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對照這些條件,判斷你的人生是否幸福?

對照這些條件,判斷你的人生是否幸福?

幸福問題

在世上一切東西中,好像隻有幸福是人人都想要的東西。其他的東西例如結婚、生孩子,甚或升官發财,肯定有一些人不想有,可是大約沒有人會拒絕幸福。人人向往幸福,但幸福最難定義。人們往往把得到自己最想要的東西、實作自己最衷心的願望稱作幸福。願望是因人而異的,同一個人的願望也在不斷變化。講一個笑話:有一回,我動一個小手術,因為麻醉的緣故,術後排尿困難。當我站在便池前,經受着尿脹卻排不出的痛苦時,我當真覺得身邊那位流暢排尿的先生是幸福的人。

真的實作了願望,是否幸福也還難說。費盡力氣争取某種東西,争到了手卻發現遠不如想象的好,乃是常事。所謂“人心重難而輕易”“身在福中不知福”“生活在别處”,這些說法都表明,很難找到認為自己幸福的人。

幸福究竟是一種主觀感受,還是一種客觀狀态?如果隻是前者,狂喜型妄想症患者就是最幸福的人了。如果隻是後者,世上多的是擁有别人羨慕的條件而自己并不覺得幸福的人。有一點可以确定:外在的條件如果不轉化為内在的體驗和心情,便不成其為幸福。是以,比較恰當的是把它看作令人滿意的生活與愉快的心情的統一。

那麼,怎樣的生活是令人滿意并且能帶來愉快心情的呢?這當然仍是因人而異的。哲學家們比較一緻的意見是:生活包括外在生活(肉體生活和社會生活)和内在生活(精神生活)兩方面,其中,外在生活是幸福的必要條件,内在生活是幸福的更重要的源泉。

對照這些條件,判斷你的人生是否幸福?

對于幸福來說,外在生活具備一定條件是必要的。亞裡士多德說:幸福主要是靈魂的善,但要以外在的善(幸運)為補充,例如高貴的出身、衆多的子孫、英俊的相貌,不能把一個貧賤、孤苦、醜陋的人稱作幸福的。不過,哲學家們大多強調:這不是主要方面,而且要适度。亞裡士多德指出:平庸的人才把幸福等同于縱欲。他批評貴族中多亞述王式的人物,按照亞述王墓碑上的銘文生活:“吃吧,喝吧,玩吧,其餘不必記挂。哲學家一般不會主張這樣的享樂主義,被視為享樂主義始祖的伊壁鸠魯其實最反對縱欲,他對快樂的定義是身體的無痛苦和靈魂的無紛擾。

外在生活方面幸福的條件大緻可以舉岀以下這些:1.家庭出身。在存在着财富或權利不平等的社會中,人們在人生的起點就處在不平等的位置上,家庭出身決定了一個人早年的生活條件和受教育的機會,并影響到以後的生活。當然,出身對一個人的影響是複雜的,富貴未必都是福,貧寒未必都是禍,不可一概而論。2.财富(金錢)。貧窮肯定是不幸,至少應該做到衣食無憂,物質生活有基本保障。

但是,未必錢越多越幸福。我的看法是:小康最好。3.社會上的成功、地位、名聲。懷才不遇、事業失敗肯定是不幸。但是,成功要成為幸福,前提是外在事業與内在追求的一緻,所做的是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情。4.婚姻和家庭生活美滿。對于老派的人來說,還要加上子孫滿堂。對于新派的人來說,這些都可以不要,但至少要有滿意的愛情。5.健康。托爾斯泰認為,個人最高的物質幸福不是金錢,而是健康。6.閑暇。一個人始終忙碌勞累,那也是一種不幸,哪怕你自以為是在幹事業。要有内在的從容和悠閑來品嘗人生樂趣。7.平安,一生無重大災禍。最好還能長壽,所謂壽終正寝。

對照這些條件,判斷你的人生是否幸福?

