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範志毅的“足球聖經”,許多人都隻記住了那一句“中國足球臉都不要了!”,但其實,前面的一句話,其實才是在發洩情緒之外,道破了中國足球長期發展不順的困境:
“務實一點,我勸你們,先把自己戰術打法,足球的這個理念先搞懂。”
九年後再次亞青賽小組出線,鏖戰宿敵力竭落敗,在赢得尊重的同時,這屆國青,搞懂了什麼是務實嗎?
【務實,從選材和戰術開始】
時隔9年,中國國青又一次倒在了距離U20世青賽門票一步之遙的地方。2014年,韋世豪等人領銜的95國青,在U19亞青賽1/4決賽中2比4負于卡達國青,進軍世青賽的希望火種,被澆滅在了緬甸的冷雨夜中。當屆U19國青大名單中,多達13人受訓于海外,“留洋軍團”名噪一時。
此後,U19國青的戰鬥力逐屆走低:2016年巴林亞青賽和2018年印尼亞青賽,97和99兩屆國青,都在兩連敗之後就宣告提前出局。2019年,01國青更是折戟亞青賽預選賽,慘淡戰績擊穿30年之谷底,U19國字号的戰鬥力墜入“至暗時刻”。
2019年之後,國内外環境的複雜變化,覆巢之下的中國足球,焉有青少年足球之完卵?
2020年,U19亞青賽改制為U20亞洲杯後,中國足協才着手組建03年齡段的隊伍。2021年舉行了3次大規模集訓後,安東尼奧等外籍教練員便長時間滞留國外,隻得依靠視訊連線“遙控”帶隊。此外,過去三年,各級青年隊賽事或取消停擺,或流于賽會制的形式,幾場過後便草草了事。用“内外交困”來形容這屆國青的備戰工作,并無誇大之嫌。
2022下半年,U20亞洲杯預選賽讓許多國内球迷首次了解到了這支隊伍。但是,晉級過程的驚險,以及場面的“乏味”,引來了如潮的批評和質疑。“安大腳”的诨号,也在那時開始不胫而走。
進入2023年,近乎新聞靜默的海外集訓,以及劉邵子洋、何小珂、王博文、賈博琰等留洋适齡球員最終落選大名單,進一步加劇了外界的質疑。但是,9年後再次小組出線,以及距離世青賽隻差30分鐘這一超出預期的結果,讓“安大腳”在4場比賽過後,徹底完成了封聖加冕。
安東尼奧為首的教練組,踐行的正是“将務實發揮到極緻”的理念。在選材上,安東尼奧将身體對抗和拼搶作風作為優先考慮的标準,召入的多位新疆籍球員,也符合球迷的一貫認知。棄用多位海外球員,可以了解為安東尼奧出于球隊整體性,舍棄了部分能力突出的個體。
在戰術上,安東尼奧“摒棄”了西班牙籍主帥對傳控的執念,強調在奪下球權後,迅速發起攻守轉換,甚至直接略過中場組織環節,推進至前場後依靠艾菲爾丁、拜合拉木等強點的個人能力解決問題。這套戰術雖然簡單粗暴,但卻是最符合目前國青球員實際的選擇:規避腳下技術和大局意識的短闆,強調身體對抗與反擊效率,以期憑弱勝強
在防守落位時,兩個邊前衛需要承擔大量的回防任務,制造防守端的人數優勢,填補肋部空當;在反擊時,則首先尋找艾菲爾丁或拜合拉木兩大支點,中場球員再伺機後排插上,打出反擊縱深。奠定出線基礎一戰的兩個進球,都是艾菲爾丁拉邊持球,木塔力甫插上接應的套路。看似簡單,但是沒有日積月累的演練形成的肌肉記憶,恐怕也很難真正行之有效。
【傾其所有,才是雖敗猶榮】
