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第一位辦手機号碼的人,當時号碼随便選,最終他挑了什麼号?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哪怕是到了80年代,雖然電報早已普及,但因為太貴的緣故,通過書信和遠方親友交流、溝通也是廣大人民群衆最經常用到的手段。

然而,在1987年,甚至國内固定電話還沒有完全普及的時候,大陸誕生了第一位手機使用者。

當時的手機隻能用來打電話,這電話号碼還能随便挑。那麼,這“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誰?他又挑中了哪一個電話号碼呢?

中國第一位辦手機号碼的人,當時号碼随便選,最終他挑了什麼号?

四分錢、七分錢、四五千、五六萬

雖然大陸早在1881年就有了第一部固定電話,但固定電話真正普及,還得等到20世紀90年代,建國後很長一段時間,人們遠端通信還是要靠電報和寫信。

如果寄平信,本縣市區要四分錢,寄到外地,也要8分錢。

相對而言電報就貴的多了,建國後到改開前,電報的定價一直都是一個字3分半錢,1983年直接漲了一倍,變成了7分錢,發一封信才相當于電報的一個字的價位。

當然,發電報也有電報的好處,寫信的話是郵差騎着自行車送,電報的話則是騎着機車“突突突”的送到家門口,如果是急電,哪怕是大晚上都能給你送過去。

中國第一位辦手機号碼的人,當時号碼随便選,最終他挑了什麼号?

那時候,人們沒有急事不會選擇發電報,真要發電報,也總是習慣用極少的字數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随着通信技術的更新,固定電話也不再僅限于進階幹部家庭,開始在民間普及。但這也不是普通人能夠消費的起的。要申請、排隊,初裝費最起碼也得四五千。

這在萬元戶跟大熊貓一樣稀有的年代也是一大筆錢了,更何況後面還有極高的通話資費。

也正在郵電部的上司們為怎麼推動固定電話在國内普及而煩惱的時候,1986年,他們收到了廣東省郵電管理局送出的“引進行動電話”申請。

中國第一位辦手機号碼的人,當時号碼随便選,最終他挑了什麼号?

對于80年代中期的絕大部分中國人而言,行動電話這種東西可以說連聽都沒聽說過。

世界上最早的行動電話誕生于1973年的美國,重量超過了1公斤,江湖人稱“大哥大”,既能打電話,也能用來防身。但這玩意太貴了,一台價格高達3995美元,普通人根本用不起,國内自然也沒有引進。

1984年的一天,時任廣東省郵電管理局局長李轶聖去瑞典出差時,發現一個老外拿着一個大黑盒子大喊大叫,下意識的以為他在發瘋。

過了近一分鐘才反應過來,那應該是一種“沒有線的電話”。

那老外很熱情,讓李轶聖試用了一下。看着大哥大上那大大的螢幕和數字按鈕,李轶聖覺得這東西很新鮮,但也同樣認為它不會大面積普及,隻能用于應急通信。

中國第一位辦手機号碼的人,當時号碼随便選,最終他挑了什麼号?

那老外卻不這麼看,自信的說:“行動電話将來很可能和固定電話平分天下!”

“你在開玩笑吧,這麼貴的東西怎麼可能和固話相比呢?”

李轶聖隻是在心裡吐槽,表面上仍然帶着笑容點頭稱是。

然而,僅僅過了一年,他就不得不開始考慮引進行動電話的事情了。

當時因為改革開放的緣故,廣東吸引來了大批港商。當1985年,港商拿着他們的“大哥大”來内地後,卻發現因為沒有相應的行動電話網,“大哥大”變成了真正意義上的“磚頭”。

這樣一來,對廣東的招商引資就造成了很大影響,李轶聖便專門組織讨論要不要上馬行動電話項目。

中國第一位辦手機号碼的人,當時号碼随便選,最終他挑了什麼号?

經過大家一番計算之後,所有人都沉默了:

“如果要在國内普及行動電話,算上裝置加終端,平分到每個使用者身上的成本要五六萬。”

一台電話就相當于五六個萬元戶的身家,這種東西誰會用?誰又用得起?

甚至,廣東郵電管理局自己都沒錢發展,搞這種東西還得貸款。也正是以,核算結果一出爐,頓時就遭到了大部分成員的反對:

“說是要借雞生蛋,萬一你養出的不是母雞是公雞,下不了蛋,不就砸手裡了?”

