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去上“男德班”!一個00後男生的“性别實踐”

去上“男德班”!一個00後男生的“性别實踐”

男人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了解女人?

2月底,在北京,一個名為「男德班」的教育訓練班開課了。創辦者是男性,來參加教育訓練的也都是男性,提倡男女平等地分擔家庭與社會責任。

叫「男德班」這個名,就是為了引起關注,創辦人、性别學者方剛說。

「後浪研究所」迫不及待派出我司「男德标兵」李主任,作為學員去卧底「男德班」。從家務事到分娩再到養育孩子,李主任來了個性别大逆轉,沉浸式體驗了整三天。

李主任這次短暫卧底收獲了些什麼?這個班真的能提升「男德」水準?歡迎在後浪研究所微信視訊号上檢視視訊,圍觀「男德班」現場。

盡管現場有點混亂,課程安排得也略微淺顯,但它不失為一個有趣的、探索性别平等的「社會實驗」。

除此之外,我們還有意外收獲,我們交到了一位00後好朋友,郭陽。這個男孩是被自己的女朋友江藍叫來上男德班的。其他來上課的男人,是父親、是丈夫,希望家庭角色上能更進一步,隻有郭陽,來這純粹是想「共情」女性。

跟這對情侶交流後,我們了解了更多:身為女性,江藍從小到大遭遇許多冒犯、不公,她發現自己很難跟男友郭陽講明白,「他好像對這部分沒有感覺」。這讓江藍憤怒,「為什麼我懂,憑什麼你不懂?」這正是郭陽報名「男德班」的最直接誘因。 

借由「男德班」,在多元聲音嘈雜喧嚷的今天,這對年輕的情侶,坦誠、勇敢地探索性别議題。 

這是男人和女人間的羅曼蒂克,也是一場勢均力敵的正面對決。

新青年試驗場,體驗派聚集地,尋找并記錄那些讓你瞳孔放大的「WOW人類」,這裡是「後浪研究所」新欄目「WOW人類」的第2期。 

「鬧哄哄」的共情

不到一分鐘,一個七斤左右、套在紅色尼龍袋子裡的水袋,就被纏縛在了郭陽的肚皮上。光繩子綁還貼合得不夠,透明膠帶又往腰上纏了幾圈。

這下有感覺了。腰間的重量提醒他,現在他的身份是一個懷胎四月的孕婦。上廁所、吃飯、休息,不管做什麼,接下來的6個多小時,他都要和這個「胎兒」在一起,中途絕不能取下。「有種怪異的感覺」,尤其是在系鞋帶、撿東西時,郭陽明顯感覺到了吃力。

二月底的一個周末,在北京東城區一個老式飯店的大會議室裡,郭陽和另外14位男同學正在上一堂「男德課」。課程持續三天。這是第二天,他們要體驗懷孕和分娩,從早上9點半開始,每人肚子上都綁了6-10斤重量不一的水球。

下午4點,終于挨到了「卸貨」時刻。場面一度混亂。

「使勁啊,快看到腦袋了!」課程講師扮演的「助産師」在一旁鼓勁加油,另一位男性扮演丈夫握住他的手,躺在由三張凳子組成的「産床」上,他下意識地配合,全身發力,腦子卻有些懵,下一步該怎麼做? 

去上“男德班”!一個00後男生的“性别實踐”

男德班學員體驗懷孕

其他同學都在此起彼伏地叫喊、用力,郭陽卻尬住了,他覺得自己「演不出來」。 作為這個班裡唯一的00後、北京一所985大學學核實體的研究所學生,生孩子是他的絕對盲點,他努力在腦海裡搜尋能幫助他完成這個産程的任何有效資訊。 

這時他突然想起女朋友曾跟她描述過女人生育的場面,“陰道撕裂,肚皮被劃開,醫生用手把孩子掏出來。” 

