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潮汕愛國民主人士陳卓凡撫養烈士遺孤、營救革命人士 一身正氣留人間

作者:網信汕頭

來源:汕頭日報

潮汕愛國民主人士陳卓凡撫養烈士遺孤、營救革命人士 一身正氣留人間

陳卓凡的家人(攝于1930年代和1940年代)

朱長甯

我的姨媽陳卓凡,一位著名的愛國民主人士,積極抵抗日本。黃彥章在《潮國人民檢閱》中稱他為"潮頭首席愛國民主派"。

我家原籍浙江省紹興市,祖祖朱一辰于20世紀20年代從浙江創業,全家在汕頭市魯玉花裡定居下來。爺爺有五個女兒和兩個兒子,陳卓凡太太是我的第二個姨媽。兩位阿姨年輕優雅,溫柔善良,善良大方。由于有着共同的理想和興趣,她于1929年夏天在上海與第二位姨媽結婚,婚後,她在二姨創辦的上海海南強書局擔任助理。

我的姑姑是澄海長林唐熙,早在赴日留學期間,就與彭琦、李春濤、杜國軒、楊思珍、王定新等人組織了"紅心會",傳播進步思想,1924年回國後,由彭偉介紹海豐工作,并參加了彭偉上司的海魯豐農民運動, 開始随國民革命軍東進軍。1925年被周恩來任命為揭陽縣縣長。他是中國農工民主黨的創始人之一,抗日戰争爆發後,他公開支援共産黨的抗日統一戰線政策,這導緻當時的九縣國民黨秘書長共同寫信給蔣介石,稱"朝頭地區快到陳卓凡吉娃娃"......

勝利後,阿姨和阿姨回到汕頭,我們全家幾十個人一起住在共和路華麗,住在一棟兩層樓高的房子裡,1-4棟相連,面積近1000平方米,建築風格獨特,前面有陽台,後有一個露台,入口走廊通道上種滿了各種鮮花, 盆景,一到花期,醉人的香味彌漫了整個院落。家裡的長輩來自紹興,小時候經常聽到大人哼唱紹興戲曲。他的姨媽陳卓凡熱愛嘻哈和潮州音樂,當時他收藏了嘻哈劇和潮唱片。1946年,家裡安裝了一個編号"1729"陳卓凡的私人電話,當時整個汕頭市私人住宅電話不到30部。

我的姑姑是一位著名的愛國民主人士,對家鄉的人民和親人有着深厚的感情。我的父親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留下我的母親和妹妹3個人,阿姨和阿姨給我們的孤兒寡婦母親照顧,照顧增加了。從20世紀40年代末開始,朱氏家族成員離開汕頭,在浙江、廣州、香港等地發展。新中國成立後,姑姑還參加了廣州人民政權的建立,從事了統一戰線的工作。當時我們很年輕,我們不得不暫時留在汕頭。臨别時,阿姨和阿姨千方百計地安頓了我們母子的生活,也給家人留下了一輛"赢家品牌"的縫紉車,成為媽媽做手工謀生的工具。

到達廣州後,姑姑總是關心家鄉的情況,想起在潮頭的血肉親戚,每年總是要信任人或郵寄一些物資來幫助我們一家人。20世紀60年代末以後,由于工作關系,我經常要去廣州,每次去姑姑家,老人總是很關心潮頭地區的情況,每次都帶着極大的興趣詢問家鄉的發展建設、農田生産、收成等情況,還有好幾次還專門向我介紹了澄海閻江水橋閘的建設情況。通常在家裡,老人也要求家人說出潮流。他和他的姨媽嚴格教育他們的五個孩子,并為他們的年輕一代樹立了榜樣。

我姑姑的一生支援正義,是憤怒的,善善施。他竭盡所能地培養烈士,幫助受害者,拯救革命者。湖北省黃梅市楊思珍烈士,20世紀20年代中期在海域、陸豐、潮頭地區從事黨的秘密工作,1927年8月被敵人殺害後,三個年幼的兒子,烈士、阿姨和叔叔們自尊,定期派人出錢生活,直到他們長大;1936年,烈士之子、少年彭世祿在朝頭遊蕩,被國民黨朝安當局逮捕入獄,姨媽四處奔波,救了他,送她去找祖母。并派去護送自己的孫子孫女到香港,在抗日戰争期間,他的姨媽擔任廣東省潮頭區行政督察時,奉順唐坑,拒絕接受當地惡霸徐聞東家的幾斤黃金,懲罰了這個無邪的,被稱為"三條腿虎"的土昊私人, 被當地群眾稱為"寶清天",陳專員懲罰的"三條腿虎"的故事仍在豐順地區流傳;他的姨媽也非常熱衷于教育,在新中國成立之前,他看到家鄉澄海澄北地區沒有完整的中學,于是在1946年,主動成立了蘇北中學;

雖然姑姑一生有很多經驗,但他從頭到尾都保持着一顆拳頭的心,晚年仍然非常熱愛生活,熱愛花卉和書法。1976年3月29日,他的姨媽因病去世。

回憶起他姑姑的一生,就是革命的一生,他不屈不撓的精神,為國家、民族和家鄉做出了巨大貢獻,他對國情的熱愛、革命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将永遠銘記在我們子孫後代的心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