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黨上司西部大開發的曆史經驗與啟示

來源:學習電源學習平台

黨上司西部大開發的曆史經驗與啟示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西部地區包括内蒙古、廣西、重慶、四川、貴州、雲南、西藏、陝西、甘肅、青海、甯夏、新疆等12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總面積約687萬平方公裡,約占全國國土面積的72%,總人口3.8億,占全國與13個周邊國家接壤的27%, 周邊1.8萬多公裡,在維護國家生态安全、水安全、能源安全、國防等領域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是黨中央在世紀之交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關系到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大局,關系到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中國共産黨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堅強上司下,适應了進入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區域協調發展新階段、協調國内外形勢的新要求,加強了促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措施, 并在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中取得了重大的曆史成就。

一、黨的上司在西部大發展中的偉大曆程

黨中央曆來高度重視西部大開發,始終把西部大開發擺在國家大局發展的重要位置,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和部署。早在1956年,毛澤東同志就在《十關系》中強調,沿海工業與内地工業的關系要處理好,要大力發展大陸工業,産業布局要逐漸平衡。考慮到生産布局、戰略資源開發和國防準備的需要,"十五"、"二五"和"三線建設"期間,黨中央在西部地區布局了大量能源、工業和交通工程,建設了攀枝花、酒泉等鋼鐵基地,形成了以西安為依托的工業基地。 蘭州、成都等城市,為西部地區的工業化和城鎮化奠定了基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面開展。1988年,鄧小平同志提出了"兩個大局"的戰略構想,強調要加快沿海地區對外開放,帶頭發展,促進大陸更好的發展,并在一段時間内加大努力幫助内地的發展。按照"兩個大局"的戰略構想,西部地區為東部地區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援,在自身經濟社會發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世紀之交,黨中央認真總結西部地區在中國曆史上的成敗經驗和教訓,充分考慮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和可能性,着力應對國際變化和國家安全大局、長遠發展的大局, 對西部大開發作出了重大戰略決策。1999年3月,江澤民同志在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二次會議和九屆全國政協第二次會議上的講話中正式提出了"西部大開發"的戰略構想。1999年9月,中國共産黨(中國共産黨)第十五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的決定》,并将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寫入了決定。2000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轉發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關于貫徹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初步構想的報告的通知》(中發(2000)2号),闡述了大西部大開發的指導思想、重點任務和政策措施, 并正式開啟了大西部大開發的開端。不久,國務院按照中央決定,成立了西部大開發上司小組,召開了幾次會議,為西部大開發部署作出部署。在黨中央的堅強上司和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援下,西部地區乾部群衆辛勤勞作,國家不斷加大投入,大力推進西部大開發戰略,促進了西部大開發,為全國發展開辟了更廣闊的空間。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多次通路西部省份,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作出一系列重要訓示和訓示,為新時期西部地區的進一步發展指明方向,提供根本性後續行動。2019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第七次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表示要推動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要更加注重大保護,考慮中華民族的長遠利益, 把生态環境保護擺在重要位置,堅持生态優先、綠色發展的新道路;要更加注重推進高品質發展,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協調。黨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新時代西部地區發展新格局的指導意見》,明确指出要加強措施,以重點、補充、加強和削弱,形成大保護、更大開放、高品質發展的新格局,提出了促進西部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的一系列重點任務和措施。地區。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的《建議》和《十四五》進一步部署了促進西部大開發的新格局,西部大開發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二、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取得顯著成效

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21年來,在黨中央的正确決策和堅強上司下,西部地區乾部群衆同全國人民一道,為西部大開發艱苦奮鬥,取得了巨大的曆史性成就。

(一)經濟實力穩步增強。1999年至2020年,西部地區國内生産總值年均增長10.2%,居四大行業首位,經濟總量和人均水準實作大躍進,部分省份經濟增速多年領先。西部地區國内生産總值從1.6萬億元增至21.3萬億元,占全國總量的21%,增長約3.5個百分點,人均國内生産總值比例從500多美元提高到8088美元,東部人均國内生産總值比例從41%提高到60%, 相對差距明顯縮小。

(2)與貧困作鬥争取得全面勝利。西部地區是脫貧攻堅的主戰場,14個特困集中地區中有12個在西部,中央政府扶持的深部貧困地區的"三區三州"都位于西部。西部省(區、市)堅持實實扶貧,幫助實實在在的貧困真正脫貧,因地制宜,進一步推進産業扶貧、就業扶貧、生态扶貧、教育扶貧、旅遊扶貧。2012年以來,西部地區5086萬貧困人口全面脫貧,568個貧困縣全部脫帽,成功交出《西部答法》,抗困脫貧攻堅。

(3)生态環境明顯改善。西部地區把生态環境保護擺在突出重要位置,深入開展退耕還林、還草、天然林保護、北方三大防護林、石荒漠化綜合治理等重點生态工程,生态環境品質不斷提高。截至2020年底,西部地區已實施森林草木共1.37億餘畝,森林覆寫率超過19.3%。青海三江源"中國水塔"得到有效保護,三江源頭草原整體退化趨勢得到遏制,長江幹流全線首次達到II級水質,黃河幹流水質優良。

