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019總結&2020展望未來的2020年以及20年代展望

每年我都會在新年之際,總結上一年的重要事件,預言下一年的整體走勢。經過2年的預言和驗證,我發現個人真的很難在這個複雜的世界裡看清宏觀的方向。是以今年,我把目光收窄,從身邊着眼,從自己從事的行業看起,以一個普通國民和普通員工的角度,看這個世界是不是會更好。(去部落格檢視原文)

2019年,我覺得可以總結3個關鍵詞:

愛國

2019年,中美貿易戰進行了幾輪關稅博弈,香港的意識形态沖突也愈演愈烈,恰逢建國70周年,中國人的愛國情懷,在内憂外患的國際局勢下被調動了起來,不論是國慶前後的愛國活動,還是與香港暴徒對峙的愛國青年,都能夠感覺到中國的愛國氛圍日益濃厚,很多人十一在頭像上加的國旗,到現在還沒有換下來。

死水

從我從事的網際網路行業看,如果說去年的網際網路行業還有一點小水花,今年就是一潭死水。

2015年畢業時,恰逢O2O模式興起,資訊流app火熱,随後的線上打車、共享經濟、人工智能,再到後來的直播、短視訊、P2P······網際網路的前幾年真的是目不暇接,幾個月就有一陣“風口”,作為一個網際網路從業者,每天都能聽到某某公司又完成了新一輪融資,某某行業又出現了什麼新玩法。

今年就像是過山車爬升之後的下降,年初時候BATJ等公司的裁員潮就能看出來,大家都沒錢了,随後等了一年也沒有一個像樣的風口,取而代之的是不斷地聽到某某公司倒閉的消息。

2019總結&2020展望未來的2020年以及20年代展望

百度搜尋“找工作”的趨勢

焦慮

如果要評選2019網絡熱詞,“難”一定榜上有名,“我太南了”是年輕人互相調侃的口頭禅,也是真實的内心寫照,為什麼難,就拿網際網路行業來說,加班已經是常态,甚至周末都要工作,高強度的工作壓力讓人覺得“難”。

“難”也有無奈的意思,一份工作讓人覺得沒有價值,又因生活所迫不能放棄;父母已經不再年輕,自己的未來還沒有着落,這一切壓在80後90後身上,于是焦慮随之而來。

當經濟上行,成就感和價值感會讓我們來不及思考,這些問題還不嚴重,當經濟減速,公司和行業發展達不到預期,就會開始考慮更現實的問題。

未來的2020年以及20年代展望

改革依舊,經濟減速

2019年經濟持續減速,第三季度GDP增速隻有6%,在人均GDP還未破10000美元的現在,經濟已經減速,人口也開始下滑,我們需要警惕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經濟問題是結構性的,改革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改革的“陣痛”也不可避免。可以預見在未來的1到3年,經濟增速很可能維持在6%左右,資本不興,各産業就要洗牌,為了維持利潤,各行業的資源會加速向頭部公司聚集,形成壟斷企業,留給小公司的空間越來越少。

——對于正在找工作的年輕人,去一個創業公司去賭它未來的發展,其風險已經大過預期收益,找工作時,對公司的排序優先級應該是:行業壟斷、盈利能力、發展潛力,隻有潛力而沒有盈利的公司要小心。(去部落格檢視原文)

人口老齡化

中國人口持續老齡化,預計2049年老年人口将超過4.3億人,占總人口的三分之一,老齡化帶來的問題是人口撫養比的上升(即每100個人需要支援的撫養人口比例),預期2049年會達到66%,這意味着整個人口生産率會下降,需要撫養的人口會增加。

——養老、醫療行業将在未來很長時間内持續看好,同時為了應對勞動人口減少,智能機器人、人工智能等可以代替人工的技術将迅速發展。

2019總結&2020展望未來的2020年以及20年代展望

網際網路已完成第一階段的使命

1994年,中國接入網際網路以來,網際網路在消除資訊鴻溝、促進社會公平、提高生産效率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網際網路+各行業也形成了一輪幾乎全産業的改造,中國接入網際網路的時間不長,但在網際網路應用方面,可以說是全球領先的。

2019年,網際網路使用者增速已經放緩,從2018年的千萬量級降到百萬量級,增速放緩的原因主要是普及率達到了一定比例,能上網的人都上網了,是必然趨勢,未來的競争将是存量市場的競争。

網際網路應用不敢說不會再有創新了,但在目前技術水準下,絕大多數應用已經出現了,比如電子商務、手機支付、共享經濟、數字内容服務、資訊分享平台等等,下一步的發展需要依賴技術的突破,或另一個的支點,比如人工智能、5G、物聯網等。具體哪一項技術會成為下一個階段新的發展支點,現在還未可知,但能夠明确的是,新的技術和新的應用場景一定是向着提高社會生産率,提高資訊流通速率,提高人的生活體驗而發展的。

——作為網際網路行業的從業者,很多細分崗位随着行業的規範化可能會消失,可能被流程所取代,或者邊緣化,我們必須時刻保持學習的能力,才能在随時變化的網際網路行業持續輸出價值。

2019總結&2020展望未來的2020年以及20年代展望

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智造

看看我們衣服上的洗标,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就很少穿到中國制造的衣服和鞋了,因為這些工廠已經轉移到了東南亞。

在新一輪的全球分工中,和東南亞國家相比,中國的人口紅利已經不複存在,同樣的勞工工資,在東南亞國家可以雇到3個勞工,中國制造的路在何方,我認為在于“中國智造”。以定制化生産、柔性制造、智能制造為代表的新一代制造業正在成為中國制造的新方向。

未來的工廠一定是數字化、自動化、智能化的,能夠實時監控生産流程,針對不同顧客需求定制化制造,并且盡量使用機器替代人工。

——智能制造、機器人、工業物聯網、人工智能将會是下一個風口。

品牌和創新的價值

在經濟價值鍊中有一條微笑曲線,曲線的兩端分别是設計和品牌,中間是生産群組裝,長期以來,中國的公司都處于微笑曲線的底端,用國外的技術和設計進行生産,甚至采購國外零件來裝配,貼上别人的品牌再銷售往各地,賺取一點“辛苦費”,比如在中國生産的蘋果手機,代工廠的利潤率不到2%,而整機的毛利率可以達到60%,作為設計方和品牌方的評估拿走了絕大部分利潤。

最近幾年“新中産”和“消費更新”的概念時常被提起,新中産消費更新買的是品質好、顔值高、差異化的産品,在中國傳統的“代工廠”模式下,是很難産生這樣的産品的,隻有創新,才能另辟蹊徑,赢得客戶。

——就像某品牌的廣告詞“掌握核心科技”,而不是單純的代工或者倒買倒賣,才能在複雜的市場經濟中占據一席之地。

結語

2020年已經來了,随着5G等新技術的普及,随着國家的繁榮發展,我們的生活一定會越來越好,但我們不能隻做一隻随波逐流的小船,而要成為自己的船長,我們不僅要親身經曆時代的發展,也應該親身參與其中,新中國成立不過70周年,而我們很可能還有70年的歲月,永葆好奇心,不要丢掉夢想,未來無限可能。

張競成個人網站:http://process-z.com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