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毒藥影評|《浮生狂想曲》: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作者:毒藥君

工業文明與農業文明的雙重對立面

二十世紀初,孫中山站在錢塘江前,看着翻滾的潮水,曾深情地說:"世界潮流,浩瀚,一路走來,昌,反而已死。而這部電影的導演似乎逆勢而上,在有聲電影時代,他做了一個向默片時代緻敬的電影,也是一個反潮流的故事。

這部電影的故事很簡單,是默片時代經典的二進制對立故事模式:壞人試圖搶奪好人的家和愛情,好人通過各方面的努力打敗壞人,也獲得愛情。

故事的主線是公安東和哥哥的大沖突,哥哥炸掉遊泳池建新房子賺錢,安東為父親試圖拯救遊泳池。旁觀者是安東和女主角伊娃的愛情沖突,伊娃為了能夠修理父親的舊船,偷走了安東蒸汽機零件活塞,兩人為了自己的目的争奪活塞,最後伊娃被安東感動,被偷來的活塞還給了安東。在這個旁觀者中,安東的愛情也包含着安東想見外界的欲望,伊娃以某種方式代表了這一點。

故事的最後,雖然安東的哥哥還在推土機推土機安東的家,但安東和伊娃救出了蒸汽機,修好了船,兩人愉快地去了異國之源——吐瓦魯。

故事中的趨勢是,工業文明最終将取代農業文明。工業文明是一種以工業化為标志、以機械化大規模生産為主導的現代社會文明國家,它貫穿于優化勞動方式、精細分工、同步勞動節奏、勞動組織集中、生産規模化、經濟集中化的六大基本原則。它最大的特點也是最讓人發病的一點,就是人也變成了工業中的機器,人們在工業化過程中已經物化,農業文明中缺乏人情味。

安東小鎮,工業化如火如荼,隻有遊泳池還保留着許多農業文明的特色,在世界公共浴池之外,人類早已被機器摧毀的感情已經變得像那個遊泳池一樣破碎,而在破舊的公共遊泳池裡,人們仍然可以懷念溫暖的日子。隻有随着工業化的浪潮,這個過時的遊泳池遲早會被淘汰,是以,當哥哥悄悄地用石頭砸向伊娃的父親時,房屋檢查局派出檢查員,檢查員發現了遊泳池,下令遊泳池必須立即修剪,否則就會被炸毀。

沖突的是,遊泳池之是以被暫時保留,是因為檢查員認為房子裡的蒸汽機仍然合格,而正是蒸汽機的發明導緻了工業革命。正是他們所憎恨的工業文明保護了這群人,使他們免于暫時保護他們的安息之地。

或許對于工業文明來說,導演本人也有難以言喻的沖突,是以在故事的最後,他讓工業文明打敗了農業文明,讓安東的哥哥炸毀了房子,也讓年邁的父親死了。但安東的哥哥也患有精神疾病,被送往精神病院。搖擺人安東終于用從遊泳池中救出的蒸汽機修理了伊娃的船,兩人一起航行到世界上最着名的來源吐瓦魯。

但吐瓦魯是太平洋上一個搖搖欲墜的島嶼,由于溫室效應造成的海平面上升,這個海拔僅5米的島嶼将在50年内消失。

一個即将消失的夢想之地,或許是因為連導演在工業化過程中也感到無能為力,一方面,他認為工業化是趨勢,也不排除工業文明給人類帶來諸多便利,但另一方面,導演也懷念了農業文明時期強烈的人文觸動, 而工業機器則有着深深的焦慮和懷疑感。至于如何平衡這兩個看似文明的天敵,導演的回答莫名其妙。

無處不在的隐喻

寫詩必須用意象,《漂浮狂想曲》是一部詩意的電影,在電影中随處可見它的隐喻。在這部電影中,隐喻變得如此重要,因為對工業社會的批評需要一種特殊的方式來表達它。

遊泳池:

公共遊泳池象征着老房子,雖然破舊不堪,但很暖和,是以公共遊泳池的基本顔色大多是暖黃色,而公共遊泳池外的圖檔,是涼爽的深藍色調。

船:

電影中有兩艘船,電影中的大船是安東和伊娃的諾亞方舟,對他們來說,這艘船可以帶領他們到遙遠的桃園世界——吐瓦魯。影片的船是一艘流浪漢到遊泳池的安東的紙船模型,船被安東放在遊泳池裡就沉沒了,導演一開始就告訴我們,安東尋找吐瓦魯将極其困難。

安東無疑是對船的癡迷,影片一開始就是他通過望遠鏡眺望外面的世界,他讓遊泳池的頂部看起來像一條船。晚上流浪漢想進遊泳池,安東最初不同意,但那個人給安東送了一艘紙船,安東如果得到寶藏,馬上把那個人放了進去。與開放式船相比,遊泳池是一個封閉的空間,安東被困在遊泳池裡,無法走出房間外面的世界。安東對這艘船的向往,恰恰是安東對外貿界的向往。

活塞:

活塞是電影中的重要道具,安東得到活塞,那麼遊泳池就是他的家就可以儲存下來,他哥哥的陰謀被粉碎了。然而,伊娃無法修理她的船或航行到吐瓦魯。活塞是實作夢想的關鍵,也是人們在電影中争奪的東西。

隻要活塞還在遊泳池裡,遊泳池就能繼續生存下去,不過最後,雖然導演讓伊娃把活塞還給安東,卻讓心跳加速的公牛兄弟推下了遊泳池。

遊泳池不再存在,但活塞繼續運作,它被安裝在伊娃的船上,将伊娃和安東送到吐瓦魯。

紐扣和錢币:

在安東的遊泳池裡,如果你沒有錢,想遊泳,給售票員一個按鈕。在工業社會中,金錢是衡量一切價值的最終标準,公共遊泳池裡的按鈕取代了金錢。紐扣與貨币對立,紐扣對應人類社會,貨币對應所有物化工業社會。

當他的兄弟想炸毀他父親的房子來建造一個新的房子時,他用幸運的聲音引誘了他。但父親不為所動,親吻了房子。

安東的哥哥後來用一台自動售貨機取代了售票員的工作,自動售貨機代表了失業的女售票員,自動售貨機足夠冷,可以準确地區分真币和假币,以至于窮人再也無法享受遊泳的樂趣。但他的父親砸碎了自動售票機,這意味着他不想為了錢而将他的遊泳池工業化。

鞋:

安東哥哥第一次出場,導演通過安東哥哥尖銳的擦鞋聲,展現了哥哥的反對,因為在片中,安東沒有穿鞋。一個是滿載工業品的人,另一個是自然人。但那一次,為了奪回被偷走的活塞,安東被迫第一次穿上皮鞋離開泳池。即使在維護老家和反工業化的過程中,安東仍然不可避免地使用工業産品。

氣囊:

父親在肚子裡裝了一個安全氣囊,讓他顯得更強壯,明顯衰老,卻不願意承認。這種自欺欺人就好像是一個農業文明,顯然處于強大文明的盡頭,但仍然在最後一刻出現症狀。事實上,對于導演來說,安東的父親早已去世,保持着他想象中的安全氣囊,是以當安東的哥哥打破安全氣囊時,他的父親立即摔死了。

一位老婦人拎着救生圈:

這位老婦人是如此之小,令人印象深刻,以至于她已經足夠大了,可以拄着拐杖走路,但即使拄着拐杖,她也不得不躺在遊泳台上才能感覺到水。她可以說是遊泳池的見證人。在她的身體裡,我們看到人們對自己出生和成長,甚至老家的懷舊,也看到了頑強的精神。她代表着生存的意志。

籠養鳥和金魚:

當伊娃的父親把自己綁在即将被炸毀的房子的門上時,安東通過望遠鏡看到了它,他用彈弓打開籠門,讓鳥兒飛出去,警告所有人伊娃的父親還在房子裡。這隻鳥一被釋放就與建築物一起被立即殺死,這表明如果安東從他被困的遊泳池出來,他将處于危險之中。

金魚是伊娃的寵物,伊娃曾經在金魚的遊泳池裡遊泳,對于一個小魚缸來說,遊泳池是一個很大的地方,但它仍然是邊緣的,從某種意義上說,遊泳池隻是一個更大的魚缸。而金魚和安東對應,安東就像金魚一樣,渴望走向外界。但外面的世界隻是一個比遊泳池更大的遊泳池。

因為采用了無聲電影的形式,使電影帶有隐喻元素的符号被大大凸顯出來——廢棄的建築物、破舊的船隻、陰雨的天氣,代替了貨币按鈕,電影的隐喻不止這些,可以說電影無處不在的隐喻,而這些符号的運用,營造出電影強烈的荒誕感, 這是無聲電影的獨特特征,也是現代電影的缺失。

音頻電影和無聲電影的優勢相結合

其實《漂浮狂想曲》結合了有聲電影和無聲電影的優點,它探索了一種新型的叙事手法,不僅大量使用無聲電影與畫面一起說話,讓對比降到最低,讓演員的表演回到無聲電影時代的表演模式, 還利用音效來促進劇情的發展,讓聲音代替了交集,與畫面有機結合,達到了"雖然沉默卻說千言萬語"的效果。

影片中最有特色的聲音是蒸汽機的節奏轟鳴聲。蒸汽機是遊泳池的心髒,是以強烈的聲音和破舊的遊泳池形成鮮明對比,這種聲音看起來很普通,但随着電影和畫面結合效果的不同,它似乎是遊泳池的心跳,隻要聲音繼續,遊泳池就會頑強地生存下來。

而當伊娃拿起活塞時,蒸汽機立即失去了控制,暗示着遊泳池最終會被摧毀。

最後,安東和伊娃開着船,船上的蒸汽機又有節奏地轟鳴着,就像伊娃夢寐以求的那樣,蒸汽機聽起來歡快而美麗,仿佛在為安東和伊娃開心。

有一場精彩的追逐戲,伊娃偷走了活塞,安東追趕偷走活塞的伊娃,兩人一直呆在遊泳池裡,那裡有活塞掉落的聲音。随着聲音的差異,活塞落到了不同的地方,阿東和伊娃自然而然地跑到了不同的地方。可以說,這部劇巧妙地通過活塞下落的聲音連接配接起來。

伊娃的家被電鑽的轟鳴聲夷為平地,伴随着爆炸聲。此時的聲音可怕而強烈,讓人深切感受到工業文明與農業文明對抗時的粗犷與悲慘,

伊娃家的毀滅預示着遊泳池的命運,遊泳池也很快面臨破壞。

當安東的哥哥試圖用起重機摧毀遊泳池時,起重機錘子撞擊牆壁的聲音,物體從遊泳池掉落的聲音,水的沖擊混合在一起,安東的兄弟的咆哮,各種聲音混合在一起。在所有激烈的,近乎歇斯底裡的聲音中,遊泳池被完全摧毀了。在這裡,聲音帶來的震撼甚至比畫面還要震撼,建築的轟鳴聲極具感染力和震撼力,它象征着一個時代的終結,也是那個時代唯一最後的抵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