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産8.4被抄成4.7?南韓改編“大翻車”,咱别“爛”得太離譜吧

國産8.4被抄成4.7?南韓改編“大翻車”,咱别“爛”得太離譜吧

不知是幸或不幸,今年,在不少南韓電影的身上看到了同一個現象——翻拍華語片。

先是《幽靈》翻拍《風聲》,1月18日上映。

接着是《再見,我的靈魂伴侶》翻拍《七月與安生》,3月15日上映。

然後便是衆所周知的《不能說的秘密》,上映日期未定(但前些天去了柏林賣片,想必會很快與大家見面)。

華語片迎來了出口時代?

肉叔本來也是對此心存期待。

畢竟南韓電影的工業體系完備,好故事丢進這個流水線上都能保證不會爛得太離譜。

尤其是《幽靈》這樣的制作。

想當年片方高價買了翻拍版權,主演是《薄荷糖》的男主薛景求和《寄生蟲》中的妹妹樸素丹,并由《寄生蟲》《分手的決心》的出品公司南韓CJ ENM發行。

可以算是一個中等偏上的規模了。

但。

這一次,南韓版是徹徹底底地翻車了。

為什麼?

拿來主義或許省心省力。

但急功近利地拿來之後,卻隻知道取其糟粕去其精華。

這方面,中韓還真是同此涼熱。

01

簡單來說,《幽靈》就是個“抓内鬼”的故事。

隻是這“内鬼”,是一個抗日組織的成員,代号“幽靈”,潛伏在日本殖民者的官邸——北韓總督府内部。

故事發生在1933年,日治時期的北韓半島。

新上任的北韓總督,進入京城(如今的首爾)的第一天就遭遇了刺殺。

更讓日本人頭疼的是。

在追清除手的過程中,他們發現了抗日組織得到了總督就職典禮的準确資訊,以便在當日再進行一次刺殺行動。

怎麼流出的?

負責安保工作的警衛隊隊長高原海鬥(樸海秀 飾)鎖定了五個人,因為這樣的絕密資訊,也隻有這五個人經手過:

情報專員樸次景(李荷妮 飾)、情報管理監督員村山淳次(薛景求 飾)、情報總監秘書百合子(樸素丹 飾)、解密系長千隐蝴(徐現宇 飾)以及通信科職員李白虎(金東希 飾)。

五人中必出一狼

就職典禮的前一日。

他将五人帶往封閉的酒店,試圖在限定時間内揪出幽靈。

于是。

預告片裡衆人互相指認。

竊聽、猜忌、爾虞我詐......

再加上肉搏、爆炸、槍戰......

劇本殺式的故事,讓肉叔以為片子會特别精彩。

誰知,并不是那麼回事兒!

02

《幽靈》改編自麥家小說《風聲》的第一部分,“東風”。

有着高群書版《風聲》珠玉在前。

似乎很容易就可以做到“去蕪存菁”,做出一部至少“合格”的作品出來。

但《幽靈》卻走向了相反的路。

它舍棄了那些備受贊譽的優點,而加入一些不知所謂的場面進來。

比如小說或原版最重壓的一點——懸疑。

相比來說,《幽靈》最大的變動是,一上來就告訴觀衆誰是“幽靈”。

樸次景。

而高群書版《風聲》是到最後關頭才表明各路身份。

小說也是在第二部分“西風”才講出真相。

觀衆和主角全程繃着一根弦兒,以高度緊張的推理方式一步步解開謎團。

不到最後一刻,誰都可能是老鬼。

《風聲》中的情報機關五人組

一開始便揭曉謎底的做法并非不可取。

重要的是之後怎麼辦?