(四) 基礎設施已大大改善。青藏鐵路等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已經建成或加快建設,"五橫四縱四出口"綜合交通通道初步建成,基礎設施通達、暢通、平價水準大大提高。截至2020年底,西部地區鐵路業務裡程接近6萬公裡,約占全國總量的40%;

(5)特色産業的快速發展。西部地區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産業轉型更新,積極發揮特色産業發展的比較優勢,切實落實鼓勵此類行業企業降低企業所得稅稅率15%的優惠政策,推動西部地區産業結構調整和産業布局優化。能源、資源深加工、裝備制造、戰略性新興産業等特色優勢産業培育和拓展。大資料、醫療、旅遊等新興産業蓬勃發展,網際網路、大資料、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能源和資源行業在不斷轉型更新。截至2020年底,西部地區風電和光伏發電總裝機容量超過2億千瓦,約占我國風電和光伏發電總裝機容量的38.2%;

(六)加快建構開放型經濟格局。随着"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西部地區正在利用新機遇積極參與和深度融合,正從開放的"末端"走向"一線"。2020年進出口總額達2.95萬億元,比1999年提高26倍,年均增長率為15.5%。中國中西部地區和歐洲地區開欄7313列,占總數的59%。加快西部新陸海通道建設,推動形成開放海陸關聯、東西雙向互助格局。中老鐵路、中俄天然氣管道東線等重大跨境項目建設穩步推進,經濟發展區、自由貿易試驗區、綜合保稅區、中外合作産業園、跨境經濟合作區等開放平台的作用持續發揮。

(7)人民生活水準明顯提高。2020年,西部地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達到2.5萬元。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萬元,比1999年增長6.1倍,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萬元,比1999年增長7.5倍。城鎮化水準持續上升,到2020年底西部地區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超過57%,比2015年提高8.7個百分點。國家對西部地區教育的支援力度不斷加大,"兩基"計劃如期完成,中央财政對西部地區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安全保障長效機制的貢獻率從50%提高到80%。農村三級衛生機建構設穩步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體系參與率明顯提高,覆寫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初步建立。

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西部地區發展不平衡不足的問題更加突出,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逐漸實作共同繁榮的短闆困難,總體發展水準還較低,區域發展分化問題更加突出, 經濟發展内生動力不足,民生領域還有很多短闆,要推動西部大開發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要付出長期的辛勤勞動。

三、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和啟示

實踐充分證明,黨中央關于實施西部大開發重大戰略決策的決定是完全正确的。在上司西部大開發建設實踐的過程中,黨根據我國區域發展的實際,深刻把握了客觀經濟規律,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和有益的啟示。綜上所述,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堅持黨的全面上司,推動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中國共産黨的上司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是黨中央從全局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要堅持以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為指導,強化"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實作"兩個維護",把黨的上司作用貫穿西部大開發的全過程, 在各個領域,有效把握全局,協調各方,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廣泛團結一切可以團結起來的力量,形成下一場全國象棋,實作黨的思想,國家的意志和人民的意志都達到了高度的統一, 形成推動西部大開發的強大聯合力量,確定西部大開發工作沿着正确的道路前進。

(二)堅持充分發揮比較優勢,探索具有區域特色的高品質發展新途徑。西部地區幅員遼闊,自然條件差别很大,發展水準也不同,要因地制宜,對政策進行分類。為進一步促進西部大開發,要尊重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充分發揮各地區的比較優勢,堅持勞、經、農、糧、山、水的原則,促進經濟發展條件好的地區承載更多的産業和人口,發揮創造價值的作用, 培育優質發展的重要生長極;我們将促進國家統一和邊境穩定,維護國家安全。

(3)堅持生态優先,推動西部經濟和社會整體綠色轉型。西部地區是我國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擁有大面積的草原、森林等重要生态資源,還有長江、黃河、瀾滄江等多條大河和河流的發源地。西部的生态環境不僅關系到西部地區,也關系到全國,關系到中華民族的子孫後代。為進一步推動西部大開發,要考慮中華民族的長遠利益,把保護生态環境放在突出重要位置,貫徹"綠水綠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生态優先、綠色發展,在保護發展中, 在發展保護方面,加大生态保護和環境管理力度,築建國家生态安全屏障。我們将落實碳峰化、碳中和、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的目标,加快經濟社會整體綠色轉型,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四)繼續深化改革開放,增強西部地區發展的内生動力。西部地區與許多國家的陸地邊界很長,開放條件良好,特别是"一帶一路"建設為西部地區的開放發展提供了重大機遇。為進一步促進西部大開發,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引導各地從實際角度把資源和區位優勢轉化為競争優勢和經濟優勢, 通過優化營商環境,促進生産要素的合理流動,激發社會創造力,培育和拓展市場主體。要堅持放眼世界,對内拓展,積極參與和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加快建構全方位開放發展格局,實作高品質引進、高水準走出去,推動國内外雙循環。

