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鋼三角到Boss團,《風吹半夏》選角邏輯是什麼?|對話同人星光

作者:娛樂資本論

作者|肉松

在我們與不同的團隊對話時,每每聊起選角行業的變化與發展,同人星光及其創始人姚遠的名字總是被頻繁提及——一個堅持深耕的團隊,一個2004年入行、從“隻是幫忙標明群演”的時代走過來的前輩。

去年,同人星光參與了三部頗具聲量的作品:《風吹半夏》《蒼蘭訣》《冰雨火》,其中,《風吹半夏》屬于典型的群像劇,以此為契機,我們希望姚遠聊一聊這部劇的幕後以及群像劇的選角方法論。

從鋼三角到Boss團,《風吹半夏》選角邏輯是什麼?|對話同人星光

據姚遠回憶,《風吹半夏》的選角耗時113天,最難選的角色是“全世界最好的陳宇宙”,其次是“野貓”高辛夷。找王勁松來出演摳門的父親,則是因為知道這位觀衆眼中擅長刻畫警察或反派的實力派演員,有着一顆喜劇之心。

同時他也直言,從選角的角度而言,其實并不存在以群像劇為前提的方法論。不管是什麼題材、類型或屬性的項目,選角的邏輯都是從演員與角色的适配性出發,群像的特殊之處在于,要進一步考慮個人與整體的融合度。

以下是對話實錄:

從鋼三角到Boss團,《風吹半夏》選角邏輯是什麼?|對話同人星光

談《風吹半夏》選角:陳宇宙、野貓最難選,王勁松有一顆喜劇之心

娛樂資本論:同人星光是怎麼接觸到《風吹半夏》的?

姚遠:因為我跟傅東育導演之前合作過《冰雨火》,合作這個項目的時候比較順利,對彼此的工作方式都比較認可,是以當他決定做《風吹半夏》的時候就又找到我,籌備了大概有113天,當時劇本還沒有完全寫完,就先看了阿耐的原著,去做一些前期的準備工作。

娛樂資本論:拿到項目後的選角思路是怎樣的?

姚遠:當時看完劇本,我們圍繞着許半夏歸納了 6 組人物關系。第一組就是觀衆說的“鐵三角”,許半夏、童骁騎、陳宇宙;第二組是一起去北邊的幾位老闆,許半夏、伍建設、裘畢正、馮遇、郭啟東組成的“鋼鐵五人組”;第三組是許半夏和趙磊,他們因為事業上的合作産生感情;第四組是許半夏的家庭,她的摳門父親、年輕繼母和同父異母的妹妹;第五組是她和高躍進,也是事業線的一部分;最後,她的事業到達頂峰,公司裡的一些人,比如賈總工、賈長安、小蘇。

娛樂資本論:對于一些具體人物的選角是怎麼考慮的?有比較典型的案例可以分享嗎?

姚遠:比如“鐵三角”的童骁騎,他的性格是非常鮮明的,就是敢打敢拼,前期特别魯莽。我們當時想找90 年左右的男演員,同時他的形象氣質還要能融入 90 年代,要讓觀衆一看就覺得他是那個時代的人,歐豪從長相到性格,和人物都是完美貼合的。

整部劇選角難度最大的角色是陳宇宙,他在這部戲裡是很悲情的,背負了許半夏在小說裡毀壞灘塗的這部分責任,我們和主創團隊一起補充了這個角色的前史。

從鋼三角到Boss團,《風吹半夏》選角邏輯是什麼?|對話同人星光

首先是原生家庭、成長環境,小陳的前史是這樣的,從小生病、和許半夏是發小,許半夏可能會背着他上學,在生活和學校都對他照顧有加,這些都造就他的性格相對弱勢,他對許半夏的感情也是任何人無法取代的。

同時,小陳也是一個比較早熟、想法面面俱到的人,父親死後給他留下唯一的“産業”,就是廢品收購站,許半夏大學畢業之後,父親摳門,又娶了一個小媽,急于把她嫁出去,就有了一個包辦婚姻,兩個人也過不到一塊去,是以許半夏經常跑到廢品收購站去幫小陳打理一些事情。

有了前史,再看人物定位,小陳在生活中是一個透明人,我們身邊都有這樣的人,有一天他不在了或者離開了,大家才發現他的重要性。當你意識到一個問題、準備做些什麼的時候,小陳已經默默地做完了,當你的生活突然間變得亂七八糟,為什麼會這樣?小陳不在了。