躺在椅子上、盯着天花闆,周圍來來去去的學員、講師,鬧哄哄的現場讓他體會到了那種「沒有尊嚴、任人宰割的感覺」。後來他回憶,「有種奇妙的共情,感覺自己就像一個剛剛生産完、被人圍觀的女性」。 

「好伴侶好父親:全參與男性成長工作坊」,是這個「男德班」的全稱。2015年,恰逢「女德班」甚嚣塵上,方剛就辦過了一期「男德班」,呼籲男性參與家務、照料孩子。時隔7年,性别議題的讨論變得更激烈了,方剛決定再次開班。

為期三天的課程,包括挑戰社會性别刻闆印象、反思大男子漢氣概的傷害、反家庭暴力、做家務和照顧家人的能力、嬰幼兒護理技術等。

這次來參加的,大都是已婚已育的中年男性,還有一位已經做爺爺的60後。郭陽是他們中最年輕的一個。 

去上“男德班”!一個00後男生的“性别實踐”

電視劇《贅婿》台詞

開班資訊是女朋友江藍告訴他的。江藍在北京另一所211大學讀心理學碩士,她的一門選修課老師就是方剛。她建議郭陽也去上上課。 

難道不應該是那些有過家暴等惡劣行為的「失德」男性才需要上課嗎?起先,郭陽覺得男德班跟他沒任何關系。經過江藍的認真解釋,郭陽答應了。 

而他内心更進一步的想法是,去真實體驗下網絡上極易發酵的性别争論,「我想看一看大家面對面的交流是怎麼樣的。當你面對面去體驗的時候,能有一些肢體上、心理上的真實感受。」 

來自身體上的真實反應,在第一節課,就給了他小小的沖擊。 

在一個關于男性氣質的互動環節,老師要求男人們兩兩一組,互相深情對視三次,分别是10秒、20秒和30秒的時間。 

郭陽的對視對象是方剛。在面對比他年長許多又極具威嚴的師長時,郭陽的眼神有些閃躲,很難流露「深情」。但在最後一次30秒的對視中,他長久望向方剛的眼睛,他發現對方的眼底有些濕潤。 

他太少見到成年男性流露溫柔了。他的第一反應是,是不是長久對視眼睛幹澀了? 

男人怎麼能哭呢?大概每個男孩都是被這樣教育着長大的。 小時候因為天黑不敢一個人出門倒垃圾,他會被母親教育說:「你為什麼不敢?如果你是女生,我就陪你一起去,但你是一個男生」。 

去上“男德班”!一個00後男生的“性别實踐”

男德班正在朗誦南希·史密斯的詩歌《隻要有一個女人》

課上,他和他的中年男同學們一起學習了一首詩:隻要有一個女人讨厭「情緒化女人」的定型,定有一個男人可以自由地哭泣和表現柔情。

還有一節課,主題是親子閱讀。兩人一組模拟爸爸給孩子念書的場景,老師發給郭陽和同伴5本繪本,每一本都是爸爸和孩子之間的一個故事。郭陽突然意識到,在他小時候從未經曆過這樣的場景,每次都是媽媽陪伴讀書,再或者是外婆,「為什麼都是女性在帶我讀書,爸爸呢?」 

你感受到了什麼?

每天上完課,郭陽都會被女友江藍問,你感受到了什麼?

性别話題讨論,是這對年輕小情侶間的日常話題之一。江藍常常是主動發起者。前一陣子,當「北大宿舍聊天×上野千鶴子」的對談視訊掀起全網讨論的時候,江藍拿視訊給郭陽看,兩人因為觀點不一緻差點吵起來,後來發現雙方看的是上下不同半集。

提出去上男德班的那個夜晚,也是在一次性别話題的讨論之後,江藍提出:「我想請你認真考慮一下(男德班)這個事情,這個話題對我們兩個蠻重要。」

沒有什麼掙紮。畢竟郭陽從小的生活環境就跟女性親近。小時候,爸爸長期不在家,他跟着媽媽長大,跟幾位姨媽和表妹也走得很近。在他的印象裡,媽媽在家裡擁有大事的決策權,買車買房,她說了算。

