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産品經理 MRD PRD BRD

本文轉載自:http://www.coolseo.org/operation/pm-mrd-prd-brd       

        産品經理必備的BRD、PRD、MRD的文檔,很多公司這三個文檔區分則很模糊,甚至有時候三個文檔寫到一個文檔中,細分出好多的支,OK!一個文檔滿足了所有與産品相關的人,包括商務、營運、市場、開發、測試等,結果呢?很多人文檔看不懂,甚至提出一大堆的問題!

今天想聊的是這三個文檔我的簡單了解方法! 先說說這三個文檔怎麼好記,聽過有些人容易記混,把單詞給整理了出來,這樣就不會亂! BRD 商業需求文檔 Business Requirement Document MRD 市場需求文檔 Market Requirement Document PRD 産品需求文檔 Product Requirement Document 好了,最好的記憶就一個單詞 Business商業、Market市場、Product産品;那麼這三個是什麼關系呢?BRD是産品的head、MRD是産品的body、PRD是産品的Heart,有了Head、Body、Heart這就是一個完整的産品了! 一、BRD是針對誰看的呢?一般都是針對老版或CEO或者項目總負責人,那麼他們需要了解的是什麼呢? 1、要做什麼樣的産品; 這就包含了項目定義,描述項目并且讓老版感覺到産品的競争優勢; 2、需要什麼樣的資源 要什麼資源就必須知道産品的市場位置,通過多少人、多長時間、多少Money、多少關系等等能夠實作這樣的市場位置,并且還需要有利且有力的商業說明,需要有一定的高度! 3、最終做成什麼樣; 要怎麼做或者說怎麼安排,老闆們很少關心,更多的是關心産品的結果展示及盈利,這個産品能帶來什麼樣的收入情況; 最終BRD就濃縮為 商業模式、盈利模式、資源投入、市場優勢等;哦!對了!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戰略壁壘”,為什麼呢?這一點主要是針對被Copy和産品包括來做的,這一點或許決定着整個産品的成敗,但是如果說有些公司有特殊的資源那就另一碼事! 二、MRD是針對誰看的呢?一般都是商務、營運、市場人員,那麼他們需要了解的是什麼呢?整個文檔對于他們的重要性? 1、我們要找什麼樣的客戶,進行資源合作 一般公司資源合作的都是商務和市場人員,或者加上營運人員,那麼他們是資源拓展者,對于産品保駕護航,正如船要出海,就必須有在海裡或者有水的地方,海的大小決定了船的大小,是以他們就是船的載體,不可能産品開發完介入吧?要是真是這樣,那就當這裡我沒有說!商務、市場及營運人員在産品之前必須對于産品進行資源拓展,且快速評估産品的實作情況,MRD就是給他們一個清楚的方向,我該找什麼樣的客戶,在這裡或許有的朋友就問題了?n你沒有産品這些人員不可能空說吧,看到客戶該怎們溝通,這一塊就是項目與營運之間一種Demo溝通了,在這裡暫時不說了! 2、找到客戶後,我們該怎麼和他們說 上面說了MRD指引着商務、市場和營運往前走,那麼找到客戶該怎麼和他們說呢?除了文檔描述一個清晰的藍圖,或者說從紅海中挖出新的路子,這裡邊就是MRD中的業務模式了,通過業務模式,可以看到清晰的産品,且客戶可以看到他們在中間的位置,甚至說他們怎麼赢利;一般給客戶看到的都是PPT+Demo的方式,這樣對于客戶更直覺更易于了解,是以MRD的文檔就是給團隊和客戶一個說明; 3、産品針對什麼樣的使用者群體 商務是資源拓展的關鍵、市場是産品保障的關鍵、則營運就是産品的推手,那麼市場和營運就需要了解産品是針對什麼使用者群體的,畢竟最終的是使用人群是使用者,MRD基本需要明确産品的使用者人群,這樣市場才能更好的進行分析,通過分析這個人群,給營運提供很好的參考資料,這樣營運在推廣這部分人群的時候也能夠制定出很好的方案,資源優化及減少資源消耗,這就是MRD對于商務、市場、營運的關鍵作用; 最終MRD就濃縮為産品模式、業務模式、營運模式、市場模式等,明确客戶及市場方向! 三、PRD是針對誰看的呢?一般都是項目組、開發組、測試組、策劃組、體驗組人員; 1、産品具體是什麼樣的呢? 對于與産品相關的人員,就必須有一個清楚的産品概念,這個産品到底是幹嘛的?插句話說,公司對于人員有一個硬管理文化,這就是公司的管理制度,而産品則是公司的軟文化,讓每一個參與産品的人都有一個“産品夢”,變成一群有産品信仰的人,無形中就會增加團隊的戰鬥力。話扯回來了!要了解到底是什麼産品,那就需要詳細而簡單的進行說明,但是這個隻能是描述,還需要有與策劃、開發、測試等另一種溝通語言,那就是UI、UE、原型圖、流程圖等,這樣友善策劃及開發人員的工作進展! 2、我們該怎麼實作呢? 該怎麼實作,那就是規劃了,包括時間、人力、資源等,什麼時間完成什麼事了!在前進的路上設立一些裡程碑!這就對于産品經理來說就是一個挑戰了?為什麼呢?因為産品經理與商務、市場、營運溝通的方式和開發人員方式不一樣,有什麼不一樣呢?商務、市場、營運更多的是發散型思維,而開發則更多是緊密型思維,對于開發人員的溝通則不能用“基本”“差不多”“還好”等這樣的詞來進行溝通,否則開發人員會開始發散,如果發散的和你一緻的話,你就燒高香吧,如果不一緻,對于程式來說推導再來,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了!甚至出現了大量的BUG,有時候過多的BUG會讓一個産品死掉! 是以就需要有詳細的功能說明,細化到什麼程度了,用YN原則來說明,VISIO是甚好的工具,不能出現模淩兩可的語句,甚至需要通過語句進行if else描述,對了還有default,這個很關鍵,當程式運作正确了那固然好,如果程式出現BUG,則你不能讓程式沒有出口吧,那就是default了,給程式的BUG找一個合理的理由! 3、什麼樣的産品才能投入到市場? 産品開發人員更多的是站在産品角度思考問題,以實作産品而完成産品,那麼産品最終開發完後,是不是能夠滿足營運需求呢?這時候産品經理就需要進行産品稽核!怎麼稽核呢?簡單的依據于之前的詳細功能說明來進行需求稽核,但是需求稽核隻是測試走完了第一步,第二步就是黑盒、白盒、甚至灰盒測試,走完第二部還有第三步,那就是需求優化,怎麼優化呢,依據于市場人員及營運人員提供的使用者資料來進行,再讓産品設計人員進行UI優化,立足站在使用者的角度;第三步完成了,就是最終的步驟了,體驗師就起了關鍵性的作用,AB原則就出來了,将産品上線,體驗師們就開始采集使用者資訊進行分析了,這個階段對于産品的整個戰略規劃很關鍵,因為使用者對于産品的第一感覺非常重要,如果是網際網路産品則你可以換個網站,反正使用者沒法删除你的網站,但是對于移動網際網路的産品APP來說,就是一個挑戰了,看着不順眼就直接給删除了,你說你的産品還有第二次機會進入使用者的手機嗎?除非你搞特殊! PRD最終濃縮下就是産品界面、産品流程、功能需求、測試需求、體驗需求等,保證産品有效率有節奏的進行!關系到整個産品的發展方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