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明節一一懷念大姐、大嫂

作者:紫金報編輯部

清明節一一懷念你一一我的親人!

清明節一一懷念大姐、大嫂

一一一一一

懷念大姐萬琪如

大姐萬琪如,青少年時期跑反逃難到重慶,一生學醫行醫,人到30餘歲而立之年,卻遇不許結婚成家的“傳奇歲月”經,度過了她坎坷的一生,享年89歲。 1990年金秋,大姐萬琪如與大姐一家人回來探親,南京親友及安徽大姐夫那親友們,共同組了百餘人的“歡迎團隊”,在大校場機場出口處高舉着熱烈歡迎的大橫幅夾道歡迎。許多人第一次見大姐很激動,大姐一一聽介紹,她微笑着對大家,她離别南京40餘年,久違了,當年也從大校機場離去,見如今這裡周邊,還是她離開時的那個樣。 1925年,大姐萬琪如出生于安徽鳳陽縣。1937年還在念國小時,日本鬼子轟炸鳳陽府城,她母親遇難,随父親帶跑反,一年後來到重慶。1942年大姐參軍抗日,在部隊學軍醫。抗戰勝利後,大姐遷四南京落戶。1948年,大去台灣謀。 1950年,大被派到金 門 島行醫。當時駐島部隊有軍令:守島所有老兵,無論男女,均不允許結婚成家。軍醫院裡的所有女軍醫護士大多超過25歲,但是軍令不敢違抗,大姐個這女兵已過而立之年,還是單身。 然而,駐島守島官兵大為男性,多數到了或超過30歲。因島上的男性青壯年大多也被征兵,因而未婚女或單親已婚女子多,一些駐島士兵便與島上女子私下戀愛,有的還生下孩子。按說這是違抗軍令,不過上司了解同情島上小 兵辣,睜隻眼閉隻眼。 “私生子”也是一條人命,得讓這些來到世上的嬰兒存活下去,需要給他們另找生存出路而非自己撫養。于是,當時 金 門 島上出現了史上從沒有過的特殊工種一一接收老兵與當地女子的“私生子”工作。大姐與同去女軍醫、護士,兼職做這個“工作”。的工作地點,是在山後鋼筋混凝構築的2層樓工事裡。平時為傷病員看病,收養“私生子”,并集中把“私生子”送往台 島孤兒院。 1958年炮擊 金 門 時,島上官兵一時很恐慌,躲在防空洞内,白天不敢出洞。洞内雖安全,但人多環境很差,給養不能及時。洞内沒法生火,隻能吃餅幹喝生水,餅幹吃完後好多天, 還吃過生面生米,不少官兵生病。醫護人員,接到電話後,大姐她們還得冒着被炮擊危險,一個個入防空洞。不過,後來通過廣播及喊話,得知打一天炮後休一天,讓島人員能得到充分的食物供應補給。島上官兵起先不信,後來發現解放軍果然喊話算話,于是逢“休炮日”,官兵們走出防空洞呼吸新鮮空氣。 那時島夥食并不好,隻能保證吃飽肚子。部隊每周隻能吃一次葷,主要是罐頭,那罐頭是鐵皮的,長方形狀,外殼上僅簡單的說,是美 國 貨,裡面或海魚或牛肉。大軍醫院夥食較好點,每天能保證吃葷。女兵因兼職喂養“私生子”,工作辛苦,得到上司特别關照,確定有葷吃,還供給奶粉。當然奶粉先喂給嬰兒,奶粉多的情況下,女兵們才沖水喝。大記得那是美 國 産的“克甯”牌奶粉,圓柱形鐵盒。 聽大姐韶過,她女兵曾用竹籃提起一個個私生孩子。大姐曾在島上接收養育“私生子”多年,最多一個月裡接到37個嬰兒。大姐說,在那些日子裡,能帶養着“屎娃娃”也是一種樂趣,使人更感覺到到生命的珍貴。 接收“私生子”方法很特别,夜裡在樓上值班,接收行動全安排在夜進行。從樓上窗戶伸出一條帶銅鈴的粗繩,下面拴着個竹籃。“私生子”放在籃中,會大哭。大姐說,當有哭聲時,樓上值班女兵就知道有人送私生子。有的嬰兒睡着了,放入籃沒哭聲,投放者就搖繩子,連通上面的銅鈴響起,樓上值班者就曉得有人送“私生子”,便将籃子輕輕提起,這個孩子就一輩子再也見不到父母了。 大姐說,接收“私生子”工作地點,在山背後。炮擊時,炮彈落不到這,還算安全。 大姐回到 台 北 時已35歲,與大姐夫婚後無孩,她在金 門 養育私生子嬰孩子時,收養了一男孩做為養兒子… 大姐這一生,坎坷的人生經曆。大姐夫先她離世。在臨終前,大姐曾打來過電話,第一次說起她兒媳對她的虐待。 原來大姐養子不幸離世,當時已有兩孫,兒媳無工作,全家僅靠她一人收入供養四人。按說大姐老兵,收入并不 薄,但遇到了“壞良心”兒媳,這是大姐的不幸。 2018年,我曾在西祠上遇上一位高雄的聊天網友,熱心網友得知我大姐情況後,曾開車專程幫我去看望,并傳發來當時的視屏及照片,使我能見到大姐當時的現狀。

