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聊一聊軟體研發PMO賦能的那點事兒︱項目管理辦公室

作者:PMO大會

近年來,“賦能”成為了一個現象級的熱詞,它被越來越多的上司者所提及。前有谷歌創始人拉裡·佩奇說,未來組織中最重要的功能不再是管理或激勵,而是賦能;後有馬雲希望阿裡能夠不忘初心,用技術為小企業、婦女、年輕人賦能。

那賦能到底是什麼呢?它有什麼樣的重要性呢?作為軟體研發行業的PMO,又應該達成什麼樣的賦能目标呢?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PMO賦能的那點事兒。

企業的使命與願景通過戰略目标、經營目标、以及工作目标分解到工作活動。這些高層級目标的實作,其實依賴于較小的組織子產品,以及每個崗位的工作活動品質。在軟體研發行業,主要是通過研發項目的形式将需求分析、開發測試等等細小的工作活動串聯起來,而PMO緻力于通過立體化的賦能方式,打造平台化的組織,培養研發人員的項目管理等能力,提升核心競争力。

賦能内容與範圍

首先要賦能意識和觀念。這是對企業、對目标、對文化的認同,是主觀上對所從事工作價值的認同。而一個有戰鬥力的組織,每個人對此都是堅定不移的。

其次是賦能規範與流程。通過建立規則,保證各部門和人員按照統一的程式和方法處理工作,各司其職又互相協作配合,有效減少沖突和資源浪費。

再者就要賦能知識與技能。既然是PMO,那最重要賦能就是項目管理技能,包括項目範圍管理、進度與時間管理等這樣的硬技能,也涵蓋團隊管理、溝通管理這樣的軟技能。

賦能形式與優秀實踐

針對組織賦能方面,正如我們在第38期《架構視角解析OPM作戰地圖》所提到的,基于“三端契約化”傳遞模式下的PMO關鍵任務展開工作。

業務端賦能需求管理能力:

需求可行性分析不足(缺少财務、法務等)、業務需求&産品需求不清晰、項目需求範圍變更頻繁、需求加塞等痛點,時常困擾項目團隊,究其原因是沒有在需求論證與優先級管理上做好應對。

建立業務需求優先級評議機制,提升需求管理能力就是PMO賦能的主戰場。

業務側根據組織戰略進行季度業務規劃,分解月度業務需求并形成業務需求池。引入需求價值、營運計劃、資源投入等多元度提升業務方需求描述準确性,職能介入給出專業性評審建議;

研發側比對組織戰略一緻性進行重點項目規劃,經過業務側&研發側負責人統籌考慮,評議需求優先級形成産品需求池;

定期回顧業務-研發“握手”的溝通結果,對需求品質做改進,提升研發方實施效率,保證需求功能和周期符合業務期望。

聊一聊軟體研發PMO賦能的那點事兒︱項目管理辦公室

研發端賦能研發項目傳遞能力:

研發端通常有以下幾個常見問題:項目資源配置設定沒有明确标準;跨體系、跨中心部門不清楚項目重要性;項目團隊内各崗位責權不清楚等等,如果大家對項目管理過程認知不一緻,就更容易在溝通中引起沖突。

項目研發管理實施與組織改進就是PMO研發端賦能的方向。

建立項目優先級管理機制,形成階層化、歸類分組的管理政策。項目分級依據主體業務價值、項目複雜度等次元;項目分類依據需求來源、工期等次元。嚴控高優先級項目,及時有效解決問題,必要時可向較低級别項目抽調資源;

跨體系、跨中心部門的項目制定階段管控标準,建立關聯機制進行項目治理。立項命名使用[需求來源] - [需求類型] - [需求名稱]三段式描述,配合中心根據依賴程度、風險等次元管控立項,明确相關方職責及依賴關系,例如業務方UAT報告、使用者體驗相關報告作為上線輸入;

整理過程最佳實踐、優化項目管理工具,在不同層級、不同業務和研發單元中進行分享與傳遞,把最佳實踐變成“普遍現象”。

聊一聊軟體研發PMO賦能的那點事兒︱項目管理辦公室

收益端賦能價值契約的達成能力:

項目傳遞後不清楚是否真的有收益、業務需求産投比不合理、研發資源是否真正投入到更高價值的業務需求實施中去,是收益端重點要解決的問題。

PMO在收益端的賦能就是建立項目價值評價機制,通過價值定義、價值傳遞、價值評價環節開展價值後評價管理。

參考使用者數、交易額、客訴率等69個價值次元論證、定義需求價值;

按照項目群評價的方式關聯項目組合,季度滾動複評價值達成情況,未按期達成價值的部分,和業務端進行關聯,以確定業務需求聚焦組織戰略、保障研發資源優先投入高價值項目。

聊一聊軟體研發PMO賦能的那點事兒︱項目管理辦公室

針對個人賦能方面,依據項目經理能力度量模型,從實踐能力、素質能力兩個方面,培養專項領域能力,提升組織的項目傳遞能力,激活團隊。

聊一聊軟體研發PMO賦能的那點事兒︱項目管理辦公室
聊一聊軟體研發PMO賦能的那點事兒︱項目管理辦公室

此處引入“獵鷹計劃”專題,通過價值觀導入、幹系人溝通管理、範圍管理、進度與計劃管理、風險管理、團隊管理、外包管理7門課程+實踐串講全方位賦能,并在賦能後完成認證工作。具體内容可參見本公衆号的“活動相關”。

賦能效果

賦能帶來的組織能力提升,一方面随着項目管理機制的建立,已滲入到平日的每一項工作中,另一方面,把對應名額運用到績效考核與改進中,也說明賦能工作的效果會得到檢驗。

從長期的實踐結果來看,在業務端,各業務-研發對應單元實施需求優先級管理機制,業務需求MRD的覆寫率已經達到70%,需求按期上線率超過99%,需求滿意度等名額運用在集團總部研發側績效考核。

研發端的項目按期上線率超過95%,集團總部項目管理綜合得分超過90分,排名始終穩定在前列,立項、上線、結項等對應的項目管理名額,運用在體系内研發側組織、個人績效考核。

收益端在開展價值後評價宣貫、不斷優化價值次元、提升衡量價值客觀性等工作後,軟體研發類項目價值達成率1年内提升了17%,該名額項也運用在業務方總經理績效考核。這些都是通過逐漸的賦能與治理所取得的成果,也近一步的提升了組織核心競争力。

收尾與總結

組織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們需要适應不斷變化的商業環境,這意味着面臨的挑戰和問題也将發生變化。

PMO不是一個行政部門,也不是一個收集資料、低技能人員的集散地。它是卓越的中心,PMO應該保持眼睛和耳朵的開放,觀察和傾聽新的挑戰和問題,以便根據需要進行調整。對于PMO來說,賦能工作即責無旁貸,又任重道遠。責在組織賦予PMO的職責所在,遠在提升組織競争力需要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

賦能關系到組織的可持續性發展,PMO需要走在最前列,也必須走在最前列。(來源:蘇項荟 蘇甯金融--王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