔來源網絡,如有侵權

第一時間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