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鹂又叫作黃莺,古人也稱它為黃鳥,黃栗留,倉庚,屬于鳥綱雀形目黃鹂科黃鹂屬,它是一種非常美麗的小型鳴禽,體長大概在25厘米左右,黃鹂鳥的羽毛非常鮮豔,全身大部分被有金黃色羽毛,喙部有一條黑紋,貫穿了眼,耳并在其枕部相連,翅膀和尾巴羽毛為黑褐色,兼有黃色斑紋,外側幾對尾羽大部分為黃色,嘴呈粉紅色,腳呈鉛色,黃鹂因為羽毛金黃,鮮豔靓麗,被唐明皇譽為“金衣公子”。
黃鹂屬于典型的樹栖型鳥類,極少在地面上活動,黃鹂通常內建小群活動,在林木間栖息,覓食,黃鹂的飛行速度非常快,其飛行時候金黃色的羽體在綠叢中呈波浪狀穿梭飛翔,猶如金光一閃一閃,轉瞬即逝,非常的絢麗,黃鹂主要是以昆蟲為食,是非常著名的農林益鳥,偶爾也吃一些植物性的果實和種子。
黃鹂的叫聲也非常動聽,不次于百靈鳥,它的叫聲仿若行雲流水,聲聲和西洋樂器中的黑管相似,是以,黃鹂也被人譽為是“黑管吹奏手”,黃鹂平時經常會發出,嘎嘎嘎的單音鳴叫,有時還會發出“啊-兒”的叫喚聲,雄性黃鹂的鳴聲婉轉多變,清脆悅耳,雌性黃鹂的叫聲則要遜色很多。大部分的黃鹂都具有遷徙性,夏季的時候,通常會在大陸的東北,内蒙古,華北和四川等地栖息,繁殖,是當地的夏侯鳥,秋冬末飛往印度,馬來西亞,斯裡蘭卡等地越冬,在大陸台灣和海南等地的黃鹂為留鳥,不會遷往别處。
黃鹂繁殖期一般在每年的5-8月份,黃鹂會現在高大的闊葉樹上營巢,其巢穴非常的精緻,多數是由麻絲,碎紙,棉絮,草莖等編成的,就像一個杯子一樣,通常黃鹂每窩産卵2-4枚,孵化工作由雌鳥肚子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