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同花順出“王炸”?iFind蠶食Wind核心投研市場 AI應用商業化卻仍待考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王媛媛 上海報道

截至3月3日收盤,同花順(300033.SZ)的股價為124.45元/股,幾乎回到了2022年初的股價水準。而券商ETF的價格想要回到2022年初的水準,還需要再漲20%多。

股價長期“依賴”于證券行情的同花順,這次要比整個券商闆塊走得更快。

有基金投研人士稱,這是因為近期同花順“沾上了”ChatGPT概念。

翻開近期的券商研報,分析師們的研報标題幾乎清一色地在突出同花順的AI投入、AI産業生态、AI技術應用等。

“不過,都是在說同花順有場景和資料基礎,以及有一些AI應用落地,但沒有聽說有什麼大規模商業化的進展。年報裡也披露了有接近40款AI應用,但仔細看下來,ToC、ToB、ToG三條邏輯的産品都有,暫時說不清最終哪個産品的商業模式能走出來。”前述基金投研人士稱。

B端業務增長

2月28日,同花順釋出了2022年年報。2022年,公司實作營業總收入35.59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40%;歸母淨利潤為16.91億元,較去年同期下降11.51%。

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為增值電信服務、軟體銷售及維護服務、廣告及網際網路業務推廣服務、基金銷售及其他交易手續費等。

分項來看,公司的增值電信服務營收15.38億元,同比減少4.95%;軟體銷售及維護業務營收2.85億元,同比減少3.72%;廣告及網際網路業務推廣服務營收15.27億元,同比增長18.88%;基金銷售及其他交易手續費等其他業務營收2.10億元,同比減少32.76%。

上述4大主營業務中,根據中信建投非銀團隊的拆解,增值服務收入通俗來說,主要指同花順ToC的炒股軟體和ToB的iFind金融資料終端,前者貢獻的收入占比目前要遠大于後者。

軟體銷售及維護業務,則指的是面向證券公司提供IT軟體開發和技術支援,券商IT系統的更新疊代和業務流程的數字化改造需要用到同花順的服務。

廣告及網際網路業務,主要指同花順為證券公司提供經紀客戶所收取的導流費用,同時亦包含進了公司推出的期貨交易軟體的收入。

基金銷售及其他交易手續費,則主要指的是愛基金平台的代銷基金收入。但場外基金代銷此前并不是同花順的戰略重點和優勢業務。

由于整個2022年證券市場表現欠佳,與證券市場息息相關的同花順的主營業務收入同比有所下降,屬于正常情況。

不過,公司的廣告及網際網路業務推廣服務營收卻逆勢增長。

公司稱,這主要是由于客戶對公司廣告業務需求增加,以及公司通過人工智能技術不斷提升廣告投放效果,廣告及網際網路業務推廣服務規模增加所緻。

iFind終端加速切入核心投研市場

另一方面,随着Wind終端不斷漲價、不少金融機構減少使用,金融資料終端市場迎來大洗牌。

過去一年,同花順iFind和東财Choice都在加大銷售力度,都試圖把握住Wind終端釋放出來的市場。

“關于Wind漲價的原因一直都是衆說紛纭,有說法是Wind希望沖擊上市,于是不斷對資料庫提價以做大營收。但客戶大量流失的局面是實打實發生的,提價後的總營收與客戶流失減少的收入是否實作了很好對沖,很難說,畢竟外界沒有Wind這家公司的财務資料。另外,即使Wind想做中國的Bloomberg,用非常高昂的定價占據核心交易市場,但美國金融市場的環境制度與中國并不一樣,能否成功複制Bloomberg的政策仍然要打問号。”有券商投研人士稱。

但不論Wind的市場政策和未來走向如何,過去一年,不少金融機構業務部門“棄用”Wind終端是實打實的。

“現在能用Wind已經是一種身份象征了,說明肯定是一家機構的核心部門。像我們公司,隻有投研能用Wind終端,銷售支援部門、市場等中背景部門,都在用iFind,畢竟便宜了很多。”有頭部券商資管人士稱,東财的Choice終端機構用的還是少。

對于網際網路産品來說,雖然使用者習慣很難改掉,但隻要使用成本擡升(收費變高),使用者的習慣仍舊可能“硬生生”被改掉。

中信建投觀點稱,2020年以來,同花順在2B業務方面增加了相關投入,重點建設了以同花順iFind金融資料終端為代表的拳頭産品,經過兩年時間的打磨,該産品的使用者體驗有了大幅躍升,但由于主要競品的使用者粘性短期内較難颠覆,2022年以來,公司主動調整銷售政策,針對競品觸達能力較弱的多元化客群也增加了投放力度,例如證券公司分支機構、營業部、期貨子公司、上市公司戰略部、會計事務所、高等院校、商業銀行等,尤其商業銀行、上市公司條線客戶拓展速度明顯較快。

