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学习电源学习平台
党领导西部大开发的历史经验与启示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12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总面积约687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72%,总人口3.8亿,占全国与13个周边国家接壤的27%, 周边1.8万多公里,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水安全、能源安全、国防等领域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党中央在世纪之交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坚强领导下,适应了进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新阶段、协调国内外形势的新要求,加强了促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措施, 并在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了重大的历史成就。
一、党的领导在西部大发展中的伟大历程
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西部大开发,始终把西部大开发摆在国家大局发展的重要位置,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早在1956年,毛泽东同志就在《十关系》中强调,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的关系要处理好,要大力发展大陆工业,产业布局要逐步平衡。考虑到生产布局、战略资源开发和国防准备的需要,"十五"、"二五"和"三线建设"期间,党中央在西部地区布局了大量能源、工业和交通工程,建设了攀枝花、酒泉等钢铁基地,形成了以西安为依托的工业基地。 兰州、成都等城市,为西部地区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奠定了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开展。1988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强调要加快沿海地区对外开放,带头发展,促进大陆更好的发展,并在一段时间内加大努力帮助内地的发展。按照"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西部地区为东部地区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在自身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世纪之交,党中央认真总结西部地区在中国历史上的成败经验和教训,充分考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和可能性,着力应对国际变化和国家安全大局、长远发展的大局, 对西部大开发作出了重大战略决策。1999年3月,江泽民同志在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二次会议和九届全国政协第二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正式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构想。1999年9月,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并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写入了决定。2000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转发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贯彻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初步构想的报告的通知》(中发(2000)2号),阐述了大西部大开发的指导思想、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 并正式开启了大西部大开发的开端。不久,国务院按照中央决定,成立了西部大开发领导小组,召开了几次会议,为西部大开发部署作出部署。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西部地区乾部群众辛勤劳作,国家不断加大投入,大力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了西部大开发,为全国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多次访问西部省份,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和指示,为新时期西部地区的进一步发展指明方向,提供根本性后续行动。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第七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表示要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要更加注重大保护,考虑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 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重要位置,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道路;要更加注重推进高质量发展,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西部地区发展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加强措施,以重点、补充、加强和削弱,形成大保护、更大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提出了促进西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重点任务和措施。地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建议》和《十四五》进一步部署了促进西部大开发的新格局,西部大开发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取得显著成效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21年来,在党中央的正确决策和坚强领导下,西部地区乾部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为西部大开发艰苦奋斗,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性成就。
(一)经济实力稳步增强。1999年至2020年,西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2%,居四大行业首位,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实现大跃进,部分省份经济增速多年领先。西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从1.6万亿元增至21.3万亿元,占全国总量的21%,增长约3.5个百分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从500多美元提高到8088美元,东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从41%提高到60%, 相对差距明显缩小。
(2)与贫困作斗争取得全面胜利。西部地区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14个特困集中地区中有12个在西部,中央政府扶持的深部贫困地区的"三区三州"都位于西部。西部省(区、市)坚持实实扶贫,帮助实实在在的贫困真正脱贫,因地制宜,进一步推进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生态扶贫、教育扶贫、旅游扶贫。2012年以来,西部地区5086万贫困人口全面脱贫,568个贫困县全部脱帽,成功交出《西部答法》,抗困脱贫攻坚。
(3)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西部地区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突出重要位置,深入开展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北方三大防护林、石荒漠化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高。截至2020年底,西部地区已实施森林草木共1.37亿余亩,森林覆盖率超过19.3%。青海三江源"中国水塔"得到有效保护,三江源头草原整体退化趋势得到遏制,长江干流全线首次达到II级水质,黄河干流水质优良。
(四) 基础设施已大大改善。青藏铁路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已经建成或加快建设,"五横四纵四出口"综合交通通道初步建成,基础设施通达、畅通、平价水平大大提高。截至2020年底,西部地区铁路业务里程接近6万公里,约占全国总量的40%;
(5)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西部地区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发挥特色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切实落实鼓励此类行业企业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15%的优惠政策,推动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优化。能源、资源深加工、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和拓展。大数据、医疗、旅游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能源和资源行业在不断转型升级。截至2020年底,西部地区风电和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超过2亿千瓦,约占我国风电和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的38.2%;
(六)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格局。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西部地区正在利用新机遇积极参与和深度融合,正从开放的"末端"走向"一线"。2020年进出口总额达2.95万亿元,比1999年提高26倍,年均增长率为15.5%。中国中西部地区和欧洲地区开栏7313列,占总数的59%。加快西部新陆海通道建设,推动形成开放海陆联动、东西双向互助格局。中老铁路、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等重大跨境项目建设稳步推进,经济发展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综合保税区、中外合作产业园、跨境经济合作区等开放平台的作用持续发挥。
(7)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2020年,西部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达到2.5万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万元,比1999年增长6.1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万元,比1999年增长7.5倍。城镇化水平持续上升,到2020年底西部地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57%,比2015年提高8.7个百分点。国家对西部地区教育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两基"计划如期完成,中央财政对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安全保障长效机制的贡献率从50%提高到80%。农村三级卫生机构建设稳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参与率明显提高,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不足的问题更加突出,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逐步实现共同繁荣的短板困难,总体发展水平还较低,区域发展分化问题更加突出, 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足,民生领域还有很多短板,要推动西部大开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要付出长期的辛勤劳动。