作為山東人,打小他就隐隐覺察到了因性别不一樣導緻的差別對待。去親戚家裡吃飯,遇到女性不能上桌的情況,他感覺「有點難受」。同樣是去大城市讀研、打拼,他被家裡給予極大支援,而同樣優秀的表妹卻被勸阻,「别讀那麼多書,趕緊工作嫁人吧。」

去上“男德班”!一個00後男生的“性别實踐”

圖源視覺中國

但作為女性,到底是種什麼感受?現在,他有了最粗淺、直接的體驗。

身邊最親近的異性,擁有這些感受,對于江藍至關重要。「我會覺得這些有感受的時刻是有溫度的。很多時候我們讨論女性困境,他是用頭腦和理性去跟我讨論的,但因為他有了這些模拟的體驗,哪怕隻是一丁點的松動,都會在我們未來的對話中創設出更多經驗的共情。」

江藍比郭陽大3歲。出生在廣西的一個大家長式的家庭,媽媽和她的一切事情都要聽從爸爸安排,從小,她的穿衣打扮甚至剪一個發型都要經過他的同意。念大學後,她瘋狂買了許多從未穿過的吊帶裙。

成長過程中,她遭受過不少來自同齡男生的冒犯。國中時,坐在後排的兩個男同學會偷偷議論她,「她身材很好,但可惜長了一張這樣的臉」;再長大一點,交往了幾個男朋友之後就會被男生用别有意味的表情調侃,「很騷」、「你一定很會吧」。

當她把這些經曆講給男友郭陽聽時,卻發現了另一種困境,「我發現他好像對這部分沒有感覺,于是我很憤怒。我就會想為什麼我懂,憑什麼你不懂。」這正是江藍建議郭陽去上男德班的直接原因,「他需要和我一起感受滾燙的現實。」

去上“男德班”!一個00後男生的“性别實踐”

男德班正在讨論“好爸爸”的标準

一開始郭陽會有不舒服,「可能你的觀點和我的觀點不合,沖擊了我的價值觀。」但他選擇了聽她說下去,「了解你為什麼這麼說。後來可能就慢慢地融合成自己的想法。」

這些想法也展露在男德班的學習中。

有一天在課上關于「兩性沖突」的讨論中,一個60後的男同學分享了他跟妻子吵架發火的經曆。他工作一整天回家很累,但是妻子總是不停地唠叨,這個時候他就有發火的沖動,因為他覺得是妻子先做錯了,根本不體諒他的辛苦。

但郭陽主動提出一個觀點,這不是對錯的問題,隻是價值觀的沖撞。「在你的價值觀裡面,累了就聽不得别人的唠叨。但站在你妻子的角度,她可能會擔心你吃沒吃飯,洗沒洗漱,以及她一整天都沒有跟你有說話的機會,她也會有情緒的不滿。」 

他對身邊比他大30多歲的人建議,「你需要的是了解她的情緒,不隻是嫌他唠叨很煩。」對方愣住了,沒再說話。 

去上“男德班”!一個00後男生的“性别實踐”

男德班的“溝通課” 

在男德班裡,郭陽常常能感到代際之間或者說同性之間對于性别話題的分歧。這也是他日常生活中的罕見體驗。

和女友讨論得再如火如荼,郭陽都沒有将上課的事情告訴實驗室的同學。在他的同學圈,男生之間極少主動讨論性别話題,他甚至能想象一些男生的排斥情緒,“如果他們知道,第一句話肯定會問你,你為什麼要參加這種東西?” 

螞蟻啃骨頭

三天的男德課結束了,郭陽給自己的表現打61分。「在及格線以上,但謙虛點,肯定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男德班的「理論」,開始被應用了起來。比如,最讓他們頭疼的家務問題。 

在他們的出租屋裡,江藍總是那個「眼裡有活兒」的人,她習慣于每天都要疊被子,把家裡打掃得幹幹淨淨,但郭陽則顯得「潦草」一些,他更想一個月打掃一次。對于郭陽的「眼裡沒活兒」,江藍有時會想,女孩要勤快愛整潔,是不是也是社會塑造出來的?

