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仙俠疊代,套路、創新難拿捏

文|小玉‍‍

昨日,《重紫》開啟大結局點映,重紫與洛音凡糾纏三世的虐戀終于落下帷幕。另一部在播的仙俠劇《星落凝成糖》也來到了劇情高潮,青葵被逼自刎,夜昙開大報複魔王和天帝。

從這兩部劇開播起,關于仙俠劇套路與反套路的争議一直未停歇。《重紫》的傳統師徒戀公式讓偏愛它的閱聽人越看越爽,《星落凝成糖》的強搞笑風格則讓趨新的觀衆直呼過瘾。但也有觀衆不滿足于此,認為現今仙俠題材仍需創新。

行業内外的目光再一次聚焦到仙俠劇創作上,藉此時機,我們梳理了一下仙俠劇的整體發展曆程,也總結了一些這類作品被觀衆诟病的常見問題。

仙俠劇疊代,從更新流到重愛情

将仙俠拆分開看,“仙”發端于神話,“俠”脫胎于武俠。

早期的《新白娘子傳奇》(1992年)、《聊齋先生》(1998年)、《天地傳說之魚美人》(2000年)、《封神榜》(2001年)等神話類劇作的故事模型主要來自大陸獨有的民間傳說或志怪小說。神仙妖怪、奇門遁術、異獸法寶等概念,人妖相戀、神魔對抗、轉世輪回等設定皆發端于此,後被仙俠劇大量化用。

仙俠疊代,套路、創新難拿捏

俠文化的源遠流長亦不輸于神話傳說。史書記載有信陵君竊符救趙、荊轲刺秦王的深明大義,詩歌稱頌有李白《俠客行》、駱賓王《送鄭少府入遼共賦俠客遠從戎》的豪氣雲天。而到了後世,以金庸、古龍、溫瑞安、梁羽生四大家小說改編為代表的劇作引領了一代武俠風尚。仙俠劇的“仙之修者,衆生為民”與武俠劇的“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如出一轍。

由此,可将仙俠劇定義為吸收融合了神話和武俠特色,展現中國傳統文化價值觀,充滿瑰麗壯觀想象的一種影視劇類型。

仙俠劇發展曆程中,2005年是第一個重要轉折點。那一年,改編自同名遊戲的《仙劍奇俠傳》首播,這部圍繞李逍遙和小夥伴們勇闖江湖、行俠仗義的劇作正式開啟了大陸影視劇的仙俠時代。

仙俠疊代,套路、創新難拿捏

這一階段的仙俠劇主要改編自遊戲,是以以大男主視角叙事為主,主CP多是男強女弱或雙強設定,更流行一男N女的情境,故事重點是打怪更新、匡扶正義,愛情與友情元素貫穿冒險主線。随後的《仙劍奇俠傳三》《軒轅劍之天之痕》《古劍奇譚》等仙俠劇均延襲了這種風格。

不過,仙劍系列的橫空出世并沒有為仙俠劇完全打開市場,直到2015年的《花千骨》和2017年的《三生三世十裡桃花》接連大獲成功,國産劇才真正迎來仙俠盛世。

仙俠疊代,套路、創新難拿捏

自此,女頻網文成為仙俠劇改編藍本,大女主視角基本占據主導地位,制作方們越來越懂得讨女性觀衆歡心。雖然仍存在打怪更新的套路,但天選之人成了女主,主CP出現女A男O的設定,一女N男修羅場備受歡迎。

同時,《花千骨》引領的師徒禁忌之戀、蒼生與愛情相悖,《三生三世十裡桃花》代表的幾世情緣、變身打臉,以及虐戀情深、命定之緣、惡毒女配等元素開始充斥在仙俠劇中,愛情線的地位也直線上升。

仙俠劇的繁榮首先展現在産量上,每年都會有幾部S+大作出世搶奪年度劇王。其次展現在造星和引流的能力上,如2018年的《香蜜沉沉燼如霜》讓楊紫跻身一線小花,該劇以全國網同時段收視第一、黃金檔唯一一部實時收視率破2、累計網絡播放突破115億的水準成為當之無愧的仙俠爆款之一。

再往後,《重紫》和《星落凝成糖》讨好不了全部仙俠愛好者的情況就是對整展現狀的說明,仙俠劇的路子越來越不好拿捏了。

流水線生産,陷入口碑泥潭

成為觀衆愛看的類型、演員飛升的捷徑和資本追逐的對象後,仙俠劇走了一段捷徑。以複刻經典的模式去生産流水線作品,流量和金錢是賺到了,但口碑也被拖入泥潭。每當有新的仙俠劇播出,大家總是不可避免的将它與早前的仙劍系列作對比,得出的結論多是今不如昔。

總結仙俠劇創作的痛點,同質化問題常在榜上。

仙魔對立的背景下,女主往往純真善良卻身懷滅世之力,男主則清風朗月以守護天下為己任。女主本無入魔之心,但必定會被所謂名門正派一步步逼上“梁山”,然後與男主相愛相殺。最終要麼女主身死,男主瘋魔複活女主後追妻火葬場,要麼男主命隕,女主醒悟複活男主後幸福生活。這樣的故事模型在仙俠劇中屢見不鮮,難免造成審美疲勞。