一一一一一一

下圖:50年大姐金 門 島上留影

清明節一一懷念大姐、大嫂
清明節一一懷念大姐、大嫂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下圖:嫂子代永秀遺照一一

懷念嫂子代永秀

上世紀60年代,我哥複員轉業貴州都勻,與嫂子成婚生子,落戶在貴州黔南州的這座雲霧山城中。 嫂子已臨耄耋老人,2018年接到她電話,說她病情低谷,快走到人生盡頭,臨終前想見我一面。 回想,第一次見嫂子,半個多世紀年之前的1966年夏,那年我還是個國中生。此時父親去世,家境貧寒。見到哥嫂面後,嫂子拉着我,到百貨商店買新衣新褲送我,還給我零花錢。 第二次見到嫂子,全家巳下放蘇北農村,哥嫂專程來看望我們。次日,嫂子要看生産隊分給的自留地,她用鋤頭幫着除草,挑糞桶給大白菜和蘿蔔施肥澆水。嫂子說她也曾種過地,懂得人勤地不懶。 蘇北偏遠鄉村條件差,下放10年的日子裡,逢過年過中秋節,嫂子總要給我們彙款,還寄來一些衣褲。 我們回南京參加工作後, 嫂子已是四個孩子的母親,孩子們尚沒參加工作。母親常對我們說:“當年你嫂子挺孝敬我當婆婆的,人心換人心,現在哥嫂娃兒多,你們都工作了,我也享受退休養老金,該回報你哥你嫂了。”于是,每逢春節,母親總會吩咐我給哥嫂寄南京的臘肉香腸香肚等,端午節彙個款,中秋節寄上月餅,表個心意。母親過世後,哥嫂一直保持與我通信聯系,兄弟情不斷。 我哥,1949年5月,在太平南路報名參軍,赴西南剿匪,解放全中國。在一次執行任務中,被匪軍槍彈擊中,倒地昏去。醒來時巳在部隊帳篷醫院。原來當時就是這位女子,如今的嫂子最先發現我哥,并步行十餘裡山路報告部隊的。 半個多世紀過去,我與嫂子僅見過兩次面。如今,父母早過世,嫂子遠在貴州高原,至今記挂着我們。嫂子病重快臨終,我給她打去銀行款,略表安慰心意。嫂子來電生氣了:“現在大家生活都過得好,什麼也不缺,隻盼望在有生之年,能見上我婆家的兄弟一面……” 見到嫂子後,得知她已經四天沒有進食,醫生巳下病危書。當我步進病房,嫂子見到我來,立馬有了精神,要侄兒侄女們扶她坐起,握住我手,斷斷續續說:“多少年了,我沒能孝敬我婆婆,愧疚不安,今天我終于盼到婆家的兄弟來看我...” 值班護士見狀,很驚奇,私下小聲說:“這可能就是回光反照吧。” 嫂子的一生,坦坦蕩蕩做人的一生,嫂子這一生經曆了太多的苦難,願她在天堂那邊能夠活得輕松一些...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嫂子代永秀遺照一一

清明節一一懷念大姐、大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