内在生活方面的幸福也有諸多内容,主要包括:1.創造。創造是自我能力和價值的實作,其快樂非外在的成功可比。2.體驗。包括藝術欣賞,與自然的溝通,等等。3.愛。人間各種愛的情感的體驗和享受,包括愛情、親情、友情等。還有更廣博的愛,例如儒家的仁愛、基督教的福音之人道主義的博愛。4.智慧,智性生活。包括閱讀和思考,哲學的沉思,

處時内心的甯靜。5.信仰。幾乎所有哲學家都認為,内在生活是幸福的主要源泉和方面。其理由是:

第一,内在生活是自足的,不依賴于外部條件,這方面的快樂往往是外在變故所不能剝奪的。亞裡士多德說:沉思的生活是人身上最接近神的部分,沉思的快樂相當于神的快樂。

第二,心靈的快樂是高層次的快樂。柏拉圖認為,在智慧與快樂兩都中,智慧才是幸福。他提出的理由是:智慧本身是善,同時也是快樂,而其他的快樂未必是善。約翰·穆勒從功利主義的立場出發,把幸福等同于快樂。即使他也認為:幸福不等于滿足,天賦越高越不易滿足,但不滿足的人比滿足的豬、不滿足的蘇格拉底比滿足的傻瓜幸福。因為和肉體快樂相比,心靈快樂更進階,其快樂更豐富,不過隻有兼知兩者的人才能對此做出判斷。當代人本心理學家馬斯洛在類似的意義上把人的需要分成不同層次,認為在低層次的物質性需要滿足以後,高層次的精神需要才會凸顯出來,并感受到滿足這種需要的更高的快樂。

第三,靈魂是感受幸福的“器官”,任何外在經曆必須有靈魂參與才成其為幸福。是以,内心世界的豐富、敏感和活躍與否決定了一個人感受幸福的能力。在此意義上,幸福是一種能力。你有錢買最好的音響,但不懂音樂,有什麼用?對于内心世界不同的人,表面相同的經曆(例如周遊世界)具有完全不同的意義,事實上也就完全不是相同的經曆了。

第四,外在遭遇受制于外在因素,非自己所能支配,是以不應成為生的主要目标。真正能支配的唯有對一切外在遭際的态度。内在生活充實的人仿佛有另一個更高的自我,能與身外遭遇保持距離,對變故和挫折持适當态度,心境不受塵世禍福沉浮的擾亂。天有不測風雲,超脫的智慧對于幸福是重要的。

對照這些條件,判斷你的人生是否幸福?

一般來說,人們會覺得自己生活中的某一個時刻或某一段時光是幸福的,但難以評定自己整個人生是否幸福。其中一個原因是,幸福與否與命運有關,而命運不可測。是以希臘人喜歡說:無人生前能稱幸福。希羅多德在《曆史》中講過一個故事:梭倫出遊,一個國王請教誰最幸福,他舉的都是死者之例,因為可以蓋棺論定了,國王便嘲笑他說,忽視目前的幸福、萬事等看收尾的人是大傻瓜。亞裡士多德對此也評論說:梭倫的看法是荒唐的。我認為,人生總是不可能完美的,用完美的标準衡量,世上無人能稱幸福,不光生前如此。仔細思考幸福這個概念的含義,我們會發現。

它主要是指對生命意義的肯定評價。感到幸福,也就是感到活得有意義。不管時間多麼短暫,這種體驗總是指向整個人生的,所包含的是對生命意義的總體評價。尤其在創造中,在愛中,當人感受到幸福時,心中仿佛響着一個聲音:“為了這個時刻,我這一生值了!”是以,衡量你的人生在總體上是否幸福,主要就看你覺得這一生活得是否有意義。當然,外在條件也是不可少的,但标準不妨放低一些,隻要不是非常不幸就可以了。

由于幸福不能缺少外在條件和内心安甯,是以,在一些哲學家看來,幸福不是人生的主要目的和最高價值。曆史上有許多天才并不幸福,在外在生活方面窮困潦倒,凡·高是最突出的例子。深刻的靈魂也往往充滿痛苦和沖突,例如尼采。像歌德那樣達于平衡的天才是少數,而且他也是經曆了痛苦的内心掙紮的。同時,人生有苦難和絕境,任何人都有可能落人其中,在那種情形下,一個人仍可能以尊嚴的方式來承受,進而賦予人生一種意義,但你絕不能說這是幸福。歸根到底,人生在世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幸福或不幸,而是不論幸福還是不幸都保持做人的正直和尊嚴。

對照這些條件,判斷你的人生是否幸福?

朗讀者:高昂,網名go on,中華文化促進會語言藝術委員會副秘書長、朗讀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山西廣播電視台職業播音20餘年,專注于紀錄片解說。聽到他更多聲音,公衆号:聲境界,ID:tyrea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