上完男德課之後,他們認真聊起家務分擔。郭陽告訴江藍:「聽到你總是批評我衛生做得不好,我也會感到生氣,因為其實我已經盡力按照你的要求去做了。我希望得到肯定,但你沒有,我也會覺得委屈。」

這正是男德班所教的:并非指責「你」,而是傳遞「我」的感受。

江藍有時候也會反思,「是不是自己過于強勢,沒有看到對方的感受?」

但她發現郭陽擁有很強的核心,「他早上9點去做實驗,晚上10點回來還能捧着一個全英的文獻在那裡看。其他事情很焦灼的時候,還能專注在他的實驗上。他的核心也給了我一些底氣,我這樣做他是可以接受的,如果他真的不願意接受,他會有反駁的。」

去上“男德班”!一個00後男生的“性别實踐”

圖源視覺中國

對于家務事,現在他們找到了雙方最舒适的處理方式,隻要江藍開始幹活,郭陽也會動起來,江藍拖地的時候,他會順手下樓倒個垃圾,垃圾倒完,江藍的活兒也幹完了。

可對于年輕一代的情侶來說,結婚和生育上的更大的沖突,并不是上一次男德課就可以解決的。

民政部公布的《2021年4季度民政統計分省資料》顯示,2021年中國結婚登記資料為763.6萬對,創下民政部自1986年以來公布結婚資料的曆史新低。婚内性别暴力、職場歧視和生育困境,成了年輕女性「恐婚恐育」的部分原因。

交往一年多,有一次,江藍一時興起告訴郭陽,「咱們要是不結婚,這樣在一起一輩子也可以。」郭陽的表情變了,「有些不對勁」。

江藍感到好奇,明明自己是年齡更大、應該有婚姻焦慮的人,為什麼郭陽一個00後會下意識認為「不結婚」是一件奇怪的事呢?

江藍把這歸結于男性對于結婚的本能欲望,「可以遲一點也可以早一點,但必須要結婚。好像控制女性的生育權這種東西是烙在他們骨子裡的。」郭陽的感覺是,結婚這件事在目前還是主流選擇,如果不結婚反而是另類的事情。

郭陽是家中的獨子,在傳統的山東家庭裡,傳宗接代仍然是不可改變的觀念,郭陽的父親曾經告訴他:「我是家裡的長子,你也是,你以後一定要給我們生一個兒子,以後你可是要進祠堂的。」

去上“男德班”!一個00後男生的“性别實踐”

圖源視覺中國

每次聽到這樣的話,郭陽奉行的都是「左耳進右耳出」政策,溫和搪塞過去,他回答,「現在都什麼年代了,生男生女都一樣。」

和郭陽脾氣不同,江藍更強硬,她會強烈地表達自己的不滿。「如果我跟他的關系要在更大範圍内公開,比如見家長,我會覺得他如果在父母面前弱下來,跟我就顯得不是同一戰線。」

改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方剛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這是一個螞蟻啃骨頭的工作,一定非常漫長。我們對抗的是幾千年的父權制度的影響,這不能着急。我也不期待一個學員在這裡學習三天,就成為一個性别平等的革命者。我自己也是走過了幾十年的時間才走到這裡。」

但改變确實在發生。郭陽總結自己的課程感受時說,雖然沒有颠覆性的沖擊和改變,但他覺得自己的「内在力量」增加了,他也更主動和江藍交流性别話題了。

他們還打算錄一期對談播客,記錄這三天時間裡,他們所經曆的驚奇、感動和小小進步,那是兩個年輕人都有過的真誠探索。

(應受訪者要求,郭陽為化名。封面圖源于《你好舊時光》劇照。)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

“後浪研究所”(ID:youth36kr)

,作者:邱瑜敏、楊柳,36氪經授權釋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