要知道,懸念沒了,那麼隻有在人物塑造上下功夫。

但偏偏。

《幽靈》在人物塑造方面又是顯得那麼漫不經心。

群像方面,《幽靈》可以說是做得一團糟。

一個對比。

《風聲》裡,五人被設局帶入“暴風雪山莊”,在壓抑的封閉環境中緊逼每一個人的極限。

不抓出“老鬼”,誰也别想活着出去。

小說中,五人也是一同被帶入裘莊。

到達“暴風雪山莊”的時候,車内擁擠着,周迅飾演的顧曉夢帶着宿醉嘔吐,危機四伏,車裡的人各懷心思。

他們被對面樓的王志文窺視,陷入無盡的恐懼。

而《幽靈》呢。

前往暴風雪山莊的路上,角色們是單獨出發,在酒店裡,也是各自完成自己的支線任務。

表白的表白,和舊同僚battle的battle,前塵往事在這裡集中上演。

以至于最後,村山淳次和高原隊長對打,也不抓幽靈了,雙女主順利逃脫。

更明顯的是白小年這個角色。

電影《風聲》和《幽靈》同樣對這個角色進行了改編。

所不同的是,為了凸顯懸疑性,《風聲》豐富了白小年的形象。

原小說中被懷疑的是另外四人,白小年起到一個協助審問的作用。

但《風聲》中,你可以看到這個角色,陰裡帶着柔,柔裡藏着鋒芒。

他的嘴裡藏着不少人的把柄。

用導演陳國富的話說,“哪一個角色是好人,哪一個角色是壞人,誰是無辜的旁觀者,這個身份一直在改變。”

而《幽靈》中卻是弱化了白小年這一形象。

于是李白虎(也就是白小年)這個角色卻更加工具人,跟樸次景表白,展現年下弟弟的純情,為了家人能活命,揭發樸次景是“幽靈”的身份。

總的來說,電影《風聲》裡,沒有臉譜化的形象,每個角色都是複雜的、飽滿的,每個角色都随着故事發展而有所變化,人人都在掩藏自己,随着劇情推進,真實身份開始浮出水面。

而電影《幽靈》中,設定的小角色過多,電影院售票員、放映員、刺客姐等等,很多沒有意義地展現,讓人無法集中于故事推進,也沒辦法共情于主角的困境。

不僅如此。

在一些該吸收《風聲》改編的地方,《幽靈》也棄之不用。

比如說刑訊場景。

原小說中對于刑訊的場面筆墨較弱。

但《風聲》中,由拍過《雙瞳》的陳國富設計了一系列的“酷刑”橋段,極緻懸疑和極緻殘忍的刑訊逼供融合。

蘇有朋飾演的白小年受椅刑、周迅受繩刑、張涵予被電擊、吳剛的鬼門十三針,詭異的合唱團......

至今是肉叔的“陰影”。

《風聲》中的吳志國受刑

《風聲》的刑訊逼供,抓到了每個角色的弱點。

李冰冰飾演的李甯玉,父母都是高知,自己也是高材生,武田居為她量身定制的“量刑”,徹底踐踏了她的尊嚴與意志。

到了《幽靈》,殘留下一些奪人眼球的心理刑訊,撐死隻有兩分鐘。

那在哪裡花費的時間長呢?

在電影院,樸次景和刺客姐在電影海報牆前四目相對,接完頭,還有功夫來上一段對視。

執行任務前的惜别。

雨傘下,下落的水滴,來個慢鏡頭。

國産8.4被抄成4.7?南韓改編“大翻車”,咱别“爛”得太離譜吧

慢動作紅唇吸煙,配上黑膠唱盤播放的bgm,時間凝固了。

在飯局裡,刺客姐刺殺日本總督,女主偷跑出去,和刺客姐見上最後一面。

似乎随時都能放一首韓劇的bgm。

甚至電影的後半段。

原本的諜戰變成了一場“密室逃脫”,加入了大量的“跑圖”方法。

爆破、槍戰、飛檐走壁。

百合子在李白虎被殺害後突然跳上餐桌,匕首直指高原隊長。

國産8.4被抄成4.7?南韓改編“大翻車”,咱别“爛”得太離譜吧

為了逃離飯店,把情報送出去,樸次景來了個挑戰極限。

電影到了這個份上。

它已經從一部懸疑片,變成一部混亂的動作片了。

為什麼?

其實是與閱聽人有關。

誠然,南韓電影有許多像樸贊郁、奉俊昊一般的大導演作品,他們走出國門,在全世界閃閃發光。

但就其國内來說,顯然,這些大導演是滿足不了市場需求的。

是以南韓最大量的,也是最受歡迎的中等制作類型是什麼?

