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火遍全網的“烏梅子醬”居然不存在?!

作者:農視網

“你淺淺的微笑,就像烏梅子醬...”

要說起最近最洗腦的歌曲那一定是李榮浩的這首《烏梅子醬》連各電商平台對“烏梅子醬”的搜尋量都增長了200倍 有商家已經把商品文案改成了“李榮浩的甜甜烏梅子醬”還有不少網友表示“馬上下單了同款,感受一下甜甜的愛情!”

《烏梅子醬》的靈感是燒鵝?

大多數人在吃燒鵝的時候,焦點通常集中在“鵝”上:必須選用飼養180天以上的黑棕鵝,必須是荔枝木,入口要皮焦香酥脆,肉細膩綿潤,皮肉中夾着一層水嫩的脂肪,一口下去能biu出汁水,咀嚼中還能嘗到五香的滋味…然而優秀的創作者總能從普遍中發現不尋常,同樣是燒鵝,歌手李榮浩記下的是搭配燒鵝的那碟不起眼的梅子醬。在蘸了一口酸甜梅子醬之後,他靈感爆發。

火遍全網的“烏梅子醬”居然不存在?!

火了的不止歌,還有“烏梅子醬本醬”,淘寶搜尋量一周上漲843%!不知道《烏梅子醬》是否唱出了愛情的美好,但它實實在在撩動了很多人的胃!

火遍全網的“烏梅子醬”居然不存在?!

沒有烏梅這種水果?!

“烏梅子醬”很多人覺得新奇,但烏梅卻不陌生。不少人第一次見到“烏梅”,是在江南水鄉古鎮或者熱門景區裡,小商販售賣的“新鮮烏梅”。這種外觀烏黑油量,渾圓飽滿的果子,看起來甚是誘人,卻不是烏梅,而是剪了頭的葡萄(提子),又叫嘉寶果。

火遍全網的“烏梅子醬”居然不存在?!

烏梅之名,始見于南北朝梁代陶弘景所編著的《本草經集注》,後明朝《本草彙品精要》記載“五月采,将熟大于杏者,以百草煙熏至黑色為烏梅,以鹽淹暴幹者為白梅也。”《本草綱目》則記載“取青梅籃盛,于突上熏黑”,即成烏梅。

通俗來說,烏梅是一味藥食同源的中藥,是用未成熟的梅子果實(也就是我們說的青梅)熏焖至色黑,幹燥而成,具有斂肺、澀腸、生津、安蛔的作用。

火遍全網的“烏梅子醬”居然不存在?!

、國家進階營養師、執業中藥師王靖雲向記者介紹,烏梅除了作為藥用,還能作為保健食品食用,例如烏梅幹、烏梅汁、烏梅膏、烏梅粥等。中醫養生裡,春季對應養肝,而五味中酸味入肝,是以春天稍微吃點酸的食物對養生也有好處。但是因為烏梅性酸,胃酸多的,胃食管返流的不能多吃,空腹狀态下也不要吃太多。

故事要從很久以前說起...

作為中國最古老的調味料之一,梅子醬少說也有3000多年曆史,比醋還早了近1000年,至今仍是南方人家必不可少的調料,卻鮮少被除此之外的地區所熟知。能低調地偏居一隅數千年,成為要吃燒鵝時不能沒有,不吃時又想不起來的存在——梅子醬這個神奇的酸甜滋味,究竟是怎麼做到的?

作為原生于中國的植物,梅在商朝殷高宗的吃喝日常裡就存在了;三國時期,曹操行軍一不小心就能路過梅子林,還跟軍隊說“甘酸可以解渴”;到了唐朝,梅子更是李白那個愛情純真畫面“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的核心靈感。

火遍全網的“烏梅子醬”居然不存在?!

那時的梅,跟如今北京胡同裡的柿子樹,廣東院子裡的荔枝樹一樣,随處可見。每到春末夏初,梅子挂滿樹梢,酸爽的滋味便會攪動得舌尖唾液泛濫。作為愛吃民族,不對它做點什麼,簡直有違于大自然的饋贈。

《風味人間》第二季就記錄過保留在潮汕地區,傳統梅子醬的做法。“采摘後的青梅,口感酸澀,要先腌漬”,加鹽腌漬的叫鹹水梅,直接放在密封罐子裡,就是可以随時使用的酸味調料;放到烈日下曬到脫去一半水分的是半幹梅,不僅存儲更省空間,也比鹹水梅多一分香氣。

火遍全網的“烏梅子醬”居然不存在?!

原本遍布全國的腌梅傳統,因南北宋時期的曆史大降溫和随後的人口遷徙而逐漸走散。隻有那些遠離天子腳下,擁有穩定氣候的地區,才保留住了制作梅子醬的習俗。它們大多在中國南部沿海地區,也是為什麼在今天,梅子是藏在雲貴兩廣福建民間的調味神器,而絕大多數入主中原和西北的人卻沒見過的原因。

烏梅不止可以熬醬,搭配不同食材,也有不同的風味!

酸梅湯

将烏梅、陳皮、甘草、山楂用清水洗幹淨,裝入茶包或棉布袋,放入鍋中倒入清水浸泡半小時。大火沸後轉小火熬煮1小時。加入冰糖悶煮2分鐘。關火,喝時撒上桂花。在常溫下,烏梅湯是很容易變質的,喝不完可在冰箱存放。

烏陳普洱茶

将陳皮、烏梅洗淨後,陳皮剪碎、烏梅剪開,将普洱茶、陳皮、烏梅一同放入茶壺中,注入開水,将第一次沖泡的茶水倒掉,重新注入開水,濾出茶湯飲用。止渴生津,消食養胃,适合口幹、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之人。

烏梅三豆飲

将烏梅、黑豆、黃豆、綠豆、冰糖各30克加水煮2小時代茶服。此方平淡和養,用的都是食物,煮出來酸酸甜甜,老少皆宜。

來源 | 極物、杭州吃貨、印象安徽IMPAH

編輯 | 王潤楠

主編 | 張越

監審 | 宋錦峰 楊全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