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9.6分,這個男人王者歸來!

還記得去年五月份,一部英國農家樂真人秀突然在B站爆紅嗎?

不僅豆瓣高達9.6分。

爛番茄新鮮度也高達100%。

最近它的第二季又播出了。評價依然好,豆瓣依然9.6。

不過,看一眼評論區你就發現,從第一季到第二季,整個的畫風好像變了不少。

第一季的評論區,總結來說就倆字,離譜。

而第二季呢?

有人說“看哭了”。

有人說“太難了”。

甚至還有人說,這就是一部熱血少年漫。

同一群人,同一個農場,同一檔真人秀,怎麼會變化這麼大?

首先我們還是得回憶一下,第一季講了些什麼。

簡單來說,《克拉克森的農場》第一季就是一個英國國民級賽車節目的主持人,回家開農場的搞笑故事。

最大的笑點在于,老哥作為一個天天開超跑、身家過億的超級有錢人,對于如何經營農場明明就一竅不通,又特别喜歡不懂裝懂。

于是他每次說“我有一個新想法”,都會搞出一堆沒用的騷操作。

比如什麼開蘭博基尼的拖拉機、用無人機來牧羊。

親自給羊裝電栅欄并且被電到。

剪羊毛被踢到關鍵部位。

整個紀錄片看下來,最後還給你來了個非常歐·亨利式的結尾:

暴躁老哥一通氪金,在農場辛苦一整年,最終收入多少?

144英鎊。

折合人民币也就一千出頭,簡單來說,就是這一年白幹了。

值得同情。

但是,也真的好好笑哦。

其實看第二季之前也有想過,第一季已經這麼好笑了,能想出的整活點子都用完了,第二季還能拍什麼呢?

《速度與激情》能直接飙車飚上太空,你們總不能也去月球種洋芋吧?

好在,《克拉克森的農場》的确沒有這麼離譜,反而選擇了一條更聰明的創作方向。

從第一季到第二季,它追求的不是一種感官層面的、噱頭的更新,而是在内容層面切入得更深了。

在這一季裡,老哥會做農活了、不犯低級錯誤了,甚至可以說是個有闆有眼的農場主了。

但這是否意味着他的務農之路就能一帆風順呢?

當然沒有。

甚至是,更難了。

如果說第一季還隻是新手村的話,第二季就是農場經營進階版。

這一季一上來,老哥就提出了一個新想法,他想在農場裡開一個餐廳。

為此他買了一群乳牛回來養(并驚歎于牛糞有多大)。

他研究了辣椒的一百種做法(在廚房咳成刀片嗓)。

整個農場洋溢在繁殖的快樂裡。

因為母牛要生小牛。

母雞也要生小雞。

這樣你才能在餐廳裡吃到牛肉和雞肉(寫着寫着我怎麼餓了)。

當然,他也大興土木,專門請人來搞設計和建築,以求讓食客們都能邊吃飯邊欣賞農場的美景。

看到這裡,你不禁感慨,和上一季相比,老哥的做事風格靠譜多了,對吧?

隻除了一點。

在做這一切前期籌備的時候,他還沒有得到相關政府部門的同意。而這個時候,他已經(白白地)花了二十五萬英鎊。

可能你也會覺得這事兒有點荒謬:一個農場主,在自家的農場開個餐廳,這種小事還要請示政府嗎?

很遺憾,如果你是一個英國農場主的話,答案真就YES。

更離譜的是,老哥要征求的,也不僅僅是一個政府部門的許可。

他要去找警察和交通部門交涉、要配合相關部門做考古調查、生态調查、要确認是否符合環保标準……

再往後還會發現,需要征得政府同意的,豈止這一件事。

你想在自家的礦場裡挖石頭,對不起,要申請垃圾傾倒許可。

你想在自家的農場裡開商店,對不起,要申請建設停車場的許可。

你想趕走會傳染結核病的獾,對不起,獾是保護動物不可以殺。

甚至于,你連在自家的農場裡開一條新路……政府都說不行。

看到這裡,我也和老哥一樣露出同款痛苦面具:

為什麼!!!

說好的農民當家做主呢!!!!

難道隻是種個地養個牛,就這麼難嗎?!

想必,這就是所謂的官僚主義吧。

官僚主義也并不僅僅展現在繁瑣的流程、難以取悅的官員、無休無止的案頭檔案、互相推卸責任的官樣文章。

還展現在複雜的鄰裡關系:老哥的農場本身,對于一部分村民來說,就是不受歡迎的存在。

(盡管真人秀節目大受歡迎)

從老哥的視角來看,真人秀是一塊活招牌,網紅經濟拉動了當地的消費産業發展。

但對于本地人而言,名人的到來打破了當地安靜的生活、舊有的秩序,他為村民們帶來了他們完全不想要的關注。

是的,這些村民們并不會因為上電視、你身價過億,就給予任何優待。恰恰相反,他們隻希望你趕緊滾回城市裡,滾得越遠越好。

由此你會發現,紀錄片還涉及了一個相當嚴肅的議題。

在鄉村振興這件事上,你選擇做一個保守派還是變革派?

又或者說,假如發展經濟和保護環境二選一的話,你會選擇前者還是後者?