“雖敗猶榮”,是中國足球成績不佳時,媒體常用的措辭。長期的成績低迷,讓這個成語在中國足球的語境下,逐漸變成了調侃。但是這一次,03國青的小夥子們用不惜體力的拼搶和态度,诠釋了真正的内涵。
在成語詞典中,雖敗猶榮指“雖然失敗了,但還是非常光榮的意思”。回顧曆年常被提及的戰例,其實許多場次都有些言過其實:2016年十二強賽,國足2-3不敵南韓;2018年亞運會,95國奧3-4不敵沙特國奧。兩場比賽,中國隊的先手首釋出陣和戰術安排都存在一定的值得商榷之處,雖然都給出了回應,但是在已經大比分落後的情況下,終究于事無補。這樣的比賽,與其用“雖敗猶榮”進行自我欺騙,不如說是作繭自縛。尤其是亞運會一戰,小組賽順風順水的國奧隊,完全沒有針對性安排,兩位高大中後衛的身後空間被反擊速度奇快的沙特球員屢屢破襲,上半場便三球落後。
此役,中國U19在陣容實力、大賽經驗等方面幾乎全方面落後的逆境之下,實作了“像狼一樣咬住對手邊路”的賽前部署。中國隊的中後場對抗與絞殺,讓南韓隊在很長時間裡,難以打出自己舒服的節奏,隻得用後場起球的方式維持進攻。比賽戰至白熱化階段,中國隊多位球員在對抗中因為體力不支而抽筋倒下。用滿的五個換人名額,有兩個是因為鮑盛鑫和木塔力甫無法堅持而進行的受迫性換人。倘若真将足球比作和平年代的戰争,那麼這場身披五星戰袍的國青球員,就是拼盡最後一顆子彈、流盡最後一滴熱血的戰士們。悲壯這個形容詞,真的一點也不誇張。
抛開實力空談“精氣神”,固然堪稱無稽之談。但是一支本就實力不濟的球隊,倘若再失去了拼搏的精神和勇氣,那還有什麼出場比賽的必要嗎?長期以來,中國足球淪為社會公共痰盂的原因,不僅是戰績糟糕,精神面貌的消沉,同樣難辭其咎。這支國青,從一開始就無人看好的逆境中走來,用高昂的鬥志和死戰到底的決心,将每一場比賽都當成了一戰中的凡爾登絞肉機,一次次地迫使實力強于自身的對手,以自身不習慣的節奏和方式進行比賽,這樣的意義,已經超出了勝負本身。
【務實,真的能拯救中國足球嗎?】
從主帥選材到戰術布置,再到球員的執行力,這支U19國青,都展現着務實的思路。9年之後再次突出重圍,似乎在佐證,認清形勢,放棄幻想,是以後的中國足球需要借鑒甚至繼承的。
安東尼奧強調身體對抗和攻守轉換、注重球員作風态度的思路,不免令人回憶起2015年亞洲杯的時任國足主帥佩蘭。此前執教01國奧的的揚科維奇,雖然具體戰術安排不同,但是思路也在大體上相一緻。
如今,揚科維奇挂帥國足,塞爾維亞同鄉久爾傑維奇接班國奧,加上U19國青的安東尼奧,三大國字号梯隊的主帥,在執教理念上都信奉現實主義,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球員在不同梯隊之間流動時對戰術環境的不适感。
唯結果論的務實打法,固然令“既要赢球,又要赢得漂亮”的高要求者不滿,但是考慮到如今的中國足球的整體水準,這也是最為看菜下飯的無奈之舉。
未來,倘若年輕球員競技水準持續下滑,類似的思路,恐怕是中國球迷需要适應和習慣的——放低姿态,從每一次身體對抗做起,力抓每一次球權轉換的時機。
對于已經逐漸有向“亞洲三流”滑落趨勢的中國足球而言,場面醜陋并不丢人,明知實力不濟,卻放任在迷茫中繼續堕落,才是真正的絕望。在看到曙光之前,請先勉力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