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乒乓之絕地反擊》上映後因票房不高被一些媒體嘲諷,但其口碑沒有下降反而上揚,證明看過電影的多數觀衆都認為該片是超值的。
這部電影從筆者角度看之是以感到超值,可能有三點原因:
一是故事并不是套路化,在已知曆史的前提下依然跌宕起伏。
二是小細節非常到位,對于重視細節的觀衆觀影體驗極好。
三是太會選演員,幾乎每個主要角色和原型在形神上都相當接近。
本文要說的一個角色并不是五虎将,而是一位奇兵,俞灏明飾演的王遙。
一、原型
俞灏明飾演的王遙在國球曆史上是有原型的,他就是削球手王浩。
有一些不太了解乒乓球尤其是不了解國球曆史的觀衆一看到王遙的原型是王浩就開始吐槽,王浩不是和馬琳、王勵勤一批的隊員嗎?著名的“二王一馬”組合,連續拿過三屆奧運會亞軍,直拍橫打技術獨步全球,這部電影是在瞎編。
王浩當然不是王皓,這位國手出生于1966年,身高一米八三,8歲學習打球,11歲入選省市隊,15歲入選國家隊,右手橫握球拍,削球攻守結合打法。
觀衆們比較熟悉的王皓出生于1983年,也是15歲進國家隊,論年齡和王浩幾乎是兩輩人,論資曆的話,王浩和隊友一起獲得1987年世乒賽男團冠軍時王皓的教練王濤還沒入選國家隊。
王浩比瓦爾德内爾小一歲,他們倆第一次參加世乒賽時都屬于新星,不過,和瓦爾德内爾一個時期,對于王浩來說可能是幸運還可能是不幸。
二、演員
與其說《中國乒乓》導演組會選演員,不如說俞灏明确實長得太像王浩,如果你看王浩年輕時的照片,相信很多人都會有一種感覺,這難道不是俞灏明年輕時的照片?
從容貌上看,俞灏明和王浩至少有七八分相像,俞灏明一米八的身高和王浩也非常接近,三十多歲的俞灏明飾演二十七歲的王浩起碼在年齡上也比較合适。
在筆者看來,俞灏明和王浩這個角色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相似之處,他們在職業生涯中都曾受過嚴重的傷。
王浩21歲就随隊友拿到了斯韋思林杯,但他認為自己不是主力隊員,不算真正的世界冠軍,是以他發奮努力希望能夠以主力隊員身份奪冠。
可惜,王浩從1981年到1989年先後受過三次大傷,都是出現在肩部,這對于乒乓球選手來說簡直不要太殘酷,為此他三進三出國家隊。
三次受傷後王浩和國家隊漸行漸遠,他在德國做完手術康複後直接留在德國一家俱樂部打球,待遇比國内高很多,這是很多當年的國手都選擇的道路,《中國乒乓》中也有展現,教練就勸球員退役後去國外打球賺幾年錢。
1991年世界杯團體賽和1993年世乒賽,國家隊先後兩次征召王浩,他都義無反顧辭掉國外的高薪工作傳回國家隊備戰,這份決心一方面說明了他實力确實足夠強大,另一方面也說明他為國出戰的熱情絲毫未減。
作為演員的俞灏明其實也有過和王浩相似的經曆,20歲的俞灏明通過快樂男聲出道,之後迅速在娛樂圈走紅,可惜他23歲時在拍戲時受重傷,身體遭受重創的同時還在網上一度被一些不明真相的網友網暴。
受傷兩年後,25歲的俞灏明複出,經過不懈努力再次在娛樂圈翻紅。
從人生軌迹上看,雖然王浩和俞灏明不是一個年代也不是一個專業,但兩個人居然有着非常相似的經曆,年紀輕輕出道,一個奪冠一個走紅,很快因傷被迫半隐退,都在二十五歲重新出道,一個再次奪冠一個再次走紅。
這麼一看的話,俞灏明在《中國乒乓》中飾演以王浩為原型的王遙,豈不是天意。
三、奇兵
《中國乒乓》的主要角色是鄧超飾演的戴敏佳(蔡振華)和國家隊五虎将,俞灏明飾演的王遙在片中隻是一個奇兵角色,在1993年哥德堡世乒賽之前才突然被征召,結果卻在形勢大好的情況下被瑞典隊翻盤。
王遙在片中的角色似乎是一個奇兵,可惜是一位失敗的奇兵,這個設計可能會讓觀衆覺得俞灏明這個角色有些多餘。
實際上,王浩在國球曆史上确實是奇兵,但他首先出戰的是1991年的世界杯團體賽,當時蔡振華總覺得隊伍裡缺少一個元素,那就是削球手,雖然國内不缺削球手,但當時正好是新老接替出現斷檔,同時新老打法也在過渡,是以蔡振華想到了在歐洲打球的王浩,讓領隊給他打電話詢問是否能回國備戰。
王浩接到電話後絲毫沒有猶豫立刻帶着女友回國,他心中一直憋着一股勁希望能拿一次真正的世界冠軍。
1991年的巴塞羅那世界杯團體賽,再次回到國家隊的王浩擔綱主力,他一路過關斬将幫助國乒男隊闖入決賽,對手是如日中天的瑞典隊。
中國隊派出當時的最強陣容,馬文革對陣瓦爾德内爾,王濤對陣卡爾松,原本要上兩場的王浩臨時改為三單對陣林德,這應該是中國隊最早的“二王一馬”組合。
結果馬文革力克瓦爾德内爾,王濤險勝卡爾松,王浩則在第三局中打崩了林德,中國隊三比零戰勝瑞典隊奪得世界杯男團冠軍。
打赢最後一球,本來想過好幾種慶祝方式的王浩直接躺在了地上,隊友們沖過來壓在他身上,這一幕在四年後的天津世乒賽上被王濤重演。賽後王浩痛哭失聲,把全隊都給帶哭了,這一刻他等了很久甚至一度以為不會再有。
正因為1991年王浩的精彩表現,當1993年哥德堡世乒賽到來時,蔡振華再次征召王浩,此外還帶上了隻有17歲的劉國梁。
但是,劉國梁在男單比賽中太過于緊張導緻首輪脆敗,是以在男團比賽中蔡振華隻能繼續倚重老将。
決賽中瑞典隊讓卡爾松出戰兩場,這個安排被蔡振華猜中,于是他安排王浩打兩場,試圖先聲奪人,王浩拿下卡爾松,王濤拿下佩爾森,即使雙輸瓦爾德内爾,馬文革在最後一場也能輕取卡爾松。
結果正如《中國乒乓》電影裡那樣,王浩第一場在優勢局面下被卡爾松逆轉,雖然馬文革擊敗了瓦爾德内爾拿到意料之外的一分,但随着王濤同樣意外落敗佩爾森,王浩意料之中輸給瓦爾德内爾,中國隊一比三落敗。
可能是因為篇幅有限,《中國乒乓》隻拍了王浩的哥德堡比賽決賽,對王浩先後參加的兩屆世界杯團體賽隻能舍棄,這就給一些觀衆帶去了一些疑惑,不清楚為什麼電影裡會突然出現俞灏明飾演的王遙,實際上這位奇兵确實曾為國乒隊立下過汗馬功勞。
《中國乒乓》用孫俪和一位演員的對話給王遙(王浩)以及刻苦訓練削球的俞灏明做了一個總結:
他打得怎麼樣啊?
他打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