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金融行業資料治理實踐與趨勢探析

作者:科技金融說

數字中國頂層規劃出爐,“數字經濟”再度成為市場熱點。

中共中央、國務院于近日印發的《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提出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夯實數字中國建設基礎,系統優化算力基礎設施布局。

“科技金融說”發現,《規劃》中重點提及了數字中國整體架構的相關舉措,即“2522”。其中,第一個“2”指的就是夯實數字基礎設施和資料資源體系“兩大基礎”,對應的是數字基礎設施和資料要素兩個領域。

近年來,資料作為數字經濟時代最基本的生産要素,如何充分挖掘其價值,對于各行各業來說都愈發重要,金融行業更是如此。本文“科技金融說”将重點從金融資料治理等方面探析金融行業資料應用現狀與趨勢。

金融資料治理标準化建設

數字化時代,面對海量資料,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陷入金融資料标準化缺乏的窘境中。

“許多金融資料不統一,這樣不僅會大幅增加對外拓展業務的溝通成本,同時也會因為一些金融資料計算口徑不夠一緻,導緻客戶(使用者)對于有效性的懷疑,影響部分合作程序。”某金融機構從業人士指出。

為解決金融資料标準化缺乏所産生的一系列問題,相關政策相繼推出。

2021年央行釋出的《金融業資料能力建設指引》,為金融機構開展資料工作指明方向、提供依據,引導金融機構加強資料戰略規劃、着力做好資料治理、強化資料安全保護、推動資料融合應用,充分釋放資料要素價值;

2022年1月央行印發的《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年)》也提出,要全面加強資料能力建設,在保障安全和隐私前提下推動資料有序共享與綜合應用,充分激活資料要素潛能,有力提升金融服務質效;

2022年3月《中國銀保監會銀行業金融機構監管資料标準化規範(2021 版)》(以下簡稱“EAST5.0”)的釋出,更是提升了以資料為抓手的監管合規能力建設的迫切性。

受此影響,越來越多金融機構,包括銀行、保險、消費金融、金融科技等公司開始紛紛探索金融資料标準化。

其中,從銀行業來看,中信銀行在資料标準化實踐過程中引入了資料字典技術和方法。據悉,之是以引入資料字典技術和方法,中信銀行主要從以下三方面考慮:一是資料标準是針對銀行關鍵、共享類資料項的規範性定義,沒有覆寫所有資料項,導緻資訊系統資料模型設計中部分資料項缺乏資料标準參照;二是資料标準體系由業務部門建立,其計劃和節奏不能完全與資訊系統建設計劃比對,導緻某些資訊系統的資料模型設計缺乏資料标準參照;三是資訊系統實體模型設計中所參照的某些技術屬性(比如字段類型)與具體資料庫系統相關,而資料标準無法展現資料庫系統的實體特性。資料字典的引入則可以很好地解決以上問題。

浙商銀行将資料治理視為基礎性、長期性的工作,通過持續的資料品質改進,在制訂全行資料标準的同時,建設企業級資料治理平台。據悉,浙商銀行資料治理平台的建設目标,需要克服組織結構碎片化的現狀,将200多個分散的系統向協同化轉變,制訂符合高資料價值密度的品質評估标準,避免需求驅動機制下存在的無序和重複問題,通過資料應用的整體規劃和全生命周期管理,使該平台可以提供全局性的資料整合及資料共享服務。

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來看,馬上消費金融在資料标準化治理方面形成了一套“自上而下、協調一緻”的資料治理業務體系,能夠有效覆寫資料全生命周期,全面支撐零售金融場景資料賦能。

據了解,馬上消費長期緻力于大資料新基建,不斷夯實大資料平台能力基建、大資料模型能力基建及大資料治理能力基建,整個多源異構資料治理體系建設旨在通過建設3大基礎能力,賦能核心業務分析決策,實作5個方面(降低開發成本、沉澱資料資産、提升資料品質、實作資料價值、驅動業務創新)的業務價值。