還有一點比較關鍵,因為從小體弱多病,我們希望小陳的身高不要超過一米七。是以綜合來看,我們給這個人物定了三要素,一是病态,二是身高不能高,三是戲好。

同時滿足這三個條件的演員太少了,整個籌備期一直不停地找,全國各地知名的、不知名的男演員見了很多,不停地見人、試戲,直到找到黃澄澄,他的表演很有感染裡,但讓糾結了很久的一點是,他有點嬰兒肥,和設定的病态不夠相符,後來我們理出來的邏輯是,身體原因導緻輕微浮腫。

另一個比較難選的是野貓,她生活在比較優越的家庭,她父親當年也為了保護她的媽媽坐過牢,知道童骁騎也坐過牢之後,對童骁騎有一種盲目的少女崇。同時她又處在于母親的嚴格管束下,造就了她特别強的叛逆感,一直想脫離那種環境,追求自我,性格上總結起來就是有點“虎”,敢說敢做、不計後果,所有行為都以自己開心為主。

到了後期又有了轉變,不管是在童骁騎住院期間扛起車隊,還是後來去許半夏的公司承擔财務性的工作,甚至于後來考上了國外的名牌學校,又為了愛情和親情留下,這個人物也是充滿色彩的。為了這個角色我們也見了很多人,直到孫千出現,我們發現她的個性很鮮明,很貼近野貓,最終選擇了她。

娛樂資本論:當時怎麼會想到找王勁松來演許半夏的父親?他之前好像更多在演警察或者反派這種類型化的角色。

姚遠:首先我跟王勁松老師在生活中是多年的好朋友,觀衆一提到他,更多想到的都是林耀東那種比較有勁的角色。其實他是很有幽默感的,有一顆喜劇之心,之前聊天的時候他說過,一直想演個喜劇。

後來我說《風吹半夏》裡有一個特别摳門、不負責任的爹,問他感不感興趣。他問我要了劇本,看完覺得可以,也有很多創作想法。

有觀衆注意到他抓頭發的細節,其實那是傅東育導演的習慣,導演在現場比較興奮或者鬧心的時候喜歡抓頭發,王勁松老師注意到了這一點,用在了表演中。好的演員是永遠是時刻都在捕捉的。

從鋼三角到Boss團,《風吹半夏》選角邏輯是什麼?|對話同人星光

娛樂資本論:我們會在同一個演員在不同項目中演類型相似的角色,你們在選角時一般怎麼考慮?找觀衆熟悉的還是去找一些有新鮮感的選擇。

姚遠:我有時候更喜歡讓觀衆出其不意。如果所有的同類型角色總是那幾張面孔,那我們這個行業也挺沒意思的,觀衆也會覺得沒意思。我們會根據人物和人物關系來看,比如它在劇裡的功能、戲量的多少,以及是正向還是反向的,它提供的力不一樣。此外還要考慮劇情發展,假設某個階段,主角和劇中的其他人物沒有交集,上線了一個新的角色,那對于這個人物,我們是比對知名演員還是觀衆相對陌生的演員,就要想清楚。

就像電影怎樣在兩個小時左右的時間把觀衆留住是一個道理,随着劇情發展,可能會進入比較的階段,如果能出現一個有意思、有新鮮感的人物,就能抓住觀衆。

娛樂資本論:那濱海Boss團裡的幾位老闆是怎麼定位和選擇的?

姚遠:大哥伍建設是比較直率的,裘畢正就是雞賊、愛财如命,馮遇比較佛系,郭啟動是比較現實的。選擇這幾個角色的時候,最大的難題是各種性格的一群人湊到一起,怎麼樣讓他們往那一站就是戲。

我們看完劇本會先找到和角色比對的演員,再搭配不同的組合,跟導演、制片人以及愛奇藝的戴瑩總一起看效果,有沒有新意?會不會産生化學反應?這幾個人的組合方式我們琢磨了很久,不停地比對、不停地調換,最後搭配出來的是劉威、馮嘉怡、任重和宋熹。

從鋼三角到Boss團,《風吹半夏》選角邏輯是什麼?|對話同人星光
從鋼三角到Boss團,《風吹半夏》選角邏輯是什麼?|對話同人星光

談群像劇:

是不是群像,選角的邏輯都是一樣的

娛樂資本論:這個來回對比的過程,是隻有選角參與還是會和導演、制片人一起?

姚遠:我們會先做幾種組合,跟導演,跟制片人我們一起來讨論。為什麼好的作品必然出自好的創作團隊?在《風吹半夏》整個劇組裡,傅東育導演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每個人都不要有私心”,你心裡怎麼想的就怎麼說,不要怕出錯,是以我們每一個環節都會真實地表達自己的内心想法和創作理念,不會去想“這個方案,上司喜不喜歡,不喜歡怎麼辦”進而去迎合導演的個人喜好。我們會和導演進行反複的溝通,我為什麼這麼想、依據是什麼,我們是可以互相否定。如果每一個班子,每一個創作團隊都是這樣的,我們的好作品肯定會越來越多。

娛樂資本論:您說的這種讨論,和過去相比,能展現出選角話語權的變化嗎?