雖然反對聲音很大,李轶聖仍然鐵了心要推進行動電話的引進工作,他相信行動電話一定有着很大的市場需求。

中國第一位辦手機号碼的人,當時号碼随便選,最終他挑了什麼号?

經過三次可行性報告後,于1986年跟郵電部送出了申請。然後,他就被批評了:

“固話普及都沒解決,搞這些名堂幹什麼?”

是啊,一台電話要五六萬,在時人看來就是“奢侈的玩具”,實在不了解為什麼急着上這玩意。

引進

不過,郵電部的上司們雖然不看好這一項目,但也沒有明文禁止,經過開會後做出了“三不決定”:“不投資,不參與,不反對”。

雖然部裡面網開一面,但投資問題還是沒有得到解決。

中國第一位辦手機号碼的人,當時号碼随便選,最終他挑了什麼号?

“既然部裡面不支援,找省政府試試?”

抱着試一試的想法,李轶聖找到了省政府上司。

省政府和郵電部看待問題的角度不一樣,引進行動電話能促進經濟,那自然要大力支援了。專門調動廣州、深圳、珠海貸款名額,給郵電管理局籌到了500萬美元貸款,之後,又以提供一年獨家經營内地使用者赴香港的漫遊服務為代價,從香港電訊那裡争取了500萬美元的貸款。

1987年,廣東省模拟移動網第一期工程順利完工。

因為時間緊任務重,這次規模可以說小的可憐,隻有廣、深、珠三市建了交換局,而且全省總容量隻有2200個使用者,第一批進入大陸市場的大哥大為100部。因為郵電管理局申請不到國家的網号,是以這100部的電話号碼都用的9字頭的市話号碼。

中國第一位辦手機号碼的人,當時号碼随便選,最終他挑了什麼号?

行動電話剛“開張”三天,就迎來了第一位客人。

“花好幾萬買了個磚頭”

這位客人叫做徐峰。

這一年徐峰還是一個血氣方剛的小夥子,大學期間學的是無線電專業,畢業七年了,仍然走在創業的路上。

11月的一天,徐峰和一位在郵電管理局工作的親戚吃飯時,被告知了一個“内部消息”:“廣州馬上就要上市虛拟行動電話了,總共隻有100部,先到先得啊。”

徐峰一直對新鮮事物很感興趣,當他得知“虛拟行動電話”的下面不用“牽繩子”就能打電話後,頓時十分的心動,在1987年11月21日跑去郵電局辦理業務。

中國第一位辦手機号碼的人,當時号碼随便選,最終他挑了什麼号?

郵電管理局方面自己都沒想消息傳的這麼快,他們甚至都沒制定好價位,面對徐峰的要求,業務員一時之間也不知道這“大哥大”應該賣多少錢,商議了半天之後,決定讓徐峰壓兩萬塊錢支票,多退少補。

對于徐峰而言,這兩萬可不是個小數目,他本來打算買台豐田的農用車,價格也隻有兩萬塊。如果買大哥大的話,那就買不起車了。

徐峰隻是稍一猶豫,就下定決心:

“買車什麼時候都能買,‘全國第一個買行動電話的人’,這稱号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了。”

最終,這台大哥大的定位确認為了12000一台,另加6000塊的入網費,以及150元的月租。

因為是第一個客戶,而且也沒有什麼相關的規章制度,營業員直接讓徐峰自己挑選電話号碼。

中國第一位辦手機号碼的人,當時号碼随便選,最終他挑了什麼号?

這100個号碼為901000到901999。徐峰總覺得哪一個都很有意義,比如000就代表着第一,111、666、999也很好記。

考慮了半天之後,他終于下定了決心:“我就要901888好了,三個八,發發發。”

就這樣,徐峰得到了人生中第一部,也是全中國第一部的手機/大哥大——灰色NEC模拟手機。

和現在的手機比起來,大哥大可以說是又大又重,說好聽點有安全感,說難聽點就是個大磚頭。

而且,大哥大充滿電也隻能進行30分鐘的通話。不管是打進來,還是打出去都要錢,每分鐘通話要1塊錢的資費。

中國第一位辦手機号碼的人,當時号碼随便選,最終他挑了什麼号?

