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洞見·南風
1969年,17歲的王小波不顧家人反對,毅然奔赴雲南插隊。
然而,發誓要闖蕩天地的他,剛到農場就發現,周遭的一切都被套進了統一的模子裡。
人們需要白天認真幹農活,早晚讀語錄,一次不能落下。
而豬和牛,則要老老實實繁育後代,拼命吃糠走向餐桌。
逆來順受的芸芸衆生中,唯有一隻豬與衆不同,隻管做想做的事,去愛去的地方,一副自由自在的模樣。
王小波看得大呼稀奇,于是罕見地以動物做主角,寫下雜文《一隻特立獨行的豬》。
字裡行間,有四兩撥千斤的幽默,有鞭辟入裡的反諷,更有對受困于命運牢房的你我的悲憫。
人到中年,泥沙俱下。
誰能逃得掉生活的棒槌,誰不是被碾壓暴打到連豬更不如。
1
生活是把殺豬刀
殺盡你我身上的銳氣
《一隻特立獨行的豬》裡,記載了王小波在農村生活時的所思所想。
剛到農村時,王小波對身邊的一切都充滿好奇。
在沒被安排喂豬之前,他以為豬的生活應該是自由自在的。
餓了吃食,渴了飲水,有事沒事談談戀愛。
但他很快察覺到,每頭豬都背負着自己的“使命”。
有的豬要交配生崽成為生育機器,有的豬負責長肉做餐桌美食。
盡管人類的安排讓豬們痛苦不堪,但它們中的大多數,最後還是接受了。
隻有那隻又黑又瘦,兩眼卻炯炯發光的豬,格外不老實,獨特到讓王小波念念不忘幾十年,甚至尊稱他為“豬兄”。
從名分上來說,它是肉豬,就該窩在圈裡吃吃喝喝養膘,等着将來被宰。
可它偏偏不聽安排。
一天到晚四處遊逛,不是像山羊一般跳過豬圈,就是像野貓似的蹿上房頂。
它還拒絕被閹割,要是誰敢拿刀靠近,就一通大吼把人吓走。
它對食物的挑剔也是讓人瞠目,非細米糠熬的粥不吃,時常引得同伴們眼紅嫉妒。
更神奇的是,它吃飽後不在圈裡躺着,非要跳上屋頂曬太陽,并興緻勃勃地模仿汽車鳴笛聲。
由于它模仿得太過惟妙惟肖,以至于誤導了平日聽汽笛聲收工的知青們,他們竟提早收工了一個小時。
長久以來,對于這隻事事不聽安排,處處與衆不同的豬,農場上司們早就深感頭疼。
他們開會一緻決定,對它展開捕殺。
對此,王小波感到不可思議,當生活中出現不可控的“異類”,就一定要“趕盡殺絕”嗎?
仔細想來,殘酷的現實一向如此。
曾經的你我,也像那隻特立獨行的豬,心有棱角,身長尖刺,一心拒絕生活的死闆設定,想要跳出規則桎梏。
可一旦脫離世俗軌道,稍稍有些出格舉動,就會遭受社會的各種磋磨和敲打。
就像熱愛寫作的王小波,在那個純文學當道的年代裡,偏偏不合規矩,用直白粗魯的語言暢抒胸臆,拿荒誕戲谑的故事洞穿人性。
結果,寫了8年小說的他,非但賺不到稿費,還一直被外界以内容不健康為由指指點點。
就像身邊年近30沒有結婚的閨蜜,一心一意想在事業上闖出成就。
可是,架不住七大姑八大姨的以淚洗面:“事業幹得好有啥用?女人的歸宿,終究是婚姻。”
還有辦公樓裡的男職員,忍受不了無趣的工作,難纏的客戶,準備拍案而起。
可是,親戚朋友的一句話讓他收住腳步:“男人得養家、養孩子,沒個穩定工作能行嗎?”
年輕時,我們總想着改變生活。
無奈人到中年才發覺,自己反倒被它緊扣命門,按在砧闆上一通刀砍斧剁。
你被剜去自尊,我被剔掉驕傲,各自落下滿身傷疤。
可這才是生活,不折騰到痛不欲生,體無完膚,哪叫生活啊!

2
命運面前讨生活
沒有誰是容易的
聽過一句話:
“每個中年人身體裡都住着兩個靈魂:一個誓死是少年,永遠嫉惡如仇;一個栉風沐雨,低到了塵埃裡。”
一個人會有如此割裂的兩面,何嘗不是拜生活所賜。
若不是為了生存,誰又甘願無視滾燙内心,夾起尾巴做人?