姚遠:我們團隊從創立之初到現在,從來沒有去追求所謂的行業話語權,因為我認為話語權是在市場和觀衆手裡的,做出來的東西被關注、受認可,才能展現出話語權,也是我真正追求的。我認為,所有影視作品的創作都是追求這個故事和觀衆之間得最大共性,因為每一個人看了一個故事之後,都會有自己的畫面和想象,我們要讓觀衆看完之後立刻覺得“哦,這個演員真的就是那個人”,讓觀衆相信“他”是真的。

我覺得選角是服務行業,服務作品、服務出品方、服務于市場和觀衆,當然,我們在項目創作上還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如果一個戲的演員選得不對,觀衆沒有代入感,那就是失敗。

從鋼三角到Boss團,《風吹半夏》選角邏輯是什麼?|對話同人星光

娛樂資本論: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在給群像劇找演員的時候會更難把握平衡嗎?

姚遠:其實作在不管什麼類型的劇,都必須嚴格遵守相關規定,演員片酬在一部劇的成本裡有嚴格的占比。遇到群像劇的時候,确實會面臨“僧多粥少”的情況。那我們能做的就是盡量用好的内容和好的團隊去盡量說服對标的演員,每個演員都有初心,對于好的内容和團隊有向往,也願意以低于市場價的價格進行合作,因為一個立得住的角色才能成為代表作,隻有不好的内容才會去拿錢砸人。

娛樂資本論:對于一些類型化的角色,可能已經有一批比較固定的演員了?那麼在條件相當的情況下,按照預算去比對。

姚遠:會有。我們看完劇本之後,會給每一個角色做一個人物畫像,分出很多元度,比如人物前史、這個人物的色彩、星座,甚至于像什麼動物,有了這個畫像之後,人物就立體了。依據這份畫像,抛開演員的咖位、名氣,先去找在能讓大家達成最大共識的演員,就是先有一個代表性的,再拉出一批和他同類型的演員,我們再去考慮可行性,結合檔期、費用等因素去看。

娛樂資本論:一般來講,怎麼去挖掘新鮮的演員面孔?

姚遠:首先是拉片、大量地看,我們看片的時候會去發掘不熟悉的演員,如果他們的表演和創作令人驚豔,我會記住這個人,不管手裡的項目有沒有合适對方的角色,我都會記住這個人,下次一旦有合适的角色,就能立刻想到。同時,這個過程也是在學習、吸收同行的選角角度和創作手法。

除了看片就是主動挖掘,我們一直在持續地組織、籌備一些新人面試,團隊成員之間也會彼此分享,比如誰遇到一個特别好的新人,都會及時分享出來。

娛樂資本論:在這個過程中會搭建出一個演員資料庫?

姚遠:我們平時每天都在跟演員和經紀公司打交道,雖然有很多還沒合作過,但有大多數的演員資料,和大家也都有良好的溝通管道,我們的資源庫基本上做到了全覆寫,會按照性别、年齡段、市場認可度等次元進行分類。資源庫是一點點積累出來的,也會有所變化,看到不錯的演員,随時都會去和經紀人了解一下,建立一個聯系。

娛樂資本論:您覺得相比其它一些題材、類型,群像劇的選角難度如何?

姚遠:其實對于我們來說差不多,隻要吃透了劇本,對于角色的了解到位了,任何類型都不存在什麼難度。但相比之下,群像劇更考驗我們的專業性,對選角的精确度要求更高一些,因為要給每個角色比對最合适的演員,還要考慮他們之間的化學反應。其實我們的最終目标就是給觀衆看到一個符合角色特質的演員,同時在這個層面上,也考慮怎樣給觀衆帶來一些驚喜。

娛樂資本論:現在選角行業的體量有多大?有量化概念嗎?

姚遠:這三年真的是大浪淘沙,有很多不符合市場要求的公司都被淘汰掉了。2019年之前,我做過一個基礎調查,那時候大概有300多家選角公司,目前可能也就有30家左右,縮水到隻剩下10%了。

娛樂資本論:同人星光現在的規模大概怎樣?去年做了三部市場回報很不錯的劇(《冰雨火》《蒼蘭訣》《風吹半夏》),接下來還有哪些項目可以分享一下?

姚遠:主力人員将近 20 個,我們團隊還是比較穩定的。接下來的話,還有《狐妖小紅娘》,去年拍完了《月紅篇》,今年會把剩下兩篇拍完,作為第一國漫,這個項目的粉絲基礎和潛力非常大,而且制作公司特别注重品質,相信是特别值得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