仙俠疊代,套路、創新難拿捏

其次是仙俠無“俠”,一切為談情說愛服務。

喊着拯救蒼生的口号,卻不願花費筆墨把“俠義”去落實到具體事件上,被批評個人理想與自我價值的實作不夠深刻 。喜歡打擊潛在危險,多是女主;隻與強者做力量抗争,未刻畫“善小也為”的情節;情愛太糾結,誤會重重水進度......在“四海八荒”的龐大世界觀裡,理應有一個更加精彩的仙俠江湖。情愛與俠義同在,才能更好的塑造虛構人物形象與發揮文藝作品的教化作用。但顯然,很多仙俠劇沒有做到這一點。

還有被弱化的支線和配角不能再承擔充實劇情的功能。

在奉為經典的《仙劍奇俠傳三》中,除了景天、雪見、龍葵、徐長卿和紫萱這五位主要角色,一些戲份不多的配角也十分出彩。溪風與水碧癡心等待的真情、茂茂割肉換糧的奉獻、魔尊重樓尋覓對手的磊落等給觀衆留下很深的印象,最終也給劇集帶來可觀的加成。但後來的很多仙俠劇,似乎不太願意把高光時刻賦予小角色了。

仙俠疊代,套路、創新難拿捏

此外,一些正常元素的濫用也讓仙俠劇的名聲雪上加霜。

比如幾生幾世這一設定,基本是仙俠虐戀必備元素之一。觀衆不是不愛看,但得合理地運用。幾生幾世是一種對時間的無限拉長,得益于仙俠特殊的世界觀存在。當一份情感跨越生死,帶來的刺激性必然是立竿見影的。但首創者是新鮮,後來者使用時不做創新就會讓觀衆越來越無感。

并且,這也容易産生一些邏輯上的漏洞。《仙劍奇俠傳三》中,從飛蓬到龍陽再到景天的三世輪回明确探讨了他們不是同一個體,徐長卿的三世皆要入道和與紫萱糾纏則表現了一種濃烈的宿命感。但有的三生三世太稀裡糊塗,不讨論輪回後的他是否還是他、不說明再次相遇的因果等,都顯得不夠深刻,于是也不足以像《仙劍奇俠傳》一樣被觀衆盛贊。

有進步,源自因時而變

挑剔不足的同時也不能忽略仙俠劇取得的諸多進步,這大多是敢于因時而變帶來的。

更多創作者是走在觀衆前面的,他們明白不創新的後果。于是,我們看到了《蒼蘭訣》的霸氣魔尊和天真仙女,也看到了《星落凝成糖》的社恐仙君和社牛魔女。

再結合近年的其他作品一起看,服化道和特效的漸入佳境肉眼可見。《三生三世十裡桃花》的火爆不小心讓仙俠劇流行起“喪葬風”,這一情況現在得到明顯改善。除了《蒼蘭訣》,待播的《長月燼明》《七時吉祥》都因服化道多次出圈,且作為平台押寶的大劇,它們的特效也值得期待一下。

仙俠疊代,套路、創新難拿捏

輕喜一直是類型劇的重要元素,但觀衆現在對它很是偏愛。仙俠劇裡出現大量搞笑情節時,正好成就了一部絕佳的“電子榨菜”,而這深受年輕觀衆的歡迎。另外,網絡營銷的力量讓劇集出圈機會更大、流行元素的增添讓作品得以與時俱進、重視核心價值觀的樹立有望讓俠義回歸等也是一種向好的轉變。

但仙俠劇有大量作品以古早網文IP為底,很容易會讓觀衆覺得老套。盡管架構沒有問題,但改編還是得花費更大心力。從時效性更強的網文變遷中可以發現,如今女頻文時興更強勢的女性角色、更立體的人物性格、更輕松的日常戲碼和更極緻的情感。影視制作端也應适當接收這些信号,去深入了解潛在閱聽人的喜好。

最後,還值得思考的一點是,仙俠劇的配樂制作是不是可以有更多發揮空間。音樂在任何類型劇中都是不可忽視的亮點,起着烘托情感和營造氛圍的重要作用。而仙俠的背景最容易出現感人至深的情節或者跌宕起伏的生平,這本來就是音樂創作的靈感和養料。而當對應情節與人物有專屬BGM時,觀衆也将更容易被拉入情境。

仙俠疊代,套路、創新難拿捏

仙劍系列的《此生不換》《偏愛》《莫失莫忘》等曲目被傳唱至今。近年仙俠劇中有此陣仗的是《陳情令》,群像劇特質将音樂與人物命運糅合,加上劇集品質實為上乘之作,大量觀衆心甘情願地為電子專輯和演唱會買單。有條件的仙俠劇也可以在配樂方面做一些更大膽的嘗試,最大化挖掘IP價值。此前,《皓衣行》配樂團隊官宣是為仙劍系列配過樂的麥振鴻時就引起了極好的反響。

仙俠疊代的背後代表着觀衆口味的變遷和市場殘酷的選擇。從早期的唐人影視、歡瑞世紀到嘉行傳媒,再到新近的完美世界影視、恒星引力,仙俠劇的交棒一直沒有停歇。老牌公司不可能放棄這塊肥肉,新生力量也企圖靠它更上一層樓,看誰能在制作時把力氣使對方向,誰就還能繼續拿住仙俠劇的飯碗。

在待播仙俠劇庫中,仙界IP重新開機,既有新版本的《仙劍奇俠傳》,又有全新故事《祈今朝》;備受關注的還有同為《蒼蘭訣》原著作者九鹭非香小說改編的《與鳳行》《護心》等。依然是重磅IP+知名班底的創作陣容。

就觀衆回報來看,市場還是更需要愛情與俠義共存、套路之上有創新的仙俠作品。希望它們之中,有作品能夠真正重塑觀衆對仙俠劇的信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