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標準時間2023年2月9日晚,号稱“中概雷射雷達第一股”的禾賽科技正式登陸納斯達克,股票代碼為“HSAI”,開盤上漲25%,但之後略有下降。截止2月10日上午10點,其市值為26.21億美元。
禾賽科技股價走勢圖
美東時間2023年1月17日,禾賽科技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遞交F-1檔案,計劃以“HSAI”為股票代碼在納斯達克挂牌上市。
時光回到兩年前,2021年1月7日,禾賽科技申請科創闆上市獲得受理,估值超過 100億元人民币,“中國雷射雷達第一股”眼看即将誕生。2021年3月11日,上交所公告稱,禾賽科技撤回了在科創闆IPO的申請。對于禾賽科技自動撤回IPO申請背後的原因,當時是衆說紛纭。
那麼,這兩年的時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使得禾賽科技重新出現在IPO市場,當年自動終止IPO的真實原因又是什麼呢?
2022年的禾賽科技:LiDAR解決方案的全球上司者
我們先來看一組資料:
圖檔來源:公司官網
1、2017年至2022年12月31日,禾賽科技雷射雷達出貨量超過10.3萬台。其中,2022年雷射雷達累計出貨量超過8.04萬台,摘得全球雷射雷達廠商出貨量第一。
2、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報告,禾賽科技在2022年總共為ADAS客戶傳遞了約62000台雷射雷達,這使其成為ADAS客戶傳遞最多雷射雷達(不包括16通道或更少的低端雷射雷達)的企業。
3、禾賽科技亦為ADAS市場上為數不多的可向汽車OEM批量傳遞雷射雷達産品的企業之一,同時也是全球第一家每月傳遞超過10,000台雷射雷達的公司,現單月傳遞量已超過20,000台。
4、法國Yole Group在2022年8月份釋出的《2022年汽車與工業領域雷射雷達報告》指出,禾賽科技在L4級别自動駕駛行業雷射雷達的市場市占率高達58%。從前裝量産供應商來看,禾賽科技斬獲了截至目前全球27%的前裝定點數量。上述兩項資料均為全球第一。根據Yole Intelligence Report對54家ADAS客戶的抽樣調查,禾賽科技在LiDAR 設計獲勝方面排名第一。
5、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按收入計算,禾賽科技也是2021年自動駕駛汽車市場 LiDAR 的全球上司者,占據全球市場約60%的份額。而第二、第三和第四大公司的市場佔有率分别約為12%、7%和6%。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球15家頂級自動駕駛公司中的12家使用禾賽科技的雷射雷達作為主要雷射雷達解決方案。換言之,禾賽科技在這12家企業的采購中占據了最大的份額。
6、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報告,2022年前三季度禾賽科技的淨收入為全球雷射雷達企業之最,超過第二名3.6倍。
7、禾賽科技2022年前三季度44%的毛利率已高于所有已上市雷射雷達公司。除Ouster在2022年前三季度錄得30%的毛利率外,其餘已上市海外雷射雷達公司的利潤率均為負。
從以上資料,毫無疑問,禾賽科技已經處于ADAS雷射雷達領域的第一梯隊。
根據公司官網資料,禾賽科技于2014年創立于中國上海,僅用了8年時間,已經在全球LiDAR領域取得如此出色的成績,是如何做到的呢?
主營戰略:從自動駕駛到前裝量産車
根據2021年的招股說明書,禾賽科技于2014年創立于中國上海,創業早期以雷射氣體遙測系統起家。
2016年,将研發重心轉向雷射雷達,聚焦無人駕駛并逐漸向服務機器人領域拓展。
2016年10月,公司在中國國内首次釋出了32線雷射雷達的路測掃描點雲視訊。
2017年4月,正式推出40線旗艦産品Pandar40,憑借着優秀的産品性能和成本效益打破了Velodyne在海外市場的壟斷。
2017年末,禾賽科技釋出了基于百度Apollo平台的自動駕駛開發者套件Pandora,将雷射雷達Pandar40與多個全景攝像頭裝入同一器件,進行同步感覺工作。
2018年4月,公司釋出了具有抗幹擾功能的多線機械旋轉式雷射雷達産品Pandar40P。
2019年1月,推出64線雷射雷達産品Pandar64。
2020年, Pandar40P、Pandar64受到了世界範圍内頭部無人駕駛公司的廣泛認可,公司客戶已遍布全球23個國家。美國加州DMV公布的2019年無人駕駛測試裡程數排名前15位的企業中,超過一半選用了公司産品作為無人駕駛車隊的主雷射雷達。
2021年,禾賽科技布局ADAS前裝量産市場。同年8月,禾賽科技釋出長距混合固态雷射雷達AT128,很快獲得理想、集度、高合、路特斯等多家車企總計超過150萬台的定點。
