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哪個不種地的人會不想種地呢?這款種地綜藝卻把少年們摧殘得花容失色

作者|謝明宏

編輯|李春晖

我們是有點種地基因在血液裡的。

那種原始的渴望,包括但不限于:在花盆裡搞點蔥、韭菜、藿香,去農家樂親自拔蘿蔔、追着走地雞滿院子做有氧,看見荒蕪的空地第一反應是“這片兒種點地瓜、山藥蛋肯定長得好”……

搜尋引擎輸入:華人、花園、種菜這三個關鍵詞,你能得到一大堆新聞報道。某女士50多歲的婆婆,飛到澳洲幫忙帶孩子,空閑之餘将家中不成器的花園改造成了遠近聞名的小型蔬菜基地。不僅自家吃不完,還能送鄰居,自給自足的生态循環引得歪果仁啧啧稱奇。

不過,大概和封建土地配置設定制度有關,中國人的農業意識缺乏集約化思維,總是盯着一畝三分地搞事,走精緻化、家庭化路線。且看英綜《克拉克森的農場》,BBC前主持人傑瑞米愛上種地,動不動就在農業機械上預算25萬英鎊。這投入這規模,真是讓我等望而卻步。

與《向往的生活》那種詩意的小農作業不同,傑瑞米守着6000畝土地,兢兢業業勞動一整年後盈利144英鎊。咱就是說,傑大爺回BBC當一周門衛恐怕都不止這點收入吧!

必須推薦傑大爺從我們的《緻富經》裡學習經驗,不要癡迷現代機械,選對養殖和種植方向也很重要!就像鬥地主資訊流廣告裡演的——大雪将至,你選擇煤炭還是小麥?選擇小麥,遭遇極寒天氣損失嚴重。選擇賣出,大虧一筆。

真要說到賺錢,選擇永遠比種地技術重要。但如果回歸天性,動手參與恐怕才是唯一的快樂源泉。而當我們隻能隔着螢幕“觀賞”種地,我們究竟在賞些什麼?

種地的少年

“這兩年的節目像一個連續劇,你看姐姐在那兒《乘風破浪》,哥哥在那兒《披荊斬棘》,還有一群少年在種地。”龐博在《脫口秀大會》裡的調侃,終于被自己在《種地吧》的親身感受所“打臉”:“對不起,來這兒15分鐘,已經知道我在胡說了。”

能讓脫口秀演員“口服”的,真的隻有赤裸裸的勞動量吧。《種地吧》好看的地方,倒不在于網友自來水愛說的“種地文男主有臉了”(畢竟白皮少年比黑皮糙漢還差了點意思),而是紮紮實實的勞作任務。

先說基本情況,節目錄制地點在杭州西湖區三墩鎮,當地是兩季水稻加一季小麥的水熱條件。兩季水稻分别為春夏播種、夏秋收割,小麥是冬季播種、春末收割。少年們開始錄制的時間點,是收割水稻加搶種小麥的秋季。時間緊任務重,動不動就是10個人收割140畝土地,搬運30噸化肥什麼的。

如此繁重的農活兒,洗去了少年的帥哥包袱,變成了田裡内男的。一個暴雨夜,通完水渠的少年卻直說開心不起來。這确實和想象中的田園不太一樣,李昊直言:“一開始我以為是養雞養羊啊,弄點醬油和臘腸。”嗐,這肯定是《向往的生活》看多了。

遺憾的是,《種地吧》用了大力氣把少年們摧殘得花容失色,卻還是缺乏出圈的熱度。既不如瘋狂懷舊的《無限超越班》,也不如穩定嗑糖的《半熟戀人》,有時甚至輸給糊綜《我們的客棧》。

究其原因,主要還是節目流程設計得過于原始簡單。幾期看下來,感覺節目還停留在試驗期,模式不夠成熟。

相比戀綜或戶外綜藝,《種地吧》的确沒有找到可以因循的套路,節目叙事總是簡單的“問題出現——嘗試解決——遇到新阻礙——最終解決”。比如通水渠的竹竿不夠長,那就再綁一根竹竿。烏鴉喝水式的思維,重複幾遍誰都無聊了。

同時,少年們也大多不出名,更沒有承擔drama劇本。為數不多的幾次沖突,和同行相比都太溫柔了。趙小童和收割機師傅鬧過一次,趙一博和李耕耘關于排水溝挖掘問題吵過一次。都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可不如其他綜藝心眼多。

明星嘉賓的作用也很奇怪,相當于去田間地頭送溫暖的扶貧幹部吧。張紹剛和麥家下鄉,安空調解決了農舍取暖問題,順帶為少年掃盲“熙”字下面是四點不是三點。

龔俊、龐博、小佳去小超市為少年們采購物資,弄得老闆喜笑顔開(無人問津的鍋都清庫存了)。還是志勝的實在令硬糖君激賞不已,電焊神童真的給少年們焊了一個結實的鋼筋籃球框!

