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重讀喬布斯傳-對産品的新感悟

喬布斯,創新的代名詞,一個全世界響當當的人物,他的影響力不言而喻,我寫這篇文章是為了總結和領會他對産品的定義,他已經走了很多年,他在90年代開發那些偉大産品的思路至今都很有意義,讀這本書時,領會一二,一點拙見,記錄下來。

1.産品定義

自己越來越發現,任何一個偉大的産品都是多學科交叉的靈感的産物,比如達芬奇設計的蒙娜麗莎,它的設計可不僅僅是隻有繪畫,還有心理學,美學,甚至醫學,是以才能流傳至今,蘋果的手機,融入了科技和人文因素,才能開創新天地,占據全球手機市場40%以上的利潤,是以我覺得單單利用本專業的技術确實可以解決某些問題,但想開創一片新高地,領先别人,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東西,真的是不能局限自己在設計時的思路,漂亮的idea一定是交叉學科碰撞出現的,例如一些軟體産品,從定義之初就是為了解決某個行業問題,它是一種工具,面對工具,設計者要相信人們會想出發明者未曾想過的各種聰明的辦法,堅信它可以幫助人們創造性地實作他們想做的事情,不隻是消費者需要什麼給他們提供什麼,還要提前搞清楚他們以後想要什麼。

是以蘋果的廣告從來不是宣傳産品本身配置多好,多高,而是幫助人們在生活場景中創造性的使用它,是以你看,喬布斯在那個年代精雕細琢,用這樣的思路來定義和宣傳産品,對于現在來說還是很有啟發意義,産品,它不僅是一種工具,而且也是一種公司理念的傳播,或者是一種消費者的灌輸,從包裝到使用,它都在盡可能地傳達它的重要性,價值以及态度,是以他為什麼連包裝都不放過,包裝,這一個平淡枯燥的步驟,被定義為 ‘制造故事,裡面放着迷人的産品’。同時他也認為消費者對它的使用,代表了一種自己的生活方式或者工作态度,蘋果的廣告‘非同凡響’就是這樣,它就在不斷地向它的消費者傳達理念,與衆不同,反叛出衆,就像開着保時捷車,一定程度上說明了我是什麼樣的人,是以我覺得做出來的東西最終目的是培養了使用者習慣。

2.控制

蘋果的産品都是封閉的,有自己的一套生态系統,面對微軟的圖形界面系統,谷歌的安卓,他始終堅持原則,那他又是在堅持什麼呢?喬布斯認為他設計的東西是一件藝術品,他不希望自己的東西讓二流的程式員給他改來改去,好東西是一體的,軟體是為硬體量身定做,硬體也是為軟體獨特設計的,隻有這樣才能表現完美,不僅如此,他在招人的時候也會展現他的原則,隻喜歡和一流的人共事,認為其他都是垃圾,不配開發蘋果的産品,是以他會說,‘有的人在别人眼裡是瘋子,而在我這裡是天才’,這個理念一定程度上也表現了他對控制權的迷戀,固執的藝術家。最近找工作的我面試了幾家公司,每次我都會問,你們想找什麼樣的前端?當他們回答 ‘能上手的’ 諸如此類的話,我基本都不會考慮,它招人就是招碼農,就是體力工程師,或者代碼搬運工,我認為他這樣招人的原則,不會招到卓越的人,好的工程師是極客,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和熱情,有一種自我表達的欲望,和一流的人共事,不會容忍平庸的作品出現。

3.接觸不同的文化

了解了他的一生,我們會明白他的性格,産品設計,創意和營銷等等是如何形成的,從他養父對他工程學的影響,找到自己對電子産品的***,到去印度尋找禅學大師,剖析自己進行修行,塑造自己的哲學理念,成為一個瘋狂的素食主義者,到去東京旅遊,接觸日本的設計,再到擔任皮克斯動畫工作室(開創玩具是有靈魂的設計思路,玩具總動員系列動畫)的大股東,将技術和人文創作結合到一起,再到和索尼一起改變數字音樂行業,回過頭來看看他的一生,雖然沒有特别厲害的學曆,但他一直在接觸不同的行業和文化,重新整理自己的認知和高度,從來沒有狹隘地看問題,是以我們既要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去看到問題的本質,但又不能迷失在這一畝三分地,沒事還是要多出去走走,實在不行,看一些有别于自己行業的書也是可以的,記住哦,有别于自己行業的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