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元宇宙失速,這次怨不得羅永浩

元宇宙失速,這次怨不得羅永浩

作者丨牧歌

編輯丨堅果

封面來源丨Unsplash

"

元宇宙失速,這次怨不得羅永浩

在官宣回歸科技圈半年多之後,羅永浩似乎又展現出了“行業冥燈”氣質,其所投身的AR科技領域,在今年以來不斷遇冷,多家大廠均傳出了相關業務領域調整的消息。

羅永浩此前曾公開回應過關于“冥燈論”的話題,老羅表示,“網上有人說什麼行業冥燈,這個說法我是完全不能同意,它更多隻是一個時間上的巧合。”

羅永浩曾先後踏足過手機、電子煙等多個創業賽道,但不巧的是全都遭遇了行業寒冬,直到轉戰直播賽道後才有所好轉,通過帶貨,老羅不僅還清了之前欠下的債務,還攢夠了一波重回科技圈的本錢。

但是這一次在AR領域的重新啟航,羅永浩似乎又再遇魔咒,衆多大公司開始調轉風向,使得這個賽道的前路開始變得不太明朗。

1

元宇宙不香了

進入到2023年,元宇宙的泡沫破裂顯得愈發明顯,兩家此前對元宇宙志在必得的網際網路巨頭,先後傳出了裁撤相關業務線的消息。

今年1月初,騰訊XR業務就被爆出已經停止營運,近期又傳出騰訊已正式解散XR團隊,該團隊下轄的9個中心約300名将獲得兩個月緩沖期,尋找内部活水或是外部機會。

而從騰訊XR團隊去年至今的相關動态來看,業務收縮應該已經早有迹象,去年10月,騰訊收購黑鲨手機案擱淺,次月,騰訊XR業務負責人沈黎也宣布離職。

盡管騰訊方面回應稱,并不存在解散XR團隊的說法,但也承認了正在變更XR業務發展路徑,并且進行了相關團隊調整。

和騰訊一樣,另一家大廠位元組跳動也在進行着業務調整,其旗下的虛拟現實品牌PICO于近期進行了新一輪人員優化,約15%的員工受到影響。

快手的元宇宙業務也在今年2月宣告擱淺,其元宇宙負責人馬英武已經宣布離職,馬英武在朋友圈中發文表示:“項目的并轉或者關閉,這是大公司一件很正常的商業決策邏輯,在降本增效大環境下,非常正常。”

元宇宙失速,這次怨不得羅永浩

國外的元宇宙玩家們過得也并不如意,首當其沖的是名字都改了的Meta,股價一路縮水之後,Meta2022年的營收也曆史性的出現了下滑,淨利潤更是暴跌了31%。

微軟和蘋果也在重新評估着元宇宙的業務前景,據外媒報道,微軟于今年2月已經解散了僅成立四個月的工業元宇宙應用團隊。而蘋果本來去年就該發售的頭顯裝置,也再次傳出了延期的消息。

僅僅在一年多以前,元宇宙還是萬衆追捧的創新風口,但如今,ChatGPT成為了新的潮流代表,昔日寵兒已經成為了明日黃花。

2

元宇宙還差點啥

因為某個人的入場,導緻行業陷入低谷,這當然是一句玩笑話。羅永浩作為業内“追風人”的代表,早年間做過網站,後來又投身手機行業,也曾短期涉足電子煙,雖然這些創業經曆都以不太圓滿的方式收場,但總歸也有過亮眼時刻。

而從老羅過往遭遇的行業低谷來看,有的是因為政策原因,有的則是囿于大環境,而這次在元宇宙領域的創業,則似乎是起得太早,還沒等到趕集的時候。

中國電子工業标準化技術協會部長王連升在近期接受采訪時表示,“前期過高的市場預期及炒作,讓元宇宙産業未真正實質性落地卻先火起來。”

王連升同時也強調:“目前,元宇宙産業依然處于概念和原型階段,規模商業化落地為時尚早。”

大企業在現階段選擇戰略性的收縮元宇宙業務,其實邏輯也不難了解,在商業化前景并不明朗的情況下,也無需再做更多的試錯,因為在資金實力和流量資源上盡占優勢,完全可以等産業更加成熟後再進場收割。

元宇宙失速,這次怨不得羅永浩

羅永浩在宣布投身AR領域之後,其實也表達了對于距離行業成熟期還需很長時間的觀點。2022年6月,羅永浩在接受采訪時就曾表示,現在就強行發售産品的公司,一定是賣一部虧一部。行業普遍估計商業化條件大概會在五年左右基本成熟。

而羅永浩現階段和其團隊在做的,是用五年左右的時間視窗和幾千個人的年工程量,打造出一個消費級别的産品。

而縱觀目前市面上的一些産品,位元組跳動的PICO盡管硬體水準過關,但卻遲遲沒有誕生出内容爆款,這使得産品雖然功能炫酷,卻缺少持續留住客戶的根基,最終淪為“科技大玩具”。

而騰訊放棄收購黑鲨,蘋果推遲發售頭顯裝置,或許也是見到了目前行業内尚不成熟的一面,與其在懵懂中探索,倒不如讓友商的子彈先飛一會。

3

科技圈裡無新事

近幾年來,科技圈内似乎形成了一個怪圈,每年都有新的産品或概念誕生,引各大公司競折腰,但這種一擁而上的熱潮往往來的快去的也快,還沒等使用者回過神,下一個所謂的“風口”就已經洶湧而至。

2021年初,ClubHouse大火,帶動了一衆“聲音概念股”暴漲,音頻社交風靡全球,國内也有衆多企業宣布要做中國版的ClubHouse,但僅僅過了半年,這股“聲音熱”便迅速退燒,原産品的月下載下傳量掉到了幾十萬上下。

2021年下半年,随着Facebook CEO紮克伯格将公司更名為Meta,元宇宙這一概念在全球範圍内大舉流行,衆多企業宣稱要在這一領域上壓下重注。但時至今日,各大公司的元宇宙業務現狀已經如前文所述,無論是投機者還是追風者,都已經做好離場的準備。

元宇宙失速,這次怨不得羅永浩

如今同樣的劇情又在ChatGPT上面上演,站出來表态要追趕風口的似乎還是以前那一批公司,但結局能否逃脫過往的“魔咒”,恐怕用不了多久就能見真章。

回顧此前的行業經驗,這些風口神話終結的原因也有相似之處,大公司一開始都想親自下場,甚至擺出了All in的架勢,但嘗試過之後才發現,因為内外部種種原因,短期内無法貢獻增量,甚至可能會拖累主業,于是選擇了退到二線,尋求其他的參與方式。

而這些新技術和新産品的誕生,往往自身就帶有一定的超前性,否則也不會引發如此大的市場期待,但這種期待一旦轉化為長時間的蟄伏,可能就并非一些企業願意見到了。

羅永浩宣布下場做AR時,定下的前期目标是給團隊預留五年時間,一方面是打磨産品,一方面也是在等待行業紅利期的到來。

“行業冥燈”都已經如此人間清醒了,那些希望通過元宇宙實作短期增長的大廠,似乎也該想想,當初在元宇宙上定目标時,是不是真的有些操之過急了。

螺旋實驗室已入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