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制造業幹貨,隻需3步,快速提高産品良率!

第一步:培養品質管理意識

1、自檢意識

産品品質是制造出來的,設計出來的,而不是檢驗出來的。生産品質控制的秘訣是:讓每個人做好自己的産品。

要求員工對自己生産的産品,要自我進行檢驗,隻有自己認為是合格品,才可以流向下道工序或工廠中的房間,在自檢中發現的不合格品,要自已做好辨別并把它分開放置。

2、互檢意識

對于上道工序或工廠中的房間流過來的産品,必須員工不要看都不看,就忽拉拉往下做,要檢驗認為是合格品,才可以進行生産。對查到上工序或工廠中的房間的品質問題,要及時回報。

堅決做到不制造不良品,不接收不良品,不傳遞不良品。

3、專檢意識

做了自檢和互檢的動作後,生産主管就可以對專職檢驗員灌輸了:員工一邊要生産,一邊都在做自檢和專檢的工作,做為專職的檢驗員,就更應該有強烈的品質控制意識。

專職的檢驗員如是你部門的下屬,那更好溝通;假如不是你部門的人員,他也會接受你的教導。

第二步:緊跟過程控制

在管理中,大家都看中結果。但是,如果沒有過程,哪來的結果呢?沒有好的過程,難有好的結果。

對于品質的控制,隻有緊跟了過程控制,才可控制住品質。

1、首檢控制

在産品上線前,必須要求班組長、品檢人員和員工,對在要投入生産的物料,都要仔細核實;要使用的工裝配備,要确認性能是否穩定完好。然後小批量生産三隻産品,确認産品是否合格。合格後再上線生産,不合格要查找原因,直至合格才能批量生産。

2、巡檢控制

在生産過程中,管理人員和品檢要對産品進行抽查,要用80%的精力關注生産中的薄弱環節,如:生手員工、關鍵裝置、關鍵崗位等。

3、終檢控制

在收線時,對于最後的産品,要重點控制,往往此時員工的心态都比較急躁。本人曾碰過一件事情,現在想想都害怕,一位員工有快下班時,還缺一隻産品裝箱,他就找一隻不合格品,叫人返修一下,沒經過檢驗人員就直接裝箱。被班組長立馬糾出,此隻産品有嚴重品質缺陷。

何況産品收線時,還有一部分産品等待返修,是以越是快完成的工作,要嚴加控制!

第三步:做好生産品質分析

1、整合産線所有生産資料

建立品質資料管理平台,從産品接單到生産出廠,涉及到是所有資料進行快速整合,包括人員、機器、裝置、環境、材料、工藝、客戶等所有資料,有利于全面了解生産營運情況。

2、快速部署生産品質分析模型

打通産品和人、機、料、法、環、供應商、客戶等資料,不僅找出産品和各品質資料的因果關系,還擷取互相之間的關聯分析。提高整體資料使用率,全面科學的分析品質問題,快速定位品質缺陷的根本原因。

3、建立品質資料可視化看闆

品質資料可視化看闆,摒棄以往的傳統報表,不直覺無法擷取全盤資料。品質資料可視化看闆,資料輸出為可視化圖表,圖表類型豐富,拖曳選取圖表,自動生成關聯,擷取見解。支援pc、ipad、短信、郵件,即時擷取資料,知曉情況。

實施案例:

▶ 生産品質分析如何助力鋁箔生産龍頭企業,實作數字化轉型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