王小波對此深有感觸。
在以往,人們對豬兄已經展開過數次圍捕。
但王小波是不擔心的,因為豬兄跑起來像顆魚雷,能把狗撞出一丈開外,哪怕一百人也逮不住它。
可這次不一樣,豬兄面對的可是一把把明晃晃的火槍。
王小波陷入了巨大的沖突中,按他和豬兄的交情,應該揮舞起兩把殺豬刀沖出去,跟豬兄并肩戰鬥。
但他退縮了。
他覺得為了一頭豬強出頭實在太過驚世駭俗。
更重要的是,他有一個極為現實理由:不敢對抗上司。
王小波記得很清楚,有段時間,他患上重病,再加上食不果腹,病得十分厲害。
于是他哭喪着臉,向上司申請回城養病。
結果上司不準許。
理由是,當時形勢一片大好,而王小波居然沒有跟着樂呵,反而一臉哭相,情緒有問題。
最後王小波不得不打起精神,遵照上司說的展現出一片積極樂觀的态度來。
亦舒說:“逼人的,一向是生活。”
生活的百般刁難下,那隻特立獨行的豬尚且有勇氣表達憤怒,拒絕被煽割、被捆綁。
可人們卻各個丢掉喜怒哀樂,連聲“不”都不敢說。
你看,老張在卑躬屈膝,明明被上司客戶罵得狗血淋頭,卻将那句“不幹了”吞下,低頭賠笑“好的收到”。
再看,老李在賣命死撐,明明被肩上的負累壓彎了腰,卻紅着眼眶咬牙硬杠,還給自己鼓勁兒“再忍忍”。
人到中年,活得真不如豬啊。
既要盡心安撫高堂白發,又要奮力托舉膝下兒女,更要八面玲珑讨好上司老闆……
今天低聲下氣,明天點頭哈腰,處處費心讨好,唯獨忘了關照一下苦哈哈的自己。
哪怕内心早已苦得一塌糊塗,他們還是得打落牙齒和血吞,委屈苦累一人扛。
畢竟,想在命運的冷飯菜盆中讨生活,這世間,沒有誰是不苦的啊。
3
在按部就班的生活裡
不妨做一隻特立獨行的豬
有人說,中年人被生活拘囚的模樣,實在太卑微。
真不如王小波筆下的豬兄活得勇敢快意。
的确,面對火槍的圍攻,獵狗的撕咬,豬兄始終不肯投降,冷靜與之周旋。
在兜了幾圈後,豬兄瞅準空子一頭撞開包圍圈,向着前方狂奔,從此自在暢遊于天地。
人就不同,活于世間,總是身不由己,受到各種框制。
但作家羅蘭認為:“人有時因為環境條件的限制不能離開框,但心可以。”
曾經的王小波,面對生活設定也一度安之若素。
但自從遇到了豬兄,他發現,人生還有另一種活法。
于是,他在忙完一天農活後,看看書,做幾道幾何題,又或是借着月光在鏡子上塗塗寫寫,尋找另一片詩意的天地。
慢慢地,王小波開始在紙上搞創作。
但思想超前一步的他就像那隻特立獨行的豬一樣,剛開始得不到别人認可,反而經常收到謾罵性的退稿信。
每每到了那個時候,他總是自我安慰道:寫信的人,準是在上司那兒挨了罵,找自己撒氣兒。
37歲那年,王小波終于有機會出版第一部小說集。
可編輯為引爆眼球,在标題上動手腳,把寓意深刻的小說改成俗不可耐的地攤文學。
王小波笑一笑,并不在意。
隻要能将書中思想與讀者分享,他能忍受。
他聽從雜志社安排,忍痛将凝聚了心血的《紅拂夜奔》,硬生生從18萬字壓縮成3萬字。
雖然,壓縮後的作品還是因内容原因慘遭斃稿,但王小波神情淡然。
他對着登門緻歉的責任編輯擺擺手,拿出剛考下的貨車駕照,笑着說,“實在混不下去了,我就幹這個好了。”
此時的王小波已經45歲了。
他無圈無派,作品每一部都心血用盡,每一部都發不出來,卻從未想過放棄對星空的仰望,對寫作的追求。
他在漫漫寒夜裡,踽踽獨行,像個所向披靡的遊俠騎士,直擊生活的刀光劍影,一路奔向自己的黃金時代。
想起詩人木心說的一句話:“我不可把人生荒廢在俗套的生活裡,我要在我的身上,克服整個時代。”
人到中年,就像爬到了半山坡。
還來不及喘口氣,就被生活不由分說一把擄住,被按着頭皮往下滑。
但你我不能因為做了過河的卒子,就任由生活淩辱;更不能挨了命運的巴掌,就畏懼地把盛滿理想的壇子一個個擊碎。
命運的洪流再洶湧,兵來将擋,水來土掩,隻要不退半步,遲早能橫渡彼岸。
現實的手腕再強硬,隻要面不改色,無懼無畏,就能與之對抗到底。
中年人的英雄主義,就是認清生活的殘酷後,依舊理想不滅、特立獨行。
▽
看過一段對王小波的評價,深感贊同。
都說王小波的特點是有趣,其實王小波的特點是對抗。
他和時光作對,和庸常作對,和生活作對,他完全本能地抵抗着什麼,捍衛着什麼,讓一顆最輕微的塵埃,也有了自己的重量。
是啊,在這個依舊荒誕的時代裡,每個行至半坡的中年人,都難逃生活枷鎖的桎梏,現實命運的重錘。
當迷惘頹廢時,不妨看一看《一隻特立獨行的豬》,拓開一條走出庸俗的生路,重塑一顆不受錘的心。
要知道,生活一向欺軟怕硬,不對它安之若素的人,就永遠不會被它挫敗,就能永遠生猛下去。
點個贊吧 ,與你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