(五)繼續完善政策支援,提高西部地區的發展和安全能力。西部地區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戰略地位。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以來,國家實施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在西部地區建設了大量重大項目,有力地推動了西部地區的綜合經濟實力、人民生活水準和生活品質邁出了一大步。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要進一步強化措施,完善扶持政策,切實提高政策準确性和有效性,加大西部基建投入,支援具有獨特優勢的産業發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補足教育、醫療衛生等民生領域的短闆, 完善東西方協調機制,加大援助力度,創新合作方式,支援西部地區持續健康發展。

(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促進發展成果共享。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堅持發展為民,發展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長足進步,西部地區人民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共同富裕的方向,始終把西部地區人民向往美好生活作為奮鬥目标,盡最大努力做到最好,着力解決地區差異、城鄉差距, 收入差距等問題,保障和改善民生發展,努力實作基本公共服務的平等擷取,基礎設施接入更加均衡,人民群衆基本生活保障水準普遍等同,不斷增強人民群衆的幸福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促進人民全面發展和社會進步。

四、推進"十四五"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

"十四五"期間,是我國全面踏上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新征程,向二世紀目标邁進的頭五年,也是推動西部大開發的關鍵時期。要堅持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方針,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全會的精神, 三、四、五、中央,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的總體基調,堅持穩步前進的大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建構以推動高品質發展為主題的新發展格局。我們将大力推進改革開放,增強發展的内生動力,切實保護生态環境,不斷增強民生和福祉,開創西部大開發新局面,為國家持續健康發展拓展新空間。

(1)聚焦特色優勢領域,提升創新發展能力。我們将在科技創新中發揮主導作用,聚焦區域特色和前沿領域,實施多項重大國家科技專項,布局一批重要的創新基礎設施。進一步深化東西方科技創新合作。支援西部地區科技企業創新創業。支援成宇,西安打造西部創新"源泉"。

(二)充分發揮本地區比較優勢,建構現代工業體系。支援傳統産業向中高端更新,促進特色産業和新興産業發展。充分發揮西部地區風光水礦産優勢,提高勘探開發技術水準和轉換效率,建設大型清潔能源基地,增強國家能源和重要資源安全能力,維護産業鍊供應鍊的穩定和安全。加快建設高标準農田、糧食生産功能區和重要農業生産保護區,促進農牧業全産業鍊品質和效益提升,提高西部農牧業現代化水準。積極發展旅遊文化産業。

(三)在更大、更高層次、更深層次上推進改革開放。深入推進"管理服務"改革,營造更好的營商環境,在促進創業、保持公平競争、優化政府服務方面加大力度降低交易和營運、流通成本,深入推動大衆創業創新,激發社會創造力。我們将對外開放,高水準建設新疆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充分發揮西部省市的地理優勢,深入參與國際重點經濟走廊的建設與合作。加快西部新陸海走廊建設。高品質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沿邊重點發展開放試驗區等開放平台。

(四)加強重點領域重點項目綜合治理,築建生态安全屏障。加強生态保護、修複和環境管理,努力推進綠色發展。實施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區、北部沙帶等重要生态系統保護與恢複工程。推進三江源、廬連山等國家公園建設,建構自然保護區體系。加強對魏平原、城峪地區等地區大氣污染的聯合管控,加強黃河幹流、主要支流水環境綜合治理,推進渤池、渤海等重點湖泊水庫污染防治。

(五)實施一批因地制宜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重大工程。加快川藏鐵路等重大鐵路項目的規劃和建設。推進國道、一般省道、瓶頸段建設。進一步提升成都等國際樞紐的功能和競争力。加快重大引水工程,如洪水中引水。穩步推進鴨綠藏埠河下遊、金沙河上下遊水電開發建設,加強"西電東送"和"南北輸電"輸電通道建設,增強東部和中部地區清潔電力輸送能力。

(六)優化城鄉布局,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積極對接京津冀協調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重大區域戰略,有序推進東西部産業轉移。推進城餘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增強中心城市和城市群輻射驅動能力,推動廣北灣經濟區等重點地區高品質發展。支援陝西甘甯等革命老區振興和發展,推動四川、南、西三省等鄰近地區的融合發展。

(七)補足民生短闆,切實提高人民生活品質。推動鞏固擴大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成果有效銜接,保持主要扶持政策總體穩定,增強扶貧地區内生發展能力。多管道促進外出工作和本地就業。加大投入,促進基本公共服務逐漸均衡,特别是提高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基本住房等能力。加大對西部發展政策的支援力度,充分發揮對口支援作用,調動社會力量的積極性,凝聚西部大開發力度。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莊嚴宣布,我們已經實作了一世紀的目标,在中國土地上建設了小康社會,曆史性地解決了赤貧問題,正在朝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世紀目标邁進。站在新的起點上,我們将深入學習和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推動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決策部署,在認真總結西部大開發21年經驗的基礎上, 進一步增強使命感、責任感,以嶄新的态度和勇于拼搏的精神,善于拼搏,推動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不斷取得新成績,邁向新台階,才能實作第二世紀的目标, 為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