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優秀的企業一直遵循資料驅動的原則,讀“位元組跳動放慢節奏:雙月OKR調整為季度OKR”有感。幾天前看到界面發的這篇文章,想

作者:幽默阿龍聊管理

優秀的企業一直遵循資料驅動的原則,讀“位元組跳動放慢節奏:雙月OKR調整為季度OKR”有感。

幾天前看到界面發的這篇文章,想起了當年戴爾(中國)。記得20年前一個同學從阿爾卡特去了戴爾(中國),告訴我戴爾是按Q(quarter)考核和淘汰人員的,出于好奇,看了看戴爾(中國)的高壓式銷售模式。

要求銷售年增長要達到行業平均增長3倍(當時中國it年增長率18%);

連續兩個季度沒能激活的客戶将會從現在的銷售組合中拆分出來。每個銷售組合在不斷拆分出客戶的同時,必須實作每季度比上季度增長15%的銷售額;

銷售壓力不僅落在銷售代表身上,也傳遞到戴爾(中國)的最高層,戴爾(中國)區總裁在業内被戲稱為“two-quarter-man”。

……

再回過頭來看看位元組,也一直執行雙月OKR(政策與戴爾中國幾乎同出一轍)。

核心業務崗位的OKR基本都是DAU或者收入等資料名額,位元組跳動有一套精準計算每個業務團隊的成本和産出(DAU或收入)的算法。

這套方法論和考核方式成為此前抖音、今日頭條等産品高速增長的基礎。

……

所謂OKR,是由一個目标(Objective)和多個可量化的關鍵結果(Key Results)組成。目标用來明确方向,關鍵結果用來量化目标。這樣可以使團隊和個人聚焦在一個有挑戰的發展方向上,并集中精力做出可衡量的貢獻。

看了看位元組的OKR,基本都是DAU或者收入。對應傳統零售,其實DAU(日活)就是來客數,收入就是銷售額。我曾經服務過的B公司,這兩項也是KPI的考核名額,但大部分區域的上司層對銷售的關注遠大于對來客數的關注,大家更喜歡走捷徑(大宗/團購)來沖擊銷售目标,恰恰忘卻了來客是基礎、是零售業的根基,隻有不斷的拉新、增加購物頻率和增加複購金額,才能推動銷售朝着良性方向發展。

當然,任何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都會遇到瓶頸,正如:全行業增長紅利見頂,抖音、今日頭條等成功産品的增長越來越難,雙月考核以及資料驅動讓很多員工疲于應付,效果适得其反。

凡事都有兩面性,雙月考核有其獨特的優點,必然也有其缺點。如:

容易讓團隊短視,并缺乏長遠發展的耐心。

會議準備時間長(甚至有的部門會排練),但資訊增量少,有品質的讨論少。

等…

求真務實、坦誠清晰。文檔清晰簡單,不堆砌材料,不包裝不走形式。這樣的會議才有效率,這樣的企業才有發展。

記得我原來的上司去找G老闆彙報時,老闆總說一句話,把電腦關了,别讓我看“小電影”。後來還特意給全集團管理人員發了一本書《一頁紙項目管理》。

#頭條創作挑戰賽#

優秀的企業一直遵循資料驅動的原則,讀“位元組跳動放慢節奏:雙月OKR調整為季度OKR”有感。幾天前看到界面發的這篇文章,想
優秀的企業一直遵循資料驅動的原則,讀“位元組跳動放慢節奏:雙月OKR調整為季度OKR”有感。幾天前看到界面發的這篇文章,想
優秀的企業一直遵循資料驅動的原則,讀“位元組跳動放慢節奏:雙月OKR調整為季度OKR”有感。幾天前看到界面發的這篇文章,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