2022年,AT128實作量産下線,并随着産能一步步爬坡,在2022年9月份實作單月傳遞量突破10000台,目前單月傳遞量已超過20000台。
2022年11月,釋出了面向ADAS前裝量産車的純固态近距補盲雷射雷達-FT120。據禾賽表示,這款産品已經獲得來自多家主機廠超過100萬台的量産定點,預計 2023年下半年量産傳遞。
2023年1月,禾賽科技宣布獲得上汽集團旗下飛凡汽車前裝量産項目定點,飛凡的全新車型将搭載禾賽車規級雷射雷達AT128。至此,AT128已獲10家主流主機廠商累計數百萬台定點,其中包括:理想、集度、高合、路特斯、飛凡、長安。
從以上可以看出, 禾賽科技的主營業務分為三大塊:
1、為移動出行包括Robotaxi、Robotruck提供Pandar系列和QT系列的機械式雷射雷達;
2、為乘用車提供AT系列、FT系列的半/全固态雷射雷達;
3、為移動機器人如配送機器人、清掃機器人等,提供XT系列、FT系列的雷射雷達産品。
從業務發展的關鍵時點來看,第一個關鍵時點是2017年,禾賽科技通過向百度提供第一台高性能雷射雷達Pandar40,切入移動出行領域,并逐漸成為其中的頭部玩家。Yole Intelligence報告顯示,2021年,在移動出行領域,禾賽科技以58%的營收占比,排名全球市場佔有率第一。第二個關鍵時點是2021年-2022年,布局ADAS 前裝量産市場, AT128的釋出及實作量産,進而使得禾賽科技的主營業務從自動駕駛覆寫至前裝量産車。而前裝量産項目,正在成為雷射雷達企業競争力的重要名額。
财報變化:營收快速增長 毛利率顯著下降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經營戰略變化在财報上的展現。
資料來源:SEC檔案
根據上表資料,我們測算了營收增長率、毛利率,制圖如下:
資料來源:SEC檔案
從上圖可以看出,2021年營收同比增長73%,達到了7.2億元人民币,也是在這一年,禾賽科技布局ADAS前裝量産市場,長距混合固态雷射雷達AT128獲得理想、集度、高合、路特斯等多家車企總計超過150萬台的定點。
而2022年前三季的營收達到7.93億元人民币,已經超過2021年全年的營收。在這一年,AT128實作了量産。
毛利率方面,從2019年的70%下降至2022年的44%,這主要是因為2021年以前,禾賽科技主要通過服務Robotaxi公司獲得收入,雷射雷達的出貨量不大但毛利率較高。2021年,随着AT128釋出,向主機廠供貨成為禾賽科技收入的主引擎,但這一塊業務中,材料成本和制造成本增加不少,導緻相比移動出行,毛利率沒有那麼高。也就是說,毛利潤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利潤率較低的LiDAR裝置銷量增加。
從營收構成來看,禾賽科技的營收結構簡單明了,LiDAR産品的營收占比每年均在90%左右。
資料來源:SEC檔案
圖:收入構成
從收入區域來看,2021年、2022年中國大陸地區的收入占比在50%左右,其次是美國,占比約在30%左右。
資料來源:SEC檔案
從出貨量來看,禾賽科技确認了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分别售出的約 2,900、4,200和14,000台雷射雷達的收入。2022年前三季度,确認32,400台雷射雷達的收入。
從售價來看,于2019年、2020年、2021年及2022年前三季度,雷射雷達裝置的平均售價分别約為17,400美元、12,700美元、7,700美元及3,100美元。禾賽科技表示,每台雷射雷達的單價下降主要是由于産品結構轉向價格較低的QT、XT和 AT系列雷射雷達産品。
圖:出貨量與單價
從以上可以看出,随着經營戰略的變化,2021年、2022年在出貨量與單價上均出現了顯著的變化。
研發占比居高不下 營運持續虧損 研發VS盈利難兩全
從營運利潤來看(詳見下表),禾賽科技持續虧損,營運虧損率在25%到45%之間,2022年前三季營運虧損率30%。
從研發費用來看,研發占營收的比例基本在50%左右,從這個角度可以看出,研發費用居高不下,是造成營運虧損的主要原因。
從目前來看,研發對于公司的發展與産品競争力均至關重要,是以,預計在很長的一段時間,研發費用的支出是很難下調的。
截止2022年9月30日,研發團隊平均人數為491人,該團隊由具有廣泛行業背景的專家組成,包括ASIC、光學工程、機械工程、熱工工程、汽車工程、電磁相容性、制造和軟體等其他。截至2022年12月31日,禾賽科技在中國擁有321項專利授權和483項未決專利申請,在美國和歐洲等其他司法管轄區擁有28項授權專利和230項未決專利申請。
公司三大聯合創始人:首席執行官李一帆博士、首席科學家孫凱博士以及首席技術官向少慶先生,均為頂尖研發人才。在機器人、光子學和實體學領域擁有深厚的專業知識。他們通過建構産品和解決方案成功地将其專業知識商業化,這些産品和解決方案已獲得具有世界上一些最高要求的客戶的驗證。