動作片。

單是2022年,你就可以看到《犯罪都市2》《血濃于水》《熱血》《特送》《非常殺手》《共助2》《狼狩獵》《魔女2》等等知名不知名的多部動作電影。

也正是這些動作片,大量地填充了國内市場。

可以說,這是純商業考量。

導演沒有掙紮嗎?也有。

他抽取了北韓時代的一些集體記憶元素,如北韓總督府、南山神社、說日語等有曆史依據的元素。

他會适時加入一些象征隐喻。

比如接頭的電影院,上映着馮·斯登堡《上海快車》,揭示了雙城背景。

比如影片最後,牆上貼着的《薔花紅蓮傳》海報,點出了女性複仇的主題。

但這些所有的努力,在千瘡百孔的改編下都顯得徒勞無功。

最終電影不但比《風聲》差了好幾個檔次。

甚至在同類題材中。

它還不如2008年上映的南韓動作輕喜劇《京城往事》。

更不用說2015年全智賢的那部《暗殺》了。

03

但,《幽靈》的算盤沒有打響。

不僅中國的觀衆不買賬,南韓的觀衆同樣不買賬。

截至2023年3月2日,《幽靈》在南韓累計觀影人次為66萬3877名,評分也隻在6分上下。

什麼概念呢?

比如李海暎導演的前作《毒戰》(2018),翻拍自杜琪峰的《毒戰》,口碑也一般,但至少拿到了518萬1580人次的好成績。

而原版的《風聲》,綜合評分達到了8.84。

差了好幾個等級。

這些年南韓翻拍中國的電影不少,但大多不如人意。

比如翻拍自《解救吾先生》的《人質》,2021上映,取得了163萬8439觀影人次的成績。

翻拍《全民目擊》的影片《沉默》,最終的觀影人次也隻有49萬4097人次。

以上資料來自naver電影/CGV APP/나무위키

可以這麼說。

共同的文化背景,使得中韓兩國這20年來産生了大量互相翻拍的影視作品。

但遺憾的是。

無論是南韓電影翻拍中國IP,還是中國電影翻拍南韓IP,十隻有九,都以失敗告終。

拿這兩三年來說,就有8分的《當男人戀愛時》被拍成了6.3,8.3的《陽光姐妹淘》被拍成了4.4,7.3的《我的婚禮》被拍成了4.7,以及8.4的《世上最美的離别》被拍成了6.3的《關于我媽的一切》等等等等,再加上8.4的《風聲》被拍成4.7的《幽靈》,雙方互有“來往”。

為什麼?

其實無非是兩個問題:本土化,以及擅長的改編方向,這兩者很少有人做好。

本土化容易了解。

但也容易走入誤區。

前些年中韓有一個“一本兩拍”的項目,講述一個緝毒小隊卧底食品店的故事,兩國團隊分别對“食品店”進行了本土化的創造,于是南韓版《極限職業》裡,警察卧底的是炸雞店,标準的“國民食品”,而中國版呢?

變成了龍蝦店。

且不說劇本本身搞得亂七八糟,就龍蝦店,會真的吸引到大衆去看嗎?

而擅長的方向呢?

中國電影就不說了吧。

畢竟《偉大的願望》都是可以變成《小小的願望》的,其中的是非曲折,大家都熟。

單看南韓,南韓電影的長處在哪裡?

電影工業體系作保障。

以及我們常說的那句“敢拍”。

拿這些年效果比較好的《新世界》(2013)來說。

它翻拍自《無間道》。

但與此同時,它又将影片做了不少的改編,其中最明顯的,就是“一黑到底”。

于是,影片不但口碑不俗,甚至僅用26天就突破了400萬人次觀影大關,最終收獲468萬9161人次的成績。

但可惜。

這樣的“成績”也就停留在十年前了。

當有些名氣的導演不斷退出“翻拍”戰場,市面上,所剩下的,也隻能是些平庸之作。

它們唯一的作用就是填充日漸趨同本土中端市場。

而不會激起任何有價值的水花。

肉叔并不反對翻拍。

但如果翻拍隻變成“走捷徑”。

以及“投其所好”。

那麼,這種“翻譯”的工作,也是不如不做的好。

是以,為接下來的韓版《七月與安生》以及《不能說的秘密》擔心。

也為張小斐的《拯救嫌疑人》和梁家輝的《我愛你!》擔心。

本日打勞工:秋刀魚芝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