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海德格爾:死亡是此在的一種特具一格的可能性

作者:想去北極洲

海德格爾從生存論的存在論角度分析了“此在”(生活的人)的死亡現象,他認為:“死亡的生存論闡釋先于一切生物學和生命存在論”。因為,從這一視角出發,可以将死亡現象“作為每一個此在的存在可能性懸浮到此在之中的情況”來加以闡釋。

而且,“也隻有了解了死亡的整個存在論本質,才能夠有方法上的保障把死後是什麼這個問題問得有意義、有道理”。海德格爾将“死亡”看作是“此在的一種特具一格的可能性”,“是此在本身向來不得不承擔下來的存在可能性。

随着死亡,此在本身在其最本己的能在中懸臨于自身之前”,“于是,死亡綻露為最本己的、無所關聯的、超不過的可能性”。人“在死亡之前的畏就是在最本己的、無所關聯的和超不過的能在‘之前’畏”,而“畏死不是個别人的一種随便和偶然的‘軟弱’情緒,而是此在的基本現身情态,它展開了此在作為被抛向其終結的存在而生存的情況”。

是以,我們“不可把畏死與對亡故的怕攪在一起”。這樣,作為生存論意義上的“死”這一概念與“純粹的消失”、“單純的完結”和對“亡故的‘體驗’”的界線也就區分開來了。是以,在日常生活中,公衆對此在的死亡現象具有很大的平面性。“日常雜然共處的公衆意見把死亡‘識認’作不斷擺到眼前的事件,即‘死亡事件’。”當他們常常在傳播着“有人死了”這一意見的時候,“死亡被領會為某種不确定的東西”,“這種東西必定要從某個所在到來,但當下對某一個自己尚未現成,是以也還不構成威脅”。

這樣,“死本質上不可代理地是我的死”的真相,被扭曲地擺到公衆眼前而成為一個平面化的事件。常人總是“向自己掩藏其最本己的向死亡存在的誘惑”,“不讓畏死的勇氣浮現”,結果是:“按照常人的無聲的令谕,理所當然之事就是對人總有一死這件‘事實’漠然處之。”這種日常生活中的公衆“向死亡的存在”是一種“沉淪的存在方式”,這種“沉淪着的存在方式乃是在死亡面前的一種持續的逃遁”。

是以,海德格爾認為,“死亡作為此在的終結乃是此在最本己的、無所關聯的、确定的、而作為其本身則不确定的、超不過的可能性。死亡作為此在的終結存在在這一存在者向其終結的存在之中。”

其實,“本真的向死亡存在不能閃避最本己的無所關聯的可能性”,不能在日常公衆的逃遁中“遮蔽這種可能性和為遷就常人的了解力而歪曲地解釋這種可能性”。恰恰相反,應當“把向死亡存在辨別為向着一種可能性的存在,也就是向着此在本身之一種别具一格的可能性的存在”,“向這種可能性存在,就為此在開展出它的最本己的能在”。

是以,此在在“向死而生”中擺脫對死亡的恐懼,而是在有限的生命曆程中奮起邁向自由而幸福的生活。

(本文内容來源于網絡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海德格爾:死亡是此在的一種特具一格的可能性
海德格爾:死亡是此在的一種特具一格的可能性
海德格爾:死亡是此在的一種特具一格的可能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