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濱沙之城 樓蘭故鄉——《中國影像方志》新疆卷·鄯善縣篇(四)

作者:吐魯番零距離

濱沙市,樓蘭的故鄉

- 《中國形象方志》

新疆卷玉山縣(四)

當代記憶

有人說玉山是一座故事之城。幾千年來,城市和沙子牢牢地依附着,但沒有被吞噬。

還有人說,這是因為城市不在空中,無論風有多大都會被避開。

其實,燕山與沙之争從未停止過,正是經過了幾代人的努力,才是今天的理想狀态。

燕山縣林草原局趙剛說:"以前我們種樹之前,每年的3月、4月、10月都會有很多沙塵暴,風力最強的時候,可以達到89級。

自2013年以來,玉山縣林業廳一直在開展沙漠邊緣治沙生态系統建設,大力推行人工造林,種植梭子、胡楊、柳樹等耐旱植物,總面積約6500畝,形成綠色生态屏障。

沙漠水稻種植者餘子涵說:"這是駱駝刺,原來我們剛來的時候,什麼都沒有,現在有一些水蒸氣,已經長出來了。"

來自黑龍江的餘子涵和她的丈夫于2016年開始在庫姆塔格沙漠邊緣嘗試水稻種植,當年取得了成功。

餘子涵說:"根系開闊,根系其實每棵樹都有這麼大的産量,它的實際産量不如肥料高,但是特别好吃,品質特别高。"

在沙漠中種植水稻意味着人們也可以在沙漠中獲得食物。但在此之前,很多人不相信。

"中國有21億畝的沙漠,現在地下水很多,至少有3億畝的水稻可以種植,"沙漠水稻種植者餘子涵說。3億畝對中國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數字。"

早在20世紀90年代,内蒙古通遼開啟了第一個沙漠水稻試驗,如今,單産高達每畝500公斤。

2018年,袁龍平海的水稻研究團隊将在迪拜熱帶沙漠進行種植實驗,最大産量為每英畝500公斤,這是中國科學家為改善沙漠地球生态環境做出的"中國貢獻"。

但有人擔心,在沙漠裡種水稻,不會太浪費水資源嗎?餘子涵說,他們現在采用的是襯裡技術,在70厘米到1米的沙子下面,防止化肥滲漏的塗裝工作,這樣不僅不會浪費水,而且水比葡萄還多。通常一英畝的沙漠大米使用超過400立方米的水,而一英畝的葡萄使用超過1000立方米的水。

為了充分利用水資源,他們還提出了"一水五"的節水方法。

餘子涵說:"這邊的泳池,我們可以手動遊泳,對當地旅遊經濟也是一種促進。"

在沙漠中遊泳是一種新奇的體驗。池中的水在稻田後排使用,在那裡可以養魚,泥和其他水産品,在水稻收獲後,種植蘿蔔,最終流入下面農民的葡萄園。

沙漠的邊緣是一個無盡的葡萄園。1979年,燕山縣被評為"國家級葡萄生産基地"。近年來,全縣葡萄種植面積保持在25.75萬畝。

1998年,國家正式将玉山縣命名為"中國哈米瓜故鄉"。每年5月至10月可以采摘50,000畝的哈米瓜,具體取決于物種的成熟期。

燕山縣已被證明礦産資源豐富,石油、天然氣、花崗岩、煤炭等礦産多達40種,是吐哈油田的主要産區。石化、石材、有色金屬、特色農業等構成了縣級經濟的支柱産業。

黃沙、綠海、工業區,交織成今天的美麗畫面。絲綢之路的百年古道在過去一個世紀中發生了變化,并演變成一種不同風格的當代沙漠城市。這是美好的新時代,這是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家園。

附言

黃沙與綠色和諧,迷人的葡萄結構變成了一個奇特的"火洲"農業文明。

西方文化,中華文明,散落着文明的碎片無處不在。

維吾爾藝術,中原藝術,完美地設定在它的每一個角落。

放下主機闆

它承載着古代樓蘭文明遺迹的精神。

它展現了當今新疆的新面貌。

有人說這是一個活生生的樓蘭。

但樓蘭已經成為一首完美的歌,燕山依然精彩絕倫。

來源:吐魯番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