據悉,禾賽科技的專有制造技術構成了其另一大優勢,并為其迄今為止的成功做出了貢獻。它将LiDAR設計和制造內建到一個不可分割的無縫過程中。随着雷射雷達産業的持續快速發展,其自有的設計、制造、校準和測試一體化制造能力,為其提供即時的試驗回報,完善雷射雷達設計和制造流程,進而實作産品的快速開發和快速疊代周期。
圖檔來源:禾賽科技産品釋出會
禾賽科技在ADAS市場的商業成功進一步印證了其先進技術,并在實際上路場景中證明了其産品的性能和品質。
大額專利支出吞噬利潤 專利糾紛隐患始終存在
2019年8月,Velodyne在美國指控禾賽科技侵犯其在美國注冊的旋轉式雷射雷達相關專利。
2020年6月,禾賽科技與Velodyne簽署了《訴訟和解和專利交叉許可協定》。協定顯示,雙方均否認對另一方的專利存在侵權行為,并約定在全球範圍内交叉許可雙方現有和未來的專利。禾賽科技同意向Velodyne支付和解費用,包括一次性的專利許可補償(1.6億元人民币)及後續按年支付的專利許可使用費。該協定有效期限至2030年2月26日,在協定有效期内,雙方承諾不在旋轉式雷射雷達領域對對方提出任何專利訴訟。
禾賽科技表示,雖然公司與Velodyne之間的專利糾紛已經了結,但随着雷射雷達行業的快速發展和競争加劇,未來不排除公司仍會與他方發生專利争議或糾紛的可能性。如果公司在相關争議或糾紛中最終被認定為過錯方或相關主張未獲得支援,将可能對公司的業務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ADAS滲透率持續提升 雷射雷達風生水起
近年來,随着智能電動汽車的興起,尤其是在中國,ADAS提供的駕駛輔助能力和品質大幅提升,正成為OEM的關鍵差異化因素。越來越多的中國原始裝置制造商已經推出了具有進階ADAS功能的車型,包括理想汽車和NIO。受中國客戶對更進階自動駕駛功能的偏好,以及中國整車廠車型的快速疊代,預計未來幾年ADAS在中國的滲透率将大幅提升。而ADAS市場代表了LiDAR應用的重要機會。
資料來源:弗若斯特沙利文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2021年約7800萬輛汽車中有1.5%(即 117 萬輛)具有一定程度的ADAS功能,而10%于2021年配備雷射雷達。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假設雷射雷達2022年至2026年每年的滲透率分别為 13%、25%、40%、45% 和 50%,預計2026年約9,000萬輛汽車中的22.1%(即 1,990 萬輛)将具有一定水準的ADAS功能,而50%預計将在2026年配備雷射雷達。
資料來源:弗若斯特沙利文
中國的 LiDAR 市場增長預計将超過美國。2021-2030年中國ADAS雷射雷達市場CAGR預計為103.0%,高于美國的93.8%。預計中國也将成為最大的 ADAS LiDAR 市場,到 2030 年 TAM 将達到 325 億美元,占全球 TAM 的 50.0%,是美國的兩倍多。
資料來源:弗若斯特沙利文
根據Frost & Sullivan報告,到2030年,全球自動駕駛汽車的數量預計将達到600萬輛,這代表着2350萬台雷射雷達的市場機會和223億美元的TAM。預計到2030年,中國将成為最大的自動駕駛應用市場,預計TAM為105億美元,占全球市場的47.0%。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2026年約9000萬輛汽車中的1.4%,預計2026年将有130萬輛汽車配備雷射雷達,2030年約1.1億輛汽車中的5.5%,即600萬輛汽車将配備雷射雷達。
從禾賽科技的技術路線來看,基本是從機械式-混合固态-全固态。
綜合上述分析,2021年,禾賽科技在申請科創闆又主動撤回的那一年,選擇了經營戰略上的調整,進而帶來了2022年的收成。時至今日,禾賽科技選擇在這個時點重新開機IPO,一切是那麼的“剛剛好”,從行業發展到公司的産品發展、再到産品的商業化程度,都是那麼的“剛剛好”,而本次選擇在美上市,也更有利于其國際化業務的拓展。正如禾賽科技所說的,将國際擴張視為增加淨收入和實作盈利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目前禾賽科技的客戶包括全球主流自動駕駛公司和頂級汽車廠商、一級供應商、機器人公司等,遍及全球40個國家和90多個城市。從2021年公開資料得知,禾賽科技的營收約一半都來源于海外地區。談及禾賽科技在海外的優勢時,李一帆表示以AT産品為例,公司的實際量産能力和量産速度并不遜于海外的競争對手。
據悉,禾賽科技正在上海嘉定建設一個約 740,000 平方英尺的新工廠“麥克斯韋”智造中心,預計将于 2023 年投産,并有望最終将其年産能提高至約120萬台。後市可期!
文:七七 / 資料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