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媒對外報道稱,美國國防部下屬的進階研究計劃局,正在秘密研發一款沒有襟翼、副翼、尾舵的X型無人機,這些設計将有助于改善飛機的隐身能力和降低飛行阻力,目前該飛機已經進入吹風洞階段,預計最快2025年前實作首飛。從進階研究計劃局對外公布的X型無人機風洞測試模型來看,這架所謂的X型無人機和我軍近幾年最新服役的無偵-7大型無人偵察機非常相似,隻是外觀上看起來更胖了一些而已。
其實美國在這個時候選擇研制新一代大型X型無人偵察機系統,很可能是用于替代已經服役多年的全球鷹戰略無人機。
上世紀90年代随着戰争模式的轉變,以及各類偵察衛星的陸續發射後,雖然對地觀測和偵察能力得到了大幅擴充,但同時也因為地理條件、氣象條件等特殊原因,偵察衛星仍然無法完全替代一直存在的各類偵察機系統。是以在上世紀90年代,美國開始秘密研制一種全新的大型戰略無人機偵察系統——RQ-4全球鷹無人偵察機,為了滿足全球鷹無人機的戰略偵察需求,該無人機特意采用了高升力特性的平直翼+渦扇動力設計,這也使得其最大升限高達2.1萬米,幾乎當時全球範圍内所有防空飛彈都無法攔截這個高度的飛行器;而且全球鷹無人機除了升限高外,得益于其采用的高升力平直翼+渦扇動力設計,其最大飛行航程超過2.6萬米,真正實作了全球戰略偵察。
但就在2019年6月20日,号稱永遠不可能被擊落的全球鷹戰略偵察機,卻在執行偵察任務時,被伊朗發射的國産“雷霆”防空飛彈擊落,至此全球鷹不落的神話徹底破滅。再加之近幾年美國秘密研制的多款先進無人機偵察系統,都先後被伊朗發射的各類防空飛彈所擊落,包括具備隐身性能的RQ-170A飛翼式無人偵察機,都被伊朗發射的防空飛彈所擊落。
是以對于美軍而言,雖然現在最新發射的偵察衛星分辨率已經越來越高,但仍然需要具備長航時的高空無人偵察機執行某些特殊偵察任務。但現如今一代神機、具備全球戰略偵察的全球鷹無人機已經被擊落過,采用隐身設計的RQ-170A無人偵察機也被擊落過。而這兩款無人偵察機中,全球鷹無人機雖然航程遠、升限高,但平直翼設計也使得機動性差、如若遇到敵方戰機或飛彈攔截,基本沒有逃脫可能;RQ-170A無人機雖然具備隐身能力,但飛翼式氣動布局也使得其飛行速度較慢,同樣被發現後很難逃脫。
是以在依然需要發展新一代戰略偵察機的強烈需求下,采用何種翼型就成了美國遇到的最大難題,繼續采用平直翼、飛翼式氣動布局速度慢、機動性差肯定不能再用;小尺寸機翼雖然機動性好、飛行阻力小,但升力不夠難以在稀薄的高空長距離飛行。
是以這個時候中國空軍已經服役的無偵-7大型無人偵察機給了其很大參考,其采用的了“菱形聯翼”+V型構造,不僅能夠實作類似超長平直翼的高升力特性,以滿足其長航時高空飛行需求,同時菱形聯翼設計增強機翼結構強度的同時、也具備高升力特性和機動性強、飛行阻力小的優勢,而且菱形聯翼設計相比其他翼型,更短的翼展也使得其降低結構重量同時,能夠大幅降低起降跑道标準,增強其在更大範圍和低标準跑道起降需求。
其實美國公然抄襲中國軍用飛行器相關技術,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而且從幾年前開始,中國就已經在諸多先進軍工領域開始超越美國。比如美國是全球最早測試高超音速飛彈的國家,但中國卻是全球最早批量化服役高超音速飛彈的國家,而且從技術方面來說,中國的東風-17采用火箭助推+滑翔增程設計,和美國更早測試的火箭助推+超燃沖壓完全不同;
美國最早測試電磁炮系統,但中國卻是全球最早實作電磁炮海上試驗,并有可能最早批量化裝備的國家。而且在電磁炮領域美國雖然起步較早,但測試過程中屢次燒毀軌道曾暫停過一段時間,但早前官方公布的軍工洩密事件中,就有證據證明在中國成功測試電磁炮系統取得成功後,承擔國産電磁炮研制、測試的軍勞工員,就曾秘密将相關先進技術洩密給美國,結果美國也在第二年很突然的測試成功。
而這樣的軍工反超事例,這幾年已經是數不勝數了,甚至近幾年美國研制的諸多新型武器裝備,都能夠在中國已經批量化裝備服役的現役武器裝備中“找到原型”。比如波音最新公布的六代戰機原型FA-XX就和我軍現役殲20氣動布局非常相似;洛馬公開測試的AGM-183A高超音速飛彈和中國的東風-17高超音速飛彈很是相似;雷神公司正在研制的AIM-260超遠端空空飛彈公然抄襲中國已經服役的霹靂-15超遠端空空飛彈等等。