其核心原因是,非專職投資研究條線的多元化客群,在金融資料終端市場上,屬于“非重度”使用者,付費意願較投研客戶低一些,單客采購賬戶數量也偏少,不願為此付出過高價格,相比之下,功能豐富度基本接近Wind、而價格僅為其 1/3-1/4 的iFind成為範圍内的較優選擇,是以同花順成功卡位藍海市場,或将迎來創新2B業務的快速擴張期。

另一方面,盡管部分市場預期Wind将把握住核心投研及交易市場,但目前,至少部分券商研究所這樣的投研核心部門,已經開始使用同花順iFind終端來提取資料了。

中金公司在最近釋出的研報《“數字中國”促發展——數字經濟月報》中,就已經開始用iFind金融終端提取宏觀資料。

“金融從業人員長期‘依賴’Wind終端的理由無非就兩點,一個是資料提取使用習慣,對原有終端已經很熟練了,新的終端要進行新的學習;另一個就是對資料的信任感,之前一直會覺得Wind的資料比較準确、比較齊全,其他金融資料終端上的資料可能會有誤差,而且統計标準可能跟行業長期以來形成的共識會有出入。”前述基金投研人士稱。

但是,既然市場擺在這裡,同花順也逐漸投入了更多的銷售及研發人員布局市場、提升終端使用體驗,或許後續切入更多的核心投研市場亦值得預期。

券商研報用iFind資料來源

同花順出“王炸”?iFind蠶食Wind核心投研市場 AI應用商業化卻仍待考

AI應用商業邏輯如何兌現?

結合近期的ChatGPT行情,同花順的AI概念屬性成為券商非銀分析師們集體推崇的亮點——畢竟對于大部分非銀分析師來說,所關注的行業并不容易蹭數字經濟的熱點。

同花順在2022年财報中亦對AI進度進行了披露。

同花順稱,報告期内公司持續加大研發創新投入,進一步加大對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智能語音、圖形圖像識别與處理、數字人等關鍵技術攻關,特别是在 AI 大模型、AI 内容生成(AIGC)等領域的應用研究,并将相關成果運用到金融資訊産品和服務中。

公司重點打造的i問财目前是财經領域落地較為成功的自然語言、語音對話互動問答系統。報告期内,公司有效提升了i問财服務效率,快速支撐業務新需求,可将服務場景從财經領域擴充到通用領域,從中文場景擴充到多語言場景。

除此之外,公司的 iFind 金融資訊服務終端、金融資料庫、智能投顧、智能客服、智能投研等在産品在 AI 相關技術加持下,在行業内具有較強的競争優勢,為客戶提供優質的産品體驗和服務輸出。

年報稱,報告期内公司繼續加大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研究。同花順 AI 開放平台,可面向客戶提供數字虛拟人、智能金融問答、智能語音、智能客服機器人、智能質檢機器人、會議轉寫系統、智慧政務平台、智能醫療輔助系統等 40 餘項人工智能産品及服務,應用于證券、基金、銀行、保險、營運商、高校、企業、科研院所、政府部門等多個行業。

公司自主研發了同花順智能語音平台。同花順稱,目前基于自主智能語音技術的産品已應用于多家證券公司、基金公司及電信營運商;同花順虛拟數字人對話平台,運用多模态數字人對話技術,實作與真人使用者“面對面”的互動體驗,該産品目前已落地多個大型客戶。

但盡管AI應用豐富,卻似乎尚未見到有大規模商業化的産品出現。

“都是在說同花順有場景和資料基礎,以及有一些AI應用落地,但沒有聽說有什麼大規模商業化的進展。年報裡也披露了有接近40款AI應用,但仔細看下來,ToC、ToB、ToG三條邏輯的産品都有,暫時說不清最終哪個産品的商業模式能走出來。”前述基金投研人士稱。

例如上述40餘項人工智能産品及服務中,“智慧政務平台”就是ToG的産品,“智能醫療輔助系統”是ToB端醫院的産品,而醫療體系的商業是一個生态複雜且擁有高壁壘的系統,“智能金融問答”可以是ToC端的産品,但是否能開發出個人使用者的付費意願仍舊是個難題。

3月3日,浪潮資訊(000977.SZ)一個跌停闆讓市場對ChatGPT概念發出是否熄火的疑問。在整個券商闆塊普漲的背景下,同花順股價日内下跌2.49%。

而券商分析師們對同花順AI前景的大肆推薦,不知是否會應聲停歇。

更多内容請下載下傳21财經APP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