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精力管理9—付諸行動

不管面對什麼樣的事情,要麼全情投入,要麼有政策地離開。細緻規劃放松和恢複時間。

有研究機構的實驗表明,人類行為隻有5%是受自我意識支配的。我們是習慣的造物,因而我們的行為有95%都是自動反應或對于某種需求或緊急情況的應激反應。成功在于認識到良好習慣的力量,将後天習得的精準行為融入日常,接受清晰的目标感的支配。

積極的精力儀式習慣有三點重要性。首先它要確定精力有效使用在當下的任務上,其次能夠減少行對主觀意願和自律的依賴,最後,它還能将價值觀和目标感有效轉化為行動,通過日常行為展現我們最為看重的事物。

1、應激性适應

面對的困難越大,人們越容易退回舊日的生存習慣,是以良好的習慣非常重要。

優秀的人才,不論是運動員還是戰鬥機飛行員,外科醫生還是特勤戰士,聯邦調查局探員還是公司的CEO,人們都需要依靠積極的儀式習慣來管理精力,達到最終目标。對目标有清晰明确價值觀的人而言,積極的習慣也同樣重要。

2、壓力恢複的儀式習慣

所有表現出色的人都擁有一套自己的習慣,最大化在壓力與恢複之間有節奏地轉換的能力。

習慣能夠把生活變得有條理。

我們身體内部運作着一台精确的計算機,到了确定的時間就會自行啟動相應的程式。成功的管理者、經理和銷售員都有自己的“戰前準備程式”,可以是通過散步調整狀态,用腹式呼吸放松身體,或預演講話要點,或圍繞預期目标排練話術。

3、關鍵的行為

成功建立有效的精力管理方式習慣需要依靠多種因素,但最核心的,仍然是30天或60天養成周期中對于時間和行為的準确規劃。

4、精準具體的規劃

衆多論據充足的研究都能證明,将時間和行為精準化和具體化,會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成功的可能性。

習慣的精準和具體化確定我們能夠頂着壓力完成任務。

5、做還是不做

當我們将某個意圖以負面的方式表達出來——“我不會暴飲暴食”或“我不會生氣”,就會很快消耗掉意願和自律的儲備。“不做某些事”需要持續的自控力,尤其是面對原本的習慣和誘惑——例如吃甜點或在社交場合飲酒。為某一特定場合設計一種正面行為中叫作“事前準備”,譬如,為了防止過度飲食,事前準備可以是“如果我感到了甜點的誘惑,就去吃一片水果”。

6、量變達到質變

你需要慢慢養成習慣——一次隻關注一項重大變化,每一步都設定一個可行的目标。如果你一直久坐不動,打算開始鍛煉身體,起初就設定每周五次,每次慢跑5僅是不現實的。高度細化、科學設定的訓練計劃會大大增加成功的可能性。比如,你可以最開始每周3次,每次步行15分鐘,然後逐周增加步行時間或加快步伐。

體驗階段性成功是個更好的選擇,它能幫你建立自信、增強耐性,尋求更具挑戰性的改變,我們稱之為“串聯儀式習慣”。

1)規劃方式

每天設定養成習慣的任務,重複預想,明确目标,設定自己的相應行為

2)記錄進展

若想變革持久,第二個關鍵要素是每天進行行為自查。自查可以幫助你看到每個人預想和實際行為的差距。如果你打算開啟健康飲食的計劃,不僅要明确規定進食時間和内容,還要在晚上核查自己一天的表現是否完全遵守計劃。

對于很多人來說,自查日志是最簡單的形式,隻需要你有床頭放一張每日自查表,每天在上面打鈎畫叉就可以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