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慘過《變形記》,00後藝人為什麼在《種地吧》“辛勤勞作”?

​作者| 連翹

編輯| 明明

近日,參加過《中國新歌聲》《創造營2021》的95後年輕歌手蔣敦豪在田地裡的一段視訊上了熱搜,其熟練的撒化肥動作熟練、好笑又心酸,一時間引發熱議。“秀人”跨次元的農耕場景多少有點“行為藝術”内味兒了。

慘過《變形記》,00後藝人為什麼在《種地吧》“辛勤勞作”?

“這動作沒有科技全是狠活兒”、“哥哥技能相當不錯,撒得很均勻”、“居然是真實的在種地”、“已經進化成一個沒有感情的種地機器”等評論紛至沓來。在#種地吧崩潰又搞笑的瞬間#話題頁面裡,還有很多類似的神奇場景。

實際上,這段視訊來自愛奇藝新出的勞作紀實真人秀《種地吧》片段,節目組精心選拔了10位年輕藝人組成“種地小隊”。經過了前期的木工、瓦工、考取拖拉機、收割機駕駛執照,他們要在190天的時間内踏踏實實地耕耘起142.8畝土地,參與勞作,帶領觀衆見證稻谷發芽、生長、抽穗、灌漿直至收獲的全過程。

慘過《變形記》,00後藝人為什麼在《種地吧》“辛勤勞作”?

不少人最初看到此節目創意時都是抱着懷疑的态度,畢竟真實的種地過程枯燥且繁重,需要花費大量時間、精力和技術,節目與藝人是否在作秀?藝人是否能堅持下來?以及節目成片效果如何等等都是一團問号。

然而三期節目下來,當人們看到他們并不是在淺嘗辄止的“體驗”,而是真實的下地幹活,這些年輕人的動手能力也時常令人發出感歎,節目逐漸在各個視訊解析号中傳播開來,形成自來水安利氛圍。目前,《種地吧》在無卡司的情況下逐漸沖上骨朵網綜熱度榜TOP3,88天的種田曆程後,見證奇迹的時刻到了。

慘過《變形記》,00後藝人為什麼在《種地吧》“辛勤勞作”?

當快綜藝走到了玩遊戲、做任務、搞人際的瓶頸,慢綜藝也逃不出請客吃飯和旅行遊曆的舊有套路,總有人要跳出來做那個“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并且《種地吧》關聯藝人各自的短視訊賬号,實時直播種田動态,提前預埋節目看點也在為節目不斷引流。視訊網站降本增效的現狀下,這種長短視訊内容的交相輝映也不失為一種值得探索的新模式。

“天選”鄉村新人重新定義慢綜藝

從去年11月開始錄制直到現在,“種地少年團”已經種了88天地,體驗了杭州最冷的溫度,在大雪紛飛的季節裡收割、播種、通肥、挖溝、開拖拉機,拼精力、體力、智力、學習力,快速适應農民的種田生活。宿舍是自己拾掇出來的,自制衣櫃、置物架,水泥地面和吱呀作響的上下鋪構成了“史上條件最差綜藝”圖景。

慘過《變形記》,00後藝人為什麼在《種地吧》“辛勤勞作”?

當飛行嘉賓張紹剛和麥家前來“送溫暖”,帶來洗衣機、冰箱、鍋碗瓢盆這些現代物品,把一群95、00後城市男生感動得夠嗆……

要知道,這并不是一檔靠“土味兒”出位和博笑點的綜藝,做“瘋狂的麥田守望者”不是那麼容易的,聽說他們要做這件事,人們的第一反應均是“不可思議”,如節目中所說,故事的開端極其無厘頭,趙一博被周圍人說“有病”,李耕耘被說“瘋了”,李昊直言外界的看法是“作秀”,“村民們一開始也不信,認為我們是揮揮鐮刀擺擺pose,最後美美住酒店”,直到村民早起看到他們在種田,晚上回來依舊看到他們在種田,才相信原來這群年輕人是認真在做這件事。

慘過《變形記》,00後藝人為什麼在《種地吧》“辛勤勞作”?