看起來不多,如果換算成電報的話,能打整整14個字,寫信也能寄出12封信了。

徐峰買了大哥大後,每個月資費都在七八百,最高的一次甚至達到了兩萬多塊錢。

同時,因為當時通信服務還沒普及,國内有固定電話的都沒有幾個,徐峰這大哥大隻能打廣州内的電話,還不能漫遊。

哪怕是打市内電話,因為信号不好的緣故,需要走來走去,并用大嗓門說話,可以說十分不便。

也正是以,當徐峰的身邊人知道他沒買車,買了這麼個“磚頭”後,紛紛表示不值。

不過,大哥大笨重也有笨重的好處。

中國第一位辦手機号碼的人,當時号碼随便選,最終他挑了什麼号?

有一次,徐峰出門時一個沒注意,把大哥大給弄丢了。回去找了一番什麼都沒找到,急的直上火。

誰曾想沒過幾天,郵電管理局那邊就打來了電話,說:“徐先生,您的大哥大被送到我們這裡來了,有時間來取一下吧。”

“我的大哥大怎麼跑到郵電局去了?”

抱着滿腔的疑惑,徐峰趕去了郵電局。然後得知了讓他哭笑不得的真相。

原來,當時是一位熱心老鄉撿到的他的大哥大。老鄉沒見過這玩意,研究了半天得出結論:

“這肯定是外國特務用來破壞大陸安定團結大好局面的罪惡工具!”

中國第一位辦手機号碼的人,當時号碼随便選,最終他挑了什麼号?

有着強烈愛國心的他果斷選擇了将之上繳派出所,派出所民警也是第一次見這玩意,也沒研究出這到底是用來幹嘛的,上交給了上級。

幾經輾轉,這個大哥大被送回了郵電局,最終物歸原主。

随着廣州市民們逐漸了解了大哥大的用處,原先無人問津的大哥大幾乎在一夜之間變得非常搶手,有時候,為了買手機請客的錢比買手機本身的錢都要高。

不管是買手機、維修手機、選号碼都得請客吃飯,在郵電局沒點“關系”還真弄不到這玩意,畢竟全國隻有100個,先到先得。

在最離譜的時候,廣州陵園西路的黑市上,一台帶手機号碼的大哥大,足足炒到了六萬塊。

眼睜睜的看着大家為了搶大哥大“各顯神通”,徐峰十分的慶幸自己的“先見之明”。

中國第一位辦手機号碼的人,當時号碼随便選,最終他挑了什麼号?

在當時那個年代,最流行的汽車是桑塔納。但擁有一輛桑塔納卻不一定比有一台笨重的大哥大更有面子。

畢竟,你要是開桑塔納出門的話,别人可能以為開的是公家的車。但要是拿出一個大哥大來,一邊到處走,一邊大喊“喂喂喂?聽得見嗎?”那大家就會以為:這是一個有錢的“大老闆”。

在當時那個年代,一些老闆在談生意的時候,總會裝作毫不在意的将大哥大往談判桌上一拍,立馬就會收獲對方的尊重,如果對面拍不出大哥大來,還能獲得一定的心理優勢。

别了,大哥大

進入90年代中期後,廣州開始推行GSM。剛開始因為信号不好,GSM手機根本沒人願意用,畢竟模拟網已經很成熟了,還能全省漫遊。而GSM手機,在通話時甚至連對面是男聲、女聲都分不清。

中國第一位辦手機号碼的人,當時号碼随便選,最終他挑了什麼号?

直到1997年,随着廣東省郵電管理局移動局不斷的優化GSM網絡,用新手機的人才逐漸多了起來。

為了吸引更多使用者,廣東專門出台了一系列優惠措施,比如全免手續費、入網費等。

但直到2001年,仍然有10餘萬的使用者不肯用新手機,執着于大哥大。

原因很多,一來辦大哥大花了不少錢;二來用了這麼多年用出感情來了;三來,一些搶到“靓号”的使用者對配置設定的新号碼不滿意。

但國家已經下達了訓示,2001年7月1日将全面停止拟行動電話網客戶的國際、國内漫遊業務以及撥叫國際、國内長途電話功能。2002年1月1日,國家将收回模拟網的頻率,不準運作。

陳峰的這台大哥大,就一直用到了模拟網絡轉為GSM網的最後一天,才換的新手機。他的那一台大哥大,則好好的珍藏在了家裡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