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臍帶》,看過的都說好

2023年3月20日刊|總第3181期

上周六,全國院線上映了一部由曹郁、姚晨夫婦監制的新片《臍帶》。

雖然這部電影首周末兩天的票房成績隻有55萬,但首輪口碑非常之高。豆瓣目前長評總數114篇,五星評價49個、四星評價31個、三星評價4個,無一星和二星評價。

《臍帶》,看過的都說好

受限于打分人數,影片在豆瓣、貓眼、淘票票、時光網等平台上均尚未開分,但淘票票89個已購票評價中,僅有7個評分不高于7分,滿分評價幾乎占了一半。貓眼的購票評價也呈現相似的狀況,除了2個6分之外,滿眼都是9分和10分。

《臍帶》,看過的都說好

用一句很樸素的話來形容就是:“看過的都說好”。

這不禁讓人想起了《隐入塵煙》。當初這部電影上映時也沒什麼人關注,首日票房僅34.9萬。後來憑借高口碑加持,催生出逆襲奇迹,最終票房沖破1億!

《臍帶》會成為一個口碑帶動市場的案例嗎?

《臍帶》,看過的都說好

01

從文本層面看,雖然《臍帶》裡的角色都是蒙古族,對白也基本上通篇蒙古語,但故事的核心戲劇沖突并不受語言、民族、地域等方面的限制。隻要生命中感受過代際親情,就一定能感覺到編劇兼導演喬思雪對親情關系的這份思考。

制片人劉輝在FIRST影展上發現這個劇本時,曾懷疑自己的感動不夠客觀——因為他是呼倫貝爾人。于是,他把劇本拿給姚晨和曹郁看。兩人也都被故事感動到落淚,便攜手擔任了影片的監制。

《臍帶》的故事脈絡非常清晰,隻需一句話簡介就能概括:兒子(伊德爾 飾)為了防止患有阿茨海默症的母親(巴德瑪 飾)走失,用一根繩子系在了兩人腰間。

《臍帶》,看過的都說好

無論是阿爾茨海默症帶來的親情考驗,還是連接配接母子的繩子所構成的意象表達,均沒有任何了解門檻。每一個觀看影片的觀衆,都很容易将自己的親身經曆代入其中。即便是尚未經曆父輩離世的年輕觀衆,也會代入自己經曆祖輩離世時的心境。

02

作為一部非類型化的劇情片,《臍帶》的娛樂元素有限。再加上沒有明星出演,很難第一時間抓住普通觀衆的眼球。可是但凡走進影廳,觀衆便可以很順暢地進入到故事之中。

這得益于喬思雪非常優秀的叙事技巧。

《臍帶》,看過的都說好

她巧妙地将類型片的叙事節奏帶入到了作品之中。影片開篇就是一場發生在兩個兒子之間的、關于如何對待患病母親的沖突。導演甚至還在這裡加了一段“動作戲”。

随後,在一些關鍵的時間節點上,劇情都會發生諸如接母親回家、給母親系上繩子、決定帶母親去找照片中的樹等推進性事件。可以說,觀衆追《臍帶》劇情的跌宕感,和看商業類型片是非常接近的。導演并不會沉浸于自說自話之中。

《臍帶》,看過的都說好

影片雖然沒有刻意娛樂,卻依然有着能讓人會心一笑的段落。比如母子二人闖入了私人牧場,被無人機追上質問。兩人和無人機在空曠的草原上展開對峙的場面,就非常有趣。

03

雖然故事和主題是普世的,但蒙古文化的外殼依然給《臍帶》加分不少,尤其在音樂和畫面上。時光網的分項打分中,網友對影片音樂和畫面的平均打分都超過了9分。

影片的配樂廣泛地取材于鄂爾多斯民歌,與整體的民族畫風高度契合。此外,影片主演伊德爾本人便是一名民族電子樂唱作者。他在校期間曾多次參加國家級演出活動,還舉辦過個人馬頭琴音樂會。後來他将國樂與電音融合,理念先鋒、風格濃烈。

《臍帶》善用了演員的這一個人特征,在故事中加入音樂元素,用國樂和電音或交替、或纏繞地沖擊着觀衆的耳膜。

《臍帶》,看過的都說好

曹郁不僅是影片的監制,同時也是攝影指導,這給影片的視覺表現力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影片中很多航拍鏡頭和廣角空鏡,完美地捕捉到了内蒙古的地理風貌之美。

《臍帶》,看過的都說好
《臍帶》,看過的都說好

光影和構圖上的講究,讓很多鏡頭都呈現出卓越的層次美感和意境美感。

《臍帶》,看過的都說好
《臍帶》,看過的都說好

這在視覺上營造了一種“來自大自然的召喚”的氛圍感,讓觀衆不至于為母親的結局過分悲傷,因為她隻是回到了那麼美、那麼純淨、那麼神聖的自然中啊。

04

《臍帶》的故事涉及死亡,但對“死亡”的處理手法很有意思。不同的觀衆,對結尾可能會有完全不同的解讀。

《臍帶》,看過的都說好

影片的氛圍也一點兒都不“悲”,既不賣慘也不煽情。尤其巴德瑪老師的臉上經常帶着一抹笑容,演出了阿爾茨海默症的“返老還童”。

看完《臍帶》,人們不會因陷入某種濃烈的情緒而無法自拔,更多的是通過回味一些細節片段,來思考自己與家人的關系——如果有一天,你和父母的依賴關系發生了逆轉,你能像片中的兒子一樣,耐心地、細心地照顧他/她最後一程嗎?

【文/滿囤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