節目中,趙小童與收割機幾番較勁仍不放棄,蔣敦豪花高價跟村民借來古董級的風箱機,李耕耘零下溫度泡在水裡疏通管道,趙一博自制花架子、或水泥鋪地闆,幹得都是基建的活。青澀莽撞的年輕人走彎路、吃了虧,費力不讨好也是常事,但總歸有人力氣大,有人善溝通,有人熟悉農活,分工協作也算井井有條。

從節目效果來看,城市年輕人初來乍到時一個個衣着光鮮,來了以後迅速融入環境,從頭到腳都被泥水灰塵“武裝”到位;幹了一天活,第二天腿腳不聽使喚;吃了一頓大鍋飯、看了一次小型煙花就值得歡呼慶祝。這樣讓嘉賓“改頭換面”有了古早真人秀《變形記》的影子,但卻沒有《變形記》中叫苦連天的名場面,能看出來節目組是有在認真篩選嘉賓的,十位年輕人對農村生活、種地日常和手工制造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擅長和興趣,這也讓農活記錄沒有顯得枯燥無味。

從海選唱跳選手到篩選“種地男團”,《種地吧》紀錄片式的拍攝做到了帶領觀衆沉浸式“種地”,體驗“雲監工”,年輕态的後期剪輯則呈現出了一種選秀綜藝的氛圍。同時也在一起感受着農民靠天吃飯的艱辛和不易。

慘過《變形記》,00後藝人為什麼在《種地吧》“辛勤勞作”?

如果節目看不夠,還能點開藝人們各自錄制的種地短視訊“一鍵劇透”,進一步了解他們的“種地心得”和藝人直拍。經曆過88天的磨砺,大家的精神狀況依然良好,保持積極樂觀,沒有“受不了撂挑子”的情況,光是這份耐力和吃苦精神已經打動了螢幕前的觀衆。

短視訊傳播與“農耕文明”的強烈對撞

在内容方面,《種地吧》可以說把近些年流行的“返璞歸真”風格推到了極緻,田園牧歌、體驗生活也不再是說說而已。對比之下,綜N代《向往的生活》已經将節目拍出了“世外桃源”和好友social的固定路線,就連被稱為清流的《快樂再出發》也沒有絕對将“窮遊”貫徹到底,時不時來一頓海鮮大餐,偶爾住個五星套房的情況也是時有發生。

而在《種地吧》裡,真的能感受到土地給人帶來的鈍感力和滿足感,如豆瓣網友所說,“能看到10個陌生人逐漸融合成為一個社群的過程,以及人類從原始社會到文明社會發展的縮影。”

慘過《變形記》,00後藝人為什麼在《種地吧》“辛勤勞作”?

在營運層面,《種地吧》充分适應自媒體時代的特色,不僅節目官方抖音每天9:30開啟“每日打卡直播”,實時解鎖種地動态,藝人們特意在抖音注冊了新賬号,節目閱聽人隻要想進一步探秘,便可以在“種地吧李耕耘”、“種地吧蔣敦豪”、“種地吧趙一博”等賬号中收獲到早于節目的新鮮物料,一個人幾秒鐘的種地實況短視訊加在一起一個多小時,也有一期正片那麼長,使用者的滿足感可謂給得足足的。

慘過《變形記》,00後藝人為什麼在《種地吧》“辛勤勞作”?

雖然節目正片剛剛播出第三集播種小麥,但是在藝人自發的短視訊中,我們可以看到八十多天後,勞動日常已經進展到種植玫瑰花、蔬菜和管理羊圈,大家的農活水準愈發熟練,也開始有了多種多樣的活動,不隻是奮鬥在田地裡。

從0開始裝修庫房、農田裡拍文藝大片、直播吃燒烤、cos高啟強、收工後總結等對節目的碎片化露出,與經過剪輯、後期的長視訊節目互相呼應,既給正片當中缺失的采訪以及藝人個人部分作補充,也在藝人知名度不足的情況下給使用者提供了“養成系”的快樂。

慘過《變形記》,00後藝人為什麼在《種地吧》“辛勤勞作”?

近些年,不同于長視訊以明星真人秀的方式來做情感、互動、旅行等“慢綜藝内容”,短視訊早已形成自己特有的“慢生活生态”,抖音、快手的“撈海鮮”、B站的“東北農村生活”、小紅書的“文藝小資生活”、“沉浸式回家”等等都擁有一衆垂直忠實使用者。對于這些參與《種地吧》的95後、00後藝人來說,這既是一場農活真人秀,也是一場短視訊的營運PK。

從《向往的生活》象征性的農家樂體驗,到《種田吧》徹底而生猛地親近土地,作為14億人口的農業大國,城市發展越是迅速,人們對土地的思念就越是無法停止。正如作家麥家所說,倒退50年我們過着漢代人的生活,但如今的現代人,已經無法想象停水停電停網的生活。這時候,呼喚“種田文”也是在尋覓一份心靈的歸屬感。

在政策對文娛行業的調整和市場的需求之下,“田園IP”“清流綜藝”應運而生,而《種地吧》這種長短視訊互動+種田文造星的模式能否試水成功,還有待繼續觀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