種地的男人

糙漢男主霸氣寵妻,女主被他寵得嬌氣又慵懶!每當看到這樣的簡介,誰會拒絕點開小說瞥兩眼呢?我們對種地糙漢的鐘情,與歐美主婦對消防員和水管修理工的癡迷是一樣一樣的。

有部老港片,是硬糖君心裡的糙漢影視TOP1。城市中的OL女主溫碧霞得知男友在緬甸被綁架需要贖金,意外得到小混混張耀揚從大佬那兒盜取的鑽石。事情敗露後,兩人攜手前往緬甸經曆各種天馬行空的冒險。片中張耀揚的身材真讓人斯哈斯哈,寬肩窄腰翹臀還有腰窩,痞痞一笑加憨憨個性真是恰到好處的性張力。

感謝短視訊,讓我們在鋼筋森林裡還有一隻望遠鏡去窺探糙漢的日常。硬糖君曾經瘋狂迷戀的肖辰逸,是在雲南昭通市鎮雄縣的種地部落客。實話說,他種地的技術和下面條水準真不咋樣,但耐不住一身腱子肉給人踏實牢靠的感覺。

有一期,他脫了外套剩件背心用電鋸伐木,手臂上的肌肉線條和青筋真是深得歐美澀澀片的精髓。

那是拉電鋸嗎?那是在拉動我心弦!你以為評論區是對田園生活的無限向往,其實前排全是色胚在危險想象。有人關心“手手怎麼受傷了,心疼給吹吹”,下面網友調侃:“你的算盤響得我在江蘇都聽到了。”

“石村小月”那種夫妻種田号硬糖君也愛看,兩人磕磕絆絆六年的故事看得人眼淚吧嗒吧嗒往下掉。小月的丈夫阿丁,曾被小月父母嫌棄學曆和出身。阿丁拉着行李離開望着小月淚眼婆娑的模樣,太讓人心疼了。

阿丁在村漢裡絕對是清秀的,不過“嘴冷心熱”的個性有時讓人受不了。有個視訊,他嘴上抱怨小月起得晚,上了集市卻記得買妻子無意提起過的皮筋。小月在醫院陪床照顧婆婆,阿丁給媽媽做了豬腳湯的同時,考慮到小月的胃口又單獨拌了份辣豬腳。這男人除了嘴硬一點,對老婆好和幹活真是沒得說。五六十斤的大圓木,扛個十幾根愣是不哼一聲。

還有比較邪門的“種田雙男主”浩航兄弟,常被評論區調侃《退役兵王和他的小嬌妻》。硬糖君也不想曲解兄弟情,可是每次小航生氣浩哥都會用心哄他诶。關鍵也不是親兄弟,誰有辣麼好的耐性。

有次浩哥做了烤魚,小航把飯吃得精光說:“說實話,你這個菜很一般。”浩哥立刻擡手:“今天沒抽到你,來勁了是吧!”還有回,浩哥正在地裡拔蘿蔔,小航抱着一根牛尾巴回來。浩哥問他哪來的錢,小航狡黠的說:“你錢包裡不是有嗎?”

兄弟式的相處模式,然後一個糙漢一個奶乖,配合鄉村圖景比耽改劇更好嗑。

種地的綜藝

中國古代的文人也種地,不過水準多堪憂。陶淵明可能除草不勤快,得了個“草盛豆苗稀”的局面,不仔細看還以為豆苗是雜草呢!

杜甫種莴苣,美滋滋地撒了種,過了20天還沒發芽。“向二旬矣,而苣不甲拆,獨野苋青青。”專門種的莴苣不理他,沒人管的野苋菜長勢喜人。

勸君少去瞎墾荒,農業頻道見真章。送君一本《緻富經》,碩果累累麥苗青。小時候看《緻富經》,真從裡面學到好多奇奇怪怪的農林知識。最荒誕的傳聞,是當年農業和軍事頻道沒分家的時候,一個灣灣細作通過該頻道刺探情報,卻被《緻富經》成功策反,通過養豬緻富。

财富無處不在,行動成就夢想。誰沒有被其中曲折動人的故事激勵過,想去養殖竹鼠、螞蚱、石蛙、上房雞、趕海鴨呢?作為一名資深觀衆,硬糖君總結節目套路如下——主人公目标堅定,不顧家人反對創業,初有起色後毀于一場無情的天災,妻子共渡難關後終于成功,年入千萬。

投資需謹慎,養殖要當心。沒有詳細考查匆忙下海,很容易讓《緻富經》變成《緻負經》。

而從經久不衰的《緻富經》,到把明星下放鄉裡的《明星到我家》,再到涉及種地元素的《向往的生活》,以及如今完全以種地為主題的《種地吧》,種地一直是綜藝品類裡的一朵奇葩。

這些節目中的種地場景,大多與真實鄉村生活有較大出入,部分閱聽人會産生真實體驗的心理落差。張柏芝在《明星到我家》裡,曾以喂豬片段出圈。但仔細看她斬斷的那一點蕃薯藤,就知道根本喂不飽栅欄裡懷着殷切目光的豬豬。硬糖君老媽小時候放學去割豬草,都是帶着大竹簍的。回家後再弄碎,混着糠和剩飯倒食槽裡。

《明星到我家》更像是角色扮演類的遊戲,明星知道自己不是真媳婦兒,素人也知道明星要來演上一段。是以播完後,觀衆根本不在意種菜、采茶、喂豬、打水的勞作内容,隻記得秋瓷炫帶孩子的窘迫,李金銘面對妯娌關系惡化的尴尬,以及黃聖依與婆婆勞作時的beef。

《向往的生活》則是一種拟态環境,就他們平時那點勞作量,是不足溫飽的。印象裡,最累的可能就是插秧和拔蘿蔔。而張子楓和彭昱暢拔蘿蔔那期,蘿蔔全部都開花了。

隻要你種過就知道,蘿蔔一開花口感就像棉絮似的難吃,是以節目錯過了作物的最佳收割期。倪妮楊穎下田撈螺蛳,基本也屬于玩水,實在不如看人在短視訊裡掏黃鳝有趣。

有的節目不肯賣力氣感覺假,但真實感滿滿的《種地吧》也有些勸退。在種地虛實度的把握上,未來的綜藝還需進一步探索。因為太累的話,可能會讓觀衆反應過來:原來我隻是喜歡看帥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