“資料的服務治理是一個體系化工程,須從标準、流程、系統及度量方面全方位對服務進行持續治理及改進,才能使服務應用系統的架構保持有序、标準、合理,進而快速、高品質地響應業務需求,有效地實作業務價值。”中郵消費金融科技發展部副總經理劉鋒曾在活動上指出,“沒有度量就沒有改進,服務治理要通過資料采集對應用系統進行分析度量,識别存在問題,制定精确的治理和改進措施。”

據了解,中郵消費金融對應用系統現狀進行準确分析後,将标準化及度量貫穿服務治理全領域,以标準落實到流程,流程落實到治理系統的方式,将各服務治理系統流程和資料拉通形成合力組成平台,打造完整的服務治理體系,為公司建構持續、高效、靈活的開發運維體系提供堅實基礎。

實作資料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業内報道指出,金融資料标準化的建設,絕非設計技術平台就能解決,更不是做完資料标準化再建技術系統,而是一個長期的、疊代的、滾動的且分步驟實施的程序。

但在這一程序中,如何在資料價值充分挖掘以及資料安全保護之間做好平衡,對于金融行業來說無疑是關鍵。

近年來,《網絡安全法》《資料安全法》和《個人資訊保護法》的陸續實施,也在從戰略層面指導金融從業機構将資料安全與管理、隐私保護貫穿于資料的采集、存儲、流通、應用以及銷毀全環節,制定資料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實作資料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相關金融機構以及一些金融科技公司目前也有所實踐。

據悉,馬上消費金融在整個資料建設過程中所做便不隻是系統建設和資料建設,還包含流程建設,同時還涉及公司的組織建設。該公司表示,資料建設的關鍵指出就在于“真正的數字化實踐”,以資料中台、AI中台、業務中台三大數字化中台設施為基礎,強化資料管理應用能力,推動營銷、風控、營運、資管等全業務流程數字化再造,建構開放、智能的數字化零售金融體系。

在今年1月6日,樂信在釋出2022年消費者權益保護報告稱,樂信資料安全治理體系明确了資料的使用、存儲、傳輸場景,建構由資料安全組織管理、合規治理、技術防護“三部曲”組成的覆寫資料全生命周期的防護與治理體系。同時,為進一步加強資料安全底層能力,樂信近期還更新九項核心技術,包括資料加密與密鑰管理、資料共享系統、資料分類分級、安全風險評估、資料防洩露管理、資料庫安全審計、入侵防禦預警阻斷、資料資産洩露監控、資料應急響應等,技術能力全面提升。

第三方智能分析決策服務提供商-同盾科技,基于金融行業需求所建構的全生命周期資料安全解決方案也凸顯了一定的優勢。

據了解,同盾大資料平台是同盾核心的資料基礎設施,為開發、營運、産品、數倉、模組化等不同角色人員提供資料存儲、ETL、查詢、分析和計算一站式平台,為反欺詐、信貸風控、機器學習、圖計算、資料倉庫等不同業務場景提供資料存儲和計算能力。此外,同盾科技基于知識聯邦的智邦平台,在全球範圍内首創聯邦資料安全協定,也能夠從最底層資料層面實作隐私保護,滿足場景需求,增強安全性,在金融風控、聯合營銷等需要模組化預測的場景中具有廣泛的應用。

百融雲創建構的隐私保護計算平台Indra由基礎資源層、中間件服務層(管理單元、計算單元、聯邦學習)及應用層組成,包含基于OT的PSI和聯邦學習兩大部分,能夠支援最大的求交資料量集達到10億*10億,保障多個參與方在資料要素不出本地的前提下,實作資料要素的共享、互通、計算、模組化,在保證資料要素不洩露給其他參與方的同時,釋放資料要素的價值,發揮數字生産力的作用。

結語

資料是數字經濟時代的基礎,也是金融行業高品質發展的核心。從目前金融機構以及相關金融科技公司的實踐來看,在資料治理、資料價值再造等方面已經取得了一定進展。但是,面對新階段、新要求,如何在這場自上而下的體系建設中邁出更新的一步,仍是關鍵。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