掙值管理 (EVM) 是把範圍、進度和資源績效綜合起來考慮,以評估項目績效和進展的方法。它是一種常用的項目績效測量方法。
作為一種項目管理技術, 掙值管理要求建立整合基準,用情地測量項目期間的績效。 EVM的原理适用用于所有行業的所有項目。它針對每個工作包和控制賬戶,計算并監測以下三個關鍵名額:
(1)計劃價值。 計劃價值(PV)是為計劃工作配置設定的經準許的預算。 PV的總和有時被稱為績效測量基準(PMB), 項目的總計劃價值又被稱為完工預算(BAC).
(2) 掙值。 掙值(EV) 是對已完成工作的測量值,用配置設定給該工作的預算來表示。它是已完成巨作 的經準許的預算。 EV的計算應該與PMB相對應, 且所得的EV值不得大于相應元件的PV總預算。 EV常用于計算項目的完成百分比。應該為每個WBS元件規定進展測量準則,用于考核正在實施的工作。
項目經理既要監測EV的增量,以判斷目前的狀态,又要監測EV的累計值,以判斷長期的績效趨勢。
(3)實際成本。 實際成本(AC) 是在給定時段内,執行某工作而實際發生的成本,是為完成與EV相對應的工作而發生的總成本。
AC的計算口徑必須與PV、 EV的計算口徑保持一緻(例如, 都隻計算直接小時數, 都隻計算直接成本,或都計算包含間接成本在内的全部成本)。AC沒有上限,為實作EV所花費的任何成本都要計算進去。
也應該監測實際績效與基準之間的偏差:
(1)進度偏差: 進度偏差(SV) 是測量進度績效的一種名額,表示為掙值與計劃價值之差。它是指在某個給定的時點,項目提前或落後的進度,等于掙值(EV) 減去計劃價值(PV)。 進度偏差是一種有用的名額,可表進項目進度是落後還是提前于進度基準。由由于當項目完工時,全部的計劃價值都将實作(即成為掙值),是以進度偏關最終将等于0. 最好把進度偏差與關鍵路徑法 (CPM)和風險管理一起使用。 公式: SV = EV-PV.
(2) 成本偏差:成本偏差(CV) 是在某個給定時點的預算虧空或盈餘量, 表示為掙值與實際成本之差。 它是測量項目成本績效的一種名額, 等于掙值(EV) 減去實際成本(AC). 項目結束時的成本偏差,就是完世預算(BAC)與實際成本之間的內插補點。由于成本偏差指明了實際績效與成本支出之間的關系,是以非常重要。負的CV一般都是不可挽回的。 公式: CV=EV-AC.
還可以把SV和CV轉化為效率訓示,以便把項目的成本和進度績效與任何其他項目作比較,或在同一項目組合内的各項目之間作比較。可以通過偏差來确定項目狀态。
(3)進度績效指數: 進度績效指數(SPI) 是測量時度效率的一種名額,表示為掙值與計劃價值之經。它反映了項目團隊利用時間的效率。 有時與成本績效指數 (CPI)一起使用,以預測最終的完工估算。
當SPI小于1.0時,說明已完成的工作量未達到計劃要求;
當SPI大于1.0時,則說明已完成的工作量超過計劃。
由于SPI測量的是項目總工什麼是,是以還需要對關鍵路徑上的績效進行單獨分析, 以确認項目是否将比計劃完成日期提前或推遲。SPI等于EV與PV的比值。 公式: SPI = EV / PV .
(4) 成本績效指數:成本績效指數(CPI) 是測量預算資源的成本效率的一種名額, 表示為掙值與實際成本之比。它是最關鍵的EVM名額, 用于測量已完成工作的成本效率。
當CPI 小于1.0時, 說明已完成工作的成本超支;
當CPI大于1.0時,則說明到目前為止成本有結餘。
CPI等于EV 與 AC的比值。 該名額對于判斷項目狀态很有幫助,并可為預測項目成本和進度的最終結果提供依據。 公式:CPI = EV / AC.

本文 涉及到 7個 重要概念, 再次總結一遍
計劃價值 PV
掙值 EV
實際成本 AC
進度偏差 SV
成本偏差 CV
進度績效指數 SPI
成本績效指數 CPI
以及相關公式
必須牢牢記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