三、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实践充分证明,党中央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重大战略决策的决定是完全正确的。在领导西部大开发建设实践的过程中,党根据我国区域发展的实际,深刻把握了客观经济规律,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有益的启示。综上所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从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要坚持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指导,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实现"两个维护",把党的领导作用贯穿西部大开发的全过程, 在各个领域,有效把握全局,协调各方,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起来的力量,形成下一场全国象棋,实现党的思想,国家的意志和人民的意志都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形成推动西部大开发的强大联合力量,确保西部大开发工作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二)坚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途径。西部地区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差别很大,发展水平也不同,要因地制宜,对策略进行分类。为进一步促进西部大开发,要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坚持劳、经、农、粮、山、水的原则,促进经济发展条件好的地区承载更多的产业和人口,发挥创造价值的作用, 培育优质发展的重要生长极;我们将促进国家统一和边境稳定,维护国家安全。
(3)坚持生态优先,推动西部经济和社会整体绿色转型。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拥有大面积的草原、森林等重要生态资源,还有长江、黄河、澜沧江等多条大河和河流的发源地。西部的生态环境不仅关系到西部地区,也关系到全国,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为进一步推动西部大开发,要考虑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突出重要位置,贯彻"绿水绿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保护发展中, 在发展保护方面,加大生态保护和环境管理力度,筑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我们将落实碳峰化、碳中和、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的目标,加快经济社会整体绿色转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四)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增强西部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西部地区与许多国家的陆地边界很长,开放条件良好,特别是"一带一路"建设为西部地区的开放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为进一步促进西部大开发,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引导各地从实际角度把资源和区位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和经济优势, 通过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激发社会创造力,培育和拓展市场主体。要坚持放眼世界,对内拓展,积极参与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加快构建全方位开放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引进、高水平走出去,推动国内外双循环。
(五)继续完善政策支持,提高西部地区的发展和安全能力。西部地区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战略地位。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在西部地区建设了大量重大项目,有力地推动了西部地区的综合经济实力、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迈出了一大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要进一步强化措施,完善扶持政策,切实提高政策准确性和有效性,加大西部基建投入,支持具有独特优势的产业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补足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领域的短板, 完善东西方协调机制,加大援助力度,创新合作方式,支持西部地区持续健康发展。
(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促进发展成果共享。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坚持发展为民,发展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西部地区人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共同富裕的方向,始终把西部地区人民向往美好生活作为奋斗目标,尽最大努力做到最好,着力解决地区差异、城乡差距, 收入差距等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发展,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平等获取,基础设施接入更加均衡,人民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水平普遍等同,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促进人民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
四、推进"十四五"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十四五"期间,是我国全面踏上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向二世纪目标迈进的头五年,也是推动西部大开发的关键时期。要坚持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方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全会的精神, 三、四、五、中央,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总体基调,坚持稳步前进的大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新发展格局。我们将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切实保护生态环境,不断增强民生和福祉,开创西部大开发新局面,为国家持续健康发展拓展新空间。
(1)聚焦特色优势领域,提升创新发展能力。我们将在科技创新中发挥主导作用,聚焦区域特色和前沿领域,实施多项重大国家科技专项,布局一批重要的创新基础设施。进一步深化东西方科技创新合作。支持西部地区科技企业创新创业。支持成宇,西安打造西部创新"源泉"。
(二)充分发挥本地区比较优势,构建现代工业体系。支持传统产业向中高端升级,促进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充分发挥西部地区风光水矿产优势,提高勘探开发技术水平和转换效率,建设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增强国家能源和重要资源安全能力,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和安全。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业生产保护区,促进农牧业全产业链质量和效益提升,提高西部农牧业现代化水平。积极发展旅游文化产业。
(三)在更大、更高层次、更深层次上推进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管理服务"改革,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在促进创业、保持公平竞争、优化政府服务方面加大力度降低交易和运营、流通成本,深入推动大众创业创新,激发社会创造力。我们将对外开放,高水平建设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充分发挥西部省市的地理优势,深入参与国际重点经济走廊的建设与合作。加快西部新陆海走廊建设。高质量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沿边重点发展开放试验区等开放平台。
(四)加强重点领域重点项目综合治理,筑建生态安全屏障。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和环境管理,努力推进绿色发展。实施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北部沙带等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工程。推进三江源、庐连山等国家公园建设,构建自然保护区体系。加强对魏平原、城峪地区等地区大气污染的联合管控,加强黄河干流、主要支流水环境综合治理,推进渤池、渤海等重点湖泊水库污染防治。
(五)实施一批因地制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工程。加快川藏铁路等重大铁路项目的规划和建设。推进国道、一般省道、瓶颈段建设。进一步提升成都等国际枢纽的功能和竞争力。加快重大引水工程,如洪水中引水。稳步推进鸭绿藏埠河下游、金沙河上下游水电开发建设,加强"西电东送"和"南北输电"输电通道建设,增强东部和中部地区清洁电力输送能力。
(六)优化城乡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对接京津冀协调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区域战略,有序推进东西部产业转移。推进城余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辐射驱动能力,推动广北湾经济区等重点地区高质量发展。支持陕西甘宁等革命老区振兴和发展,推动四川、南、西三省等邻近地区的融合发展。
(七)补足民生短板,切实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推动巩固扩大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成果有效衔接,保持主要扶持政策总体稳定,增强扶贫地区内生发展能力。多渠道促进外出工作和本地就业。加大投入,促进基本公共服务逐步均衡,特别是提高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基本住房等能力。加大对西部发展政策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对口支援作用,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凝聚西部大开发力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布,我们已经实现了一世纪的目标,在中国土地上建设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赤贫问题,正在朝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世纪目标迈进。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将深入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推动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决策部署,在认真总结西部大开发21年经验的基础上, 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以崭新的态度和勇于拼搏的精神,善于拼搏,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不断取得新成绩,迈向新台阶,才能实现第二世纪的目标,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