假如在國内,當然是以發展經濟為先。

但在英國,最終當地議會還是以破壞環境等原因,駁回了老哥開餐廳的請求。

(雖然很慘,但不得不說,節目效果再一次拉滿了,恭喜)

縱觀《克拉克森的農場》一二季,其實整體的結構都是一緻的,就是“計劃-實作”。

老哥提出一個美好的計劃,再将它執行得一地雞毛。

通過凸顯理想和現實的鴻溝,來制造出巨大的笑點和戲劇性。

但兩季的差别,恰好就在于“計劃”的具體内容。

第一季的計劃本身就是不切實際的,是以主角所面對的困境,基本都是各種客觀條件、大自然的不可抗力。

比如各種極端天氣,數十年不遇的暴雨、四十年沒見過的幹旱和百年不遇的新冠疫情。

這背後所建構的,是一個都市人對于田園牧歌式生活的幻想,以及現實對于這種幻想的打破。

它告訴你,人要如何适應環境、要如何與大自然和平共處,這其中并不隻有美好的一面,也有相當痛苦的一面。

但這就是生活本身。有好有壞,有晴有雨。“回歸大自然”并不隻是一句口号,你也要真正明白,大自然究竟意味着什麼。

而在第二季裡,計劃本身并非不合理,最後卻還是無法實作。

因為這個失敗的過程本身,有了更深刻的現實意義。

這背後所展現的現實,是更複雜的現實,是充滿了規則、傾軋、利益糾葛的現實。

表面上看,故事裡被吐槽的是村民、區議會,但其實真正的潛台詞在于,我們要如何處理自己和社會、和時代、和國際政治的關系。

老哥的悲慘故事會告訴你,即使在偏僻的農場,即使你很努力地想過一種自給自足的生活……

你還是要和人類社會産生深切的聯系、還是要受到世界形勢的桎梏。

98後小哥Kelab可以說自己沒看過007,不知道什麼是NASA。

但他的生活絕對會受到英國脫歐、俄烏戰争以及新冠疫情所影響。

在這個時代,無論你多麼富有、無論你怎樣遠離塵嚣,閑雲野鶴、世外桃源的生活都并不存在。你找不到一座孤島,你逃不過時代的車輪。

這很殘酷。

這也是我們需要面對的現實。

那麼,我們究竟為什麼會這麼喜歡這部紀錄片呢?

或許真正讓人迷戀的,從來也不隻是主線故事、不止于農場主的過關打怪,更是很多瑣碎的、看起來無關緊要的小事。

比如在烈日下迎接一隻小狗的到來,看着它對你敞開肚皮。

比如走進清晨的牧場,與乳白色的晨霧融為一體。

又比如劇中難得的感傷時刻,将養了一個冬天的乳牛帶去宰殺的時候。

将乳牛送上運輸車以前,老哥和Kelab還會猶豫不決。

鏡頭流連于乳牛清澈的眼睛,你不知道它是否已經知道了自己将死的命運,卻還是表示得如此溫順。

而在此之前,他們也曾帶着極大的欣喜,迎接一隻小乳牛的出生。

新生命本該值得慶祝,死亡和剝削卻又無可避免。那一刻,我才突然意識到其實我們很多人,從來沒有經曆過真正意義上的屠宰教育。

在這一季裡,農場的人物群像也做得更好了。

農場顧問Charlie,從前拿的是冷酷人設,專門負責給老闆潑冷水。

而現在,面對政府部門的諸多刁難,他不再是個完成KPI的機器人,反而漸漸黑化了。

他開始和老闆站在同一陣營,甚至學會了鑽空子打擦邊球,遊走于一些灰色地帶。

(發際線也變高了)

高人氣的98後小哥Kelab,上一季還是個精神小夥,這一季已經當了爸爸。

很多人都津津樂道于他的“全能”與“無知”。

他會開拖拉機、會修各種機械、精通于一切農業相關知識。但他從來沒坐過火車、沒搭過飛機,連甘地都不認識。

Kelab會讓你看到:世界這麼大,總有人過着與你不同的生活,連所謂的、最基本的“常識”都大相徑庭。

但這又如何?

我們要了解人與人之間的認知差異。要放下偏見去生活。如此一來,你會明白每個人都有可愛的、值得尊敬的一面。

那麼,對于我們的C位主角,六旬老漢,億萬富豪,Jeremy Clarkson,還有什麼要說的呢?

其實,可能沒什麼要說的了。

畢竟他是這部劇的靈魂,他也是真正被改變的那個人。

歸根結底,這檔真人秀從第一季拍到第二季,整體的畫風會出現這麼大的轉變,也是因為他。

其實他也可以繼續整活,繼續胡鬧,繼續搞一些花活兒。

但正因為他真的愛上了農場、愛上了這樣的生活,才會想要認真地經營好農場,才會真正深入去了解這背後的諸多困境。他是真的走心了。

縱觀全劇,最為動人的,其實也是老哥耕地時無意中說出的一番話。

“我一生中經曆過那麼多的冒險,但現在我隻想做這件事。”

返璞歸真,不忘初心,怎樣說都好。

歸根結底,究竟什麼才是熱愛?

或許也正是在接納了最差的一面之後,仍然願意去對最好的一面抱有信念。

是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是在每一次做出選擇後,都勇敢地承擔後果。

畢竟,生而為人,做出任何選擇,最終都伴随着痛苦。而我們真正能夠尋求的平靜,正是作出選擇後、接納一切的舍與得的平靜。

回頭來看這個系列,第一季在國内走紅是去年五月,彼時我們正處于疫情的艱難時刻,需要借由一些遠方的風景和笑話(?)來尋求内心的慰藉。

而現在,春天終于到來了。

往後的路未必一帆風順,無論何時都會遇見新的難題,正如老漢起起伏伏、曲曲折折的農場故事一樣。

但我還是會